首页 > 都市言情 > 农业狂魔

农业狂魔 第12节

  父母需要在这张白纸上,不停的烙印,写下翻身、爬行、走路、说话、写字、算数、做人等等。

  父辈掌握的东西越多,烙印的东西越多。

  父辈掌握的东西越少,这张白纸也就会留下大片空白。

  98年是一个消息不怎么流通的时代。

  家里没有电视,学校没有太多老师,父母更没啥见识,教出来的孩子自然懂得很少。

  因此俩堂弟会种地,会驾车,会砌墙,很听话,也很孝顺,但涉及不懂的地方,就懵懵懂懂,看起来傻乎乎的。

  或许,这也是当前社会背景下,绝大多数农村少年的缩影。

  “你们俩啊,还是要上学,要走出去,要增长见识。”

  “俺听三哥的。”

  “喊我三元哥。”

  “嗯,三哥,咱啥时候把村长埋了?”

  “别听伱爹瞎说,做那事犯法,会坐牢的。”

  一边闲聊,一边忙活。

  等到11点,20个壮汉先后赶来。

  对于这群人来自家的原因,余阳原本打算对外宣称技术员。

  问题是,咱没往外打过电话,也没写过信,更不知道壮汉怎么来的。

  而对外宣称高速又翻车……

  这么多人,怕不是翻了一辆大巴车。

  所以,余阳打算把这群人伪装成讨债的。

  “三哥,昨晚高速又翻车了。”

  “啊?”

  “听说有人蹲在上面,似乎打算劫道,大巴车没刹住,撞在了护栏上。”

  “车上的人没事吧?”

  “就一个返程的司机,头破了,被送往卫生院,应该没事,就是大巴车被一群早起放羊的给拆了,人已经被派出所带走。”

  “那劫道的人抓住没?”

  “没有。”

  余阳陷入沉思。

  一时间不知道该把壮汉来余家村的原因,说成高速翻车,还是说成上门讨债。

  算了,还是现实更离谱。

  翻车就翻车吧。

  忙活到下午2点。

  第一轮陆陆续续种出来的750筐豆苗,全部批发完毕。

  跑来要货的菜贩子,也少了大半。

  与此同时,25个壮汉,开启第二轮种植。

  为了不让人们起疑,余阳告知菜贩子,塑料大棚另一半,需要等到下午四五点才能交货。

  不过,谁都知道豆苗不是一天长成的。

  明天种出来的豆苗,包括后天种出来的豆苗,肯定不能对外批发。

  至少大后天,才能让菜贩子们再来。

  “那么明天的1500筐,加后天的1500筐,咱要自己销售。”

  “又或者,扩大塑料大棚面积,哪怕无法建造农田,摆在那里也能掩盖产量。”

  余阳想到早上罗列的增资扩产计划,当即兜起上午的货款,喊上大哥二哥,直奔村长家,商议划拉几亩荒地的事儿。

  本就炸毛的村长,看到这一幕,没敢回老家。

  借着排队的车辆遮掩身影,一溜烟跑进省道边的小洋楼,匆忙拿了存折,带上媳妇儿子,拧动摩托车,消失在省道上。

  “村长在家吗?”

  “村长?!”

  “村长人呢?”

  余阳在村里没找到,又来到省道边的小洋楼。

  喊了片刻没人回应,干脆打开村里的大喇叭。

  “喂?喂喂?”

  “村长,村长你哪去了?”

  “听到了快回家!”

  省道上。

  听着带有回音的喊话,摩托车跑的更快了。

  “回去?”

  “回去老六就把我给埋了!”

第10章 我有个梦想

  人被压迫的久了,一旦翻身,报复心理就会被放大十倍百倍。

  比如余老六。

  以前他在村里只有一个老爹,一个二哥,对上人多势众的村长,只能唯唯诺诺,一再忍让。

  以至于地边子每年都会少半尺,少来少去,地都快没了。

  后来二哥蹲进看守所,余老六性格更加怯懦,哪怕亲眼目睹侄子带人冲进村长家,也只敢领着俩儿子躲在远处助战。

  现在不一样了。

  侄子起来了。

  咱这边牛比了。

  俗话说,人活着是为了争口气。

  如果牛比都出不了恶气,岂不白活?

  所以,余老六这个老实人,是真打算把村长给埋了。

  而村长也很明白。

  之前把余老六欺负的有多惨,现在对方报复的就会有多狠。

  更何况余阳身边都是外乡人。

  所以没敢回老家,骑上摩托车直接跑了。

  ……

  余阳不知两家恩怨,翻遍小洋楼,没能找到村长。

  为了拿地,只能找德高望重,却不怎么管事的老支书。

  可惜鼓捣汉阳造的老支书,不知老眼昏花,还是老糊涂,把他认成了村长。

  无论怎么解释,一直念叨你自己看着办。

  “我又不是村长,我咋看着办?”

  等跨出老支书家的院门。

  余阳忽然悟了。

  急匆匆回到院子,当着围观村民的面,宣布北边荒地的归属。

  “这是村集体的,我现在拿去用,年底每家每户分两百块钱。”

  “谁赞成,谁反对?”

  “反对的站出来!”

  果然如同老支书的表示。

  枪杆子里出……不,拳头大才是硬道理。

  现场没一个反对。

  而有了地皮,兜里又不差钱,自家还不缺人。

  一切都好说。

  从韩垓砖窑采购红砖。

  从十里营木材厂购买竹片。

  从佛陀庙置办大卷塑料纸。

  从村里挨家挨户借铁锨、铁镐……

  不过这次余阳没让壮汉们集体出动,因为壮汉要种地,要休息。

  其回到小洋楼,打开大喇叭,召集村里闲置的小青年,还有从东北务工归来的泥瓦匠,组成施工队。

  然后让六叔当领队,以2000块钱一座的承包价,丢给众人五座塑料大棚。

  什么时候完工,什么时候结账。

  如果你明天搞定,说明你有本事,我照样掏钱。

  这种方式,远比每天给合适。

  因为咱以前做过乙方,甲方全是这种套路。

首节 上一节 12/713下一节 尾节 目录

上一篇:御兽:能看到进化路线的我无敌了

下一篇:四合院之十分快乐的年代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