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都市言情 > 华娱之别样人生

华娱之别样人生 第757节

四川成都,路演的第三站,万达国际影城,汇聚了接近1200名影迷,大多都是冲着发哥来的,小马哥的魅力不惧时间的侵袭,不分年龄的层次,老少皆迷。

其次是孟轻舟的影迷,个人身价不详,正值33岁的黄金年龄,这么多年层出不穷的绯闻,还有隐隐约约的子女传闻,让影迷们对孟轻舟充满了兴趣;

《无双》有没有漏洞,肯定有,短短三天时间,不止是豆瓣,微博,很多的论坛都有关于《无双》剧情分析的置顶帖,观影的热潮此时才逐渐掀起,大家也不怕剧透,即使知道了没有画家,也要去影院找寻心中的答案。

比如说网友提出的,在李问协助警方做出画家的画像之后,女警察拿着画像问阮文(其实是秀清)认不认识,秀清先看到的是“画家”(吴复生)的画像,她毫不犹豫的说没见过——因为她是真的没见过。

其实这里是个破绽,因为在李问之前的供述中,阮文是见过画家吴复生的(画展泼了他一脸酒)。

类此种种的话题,数不胜数,更有脑洞大开的网友我就是我天蝎,一直在微博上@孟轻舟,询问他真正的画家是不是阮文。

连续三天,《无双》的票房都超过了2亿,也创造了新的国产电影,连续单日票房的记录,猫眼给出了35亿的票房预测。

三天破6亿,五天破9亿,上映十天,《无双》票房破十五亿,全国的媒体都兴奋了,跟着路演的队伍,一路追着采访;

除了孟轻舟,主创人员都接受了部分媒体的采访,大家都希望《无双》能够继《战狼》后,再次凸显国产电影的市场地位。

至于票房超过战狼的话题,几乎没人提起。

“我觉得他是我见过的,在这个年龄最有才华的导演,他的专业功底非常扎实,片场的调度,完全看不出来是一个年轻人,而且他还非常的敬业,我很佩服他!”

发哥面对娱乐新周刊的采访,对孟轻舟,他不吝赞扬,记者也看得出他说的是肺腑之言。

“那发哥,孟导在片场会发火吗?”

“怎么不会,我都被他骂过,那场处决鑫叔的戏,我们拍了11条,孟轻舟一直都在说我情绪不到位,我两还差点吵了起来!”

“段意洪,你好,我是xl娱乐的记者,请问你是怎么接到《无双》这部戏的呢?”

“老孟找我的呗,当时我还不怎么想参加,因为没有接触过这种类型的电影,那家伙在后海请我和吴景喝酒,趁我晕乎乎的时候,骗我答应了他。”

这就是戏说了,老段为了说好这段话,还特地找孟轻舟预演过;

剧组的最后一场路演是在燕京,这也是万重山特意安排的,上映两周的《无双》,票房已经有了20.55亿,众人心里对30亿的目标终于有了底气。

万重山影视的会议室,孟轻舟正在接受云蕾的采访,这是国内笔锋最为犀利的娱记,文笔辛辣,问题尖锐,尤其是不信人言,以自己的真实所见来报道,

“孟导,你好,很高兴你能接受我的采访,特别是我还听说,你是个不怎么喜欢被采访的人,你能告诉我这是为什么吗?”

“我是一个导演,按老一辈的人的话,我是幕后人员,没有必要,常常出现在大众的面前,而且我这个人私下也是一个不怎么有趣的人,所以对记者的采访有些抗拒。”

“那孟导,你在生活中的无趣,又是怎么演变成剧本中的不可捉摸和人物之间情感冲突呢?”

“我说自己不怎么有趣,并不是说我在生活中很死板,因为电影剧本的创作,是一个需要激情和灵感的过程,这就要求我需要不断的找到能够激发自己兴趣的素材,而我的阅读量是比较大的。”

“我发现孟导你每部电影的角色,几乎都是你一言而定,是相信自己的眼光,还是在创作剧本的时候,就有代入某个演员吗?”

孟轻舟沉吟了几秒钟,这个问题的好好想想才能回答,否则容易引起误会。

“两种情况都有吧,作为编剧我肯定在创作的时候,就会有一个人物原型在我脑子里,但是作为导演,我还要考虑演员的演技合不合格,有对手戏的演员能不能碰出火花,所以一般来说,我还是倾向于自己的眼光。”

“孟导,以你的年龄,取得了这么大的成就,会不会在一段时间内没有了创作的欲望?”

“肯定会有这种时候,我想可能每一个编剧或者是创作型的导演,都不能避免思路的一个枯竭期,其实也就是知识的吸收没有跟上创作的步伐。”

“孟导,这么多年,你个人的感情问题一直是网友们关注的焦点,时至今日,你能给大家一个明确的答案吗?”

孟轻舟笑着摇了摇头,还是没能逃开这个话题,

“这是我的个人隐私,确实不方便透露,谢谢大家的关心。”

云蕾心里想到,你还能有啥隐私,只不过没人揭穿而已,又问了几个和电影相关的问题后,结束了采访;

《无双》的火爆,除了市场的认可,还有各大院线的支持,更重要的是电影的质量,在这个春节档几乎没有对手;

让不少键盘党奇怪的是,按以前某些公司的作风,《无双》占据几乎大半的排片,网上应该是嘘声四起,骂声一片,但是这次没有任何的风声,搞得万重山宣传部门做的预案,没有发挥丝毫用处,

国内几位知名的影评人对《无双》的超高评价,让些许的质疑声消失的无影无踪,特别是邹利明的一篇长论,对网上关于《无双》抄袭模仿《非常嫌疑犯》的论调,进行了非常专业的辩驳,

《无双》如同一枚檀香橄榄,回味无穷,结尾是点睛之笔,直接升华了整个主题,禅学和悲剧意味,都达到顶峰。

故事结构非常精巧,不断反转让人大感过瘾,同时又因为宿命感而怅惘若失。旧的情怀加新的腔调,但又不肆意卖弄情怀,克制、专业和细腻,让《无双》具备特殊韵味。

有些人认为《无双》抄袭了《非常嫌疑犯》,我因此专门去看了《非常嫌疑犯》,也是非常精彩的一部片子,但我认为不是抄袭而是借鉴。

框架相同,但故事的内核大相径庭,《无双》重在对人性的深挖,突出的是李问的悲剧,而《非常嫌疑犯》是一个相对纯粹的犯罪故事,突出的是金特的狡诈,若论深度,我个人觉得是《无双》胜出。

另外,在《非常嫌疑犯》中,凯撒苏斯的形象其实还是模糊的,而在《无双》中,画家的形象格外鲜明。

既使剧本有雷同之处,但《无双》,仍是无双的。《非常嫌疑犯》开创了一种讲故事的模式,而《无双》是旧瓶装新酒,盛进了不同的故事内核。

《非常嫌疑犯》是比较纯粹的犯罪片。凯撒苏斯其实并不是一个完全虚构的人物,这个人物其实可以说是一个真实的存在,只不过,这个人具备两个身份,一个是金特,一个是凯撒苏斯。

金特本人为什么要犯下这些罪?为什么那么残忍?剧中并没有揭示,从而少了对人性的挖掘。看完这部电影后,我们佩服的是金特编故事的能力,却不会有对他的同情。

邹利明的影评已经发出,圈内的众多艺人彷佛找到了理由,纷纷在微博上晒出了自己的票根,表示了对《无双》、对孟轻舟的支持。

------------

第1131章:渣男太多

连续半个月马不停蹄的路演,这是孟轻舟从未有过的经历,能坚持下来已经让袁玉眉很惊讶了,结束了最后一站燕京的路演后,主动提出剩下的一些宣传活动就不用麻烦孟老板了;

《无双》的港式味道很足,足道很多人不相信这是孟轻舟拍的戏,即使跑了大半个中国做宣传,网络上还是有质疑之声;

“轻舟,你不打算在微博上澄清一下吗?”

阳台上,孟轻舟懒洋洋的躺在休闲椅上,手里握着一茶杯;

“没必要,人家要说,你还能全给堵上嘴啊,再说了,这也算给电影在做宣传,让他们喷吧!”

港片虽然落寞了,但却留下了不少经典,难得看到能有内地导演派出这么精彩的犯罪片,大多数影迷其实是很高兴的;

仔细观察老派香港警匪片中的主人公,基本都有些小毛病的,从李修贤那种暴躁义气大哥(义气到能和反派生出基情的),到程龙那种又好玩又能打的、被打到还能喊疼个半天的主角,甚至梁超伟一边天台骂街一边举着枪调侃“问下法官给不给你当好人”的角色,不完美是他们塑造人物前提,这点能增强人物的生动感,也更能拉进观众与角色的距离。

咱们国内这边的警察塑造……印象中就是纪律、严肃、坚定……就挺僵硬的。基本都是往高大上那边靠,不太有弹性的余地,当然这也与我们的政治氛围有关,刻板印象也有一点;

反派的话,感觉人物特点大陆和香港都差不多,不过香港特殊就特殊在,将反派浪漫化、帅气化这点上做得尤其优秀,一度衍生出了纯黑帮片……以至于他们的黑帮文化在大陆也有着很高的知名度……

还有就是他们的地方的特色很明显,街头、牌匾、人来人往,很容易就能辨认出,无论导演有意还是无意,总有让人能辨别出这就是香港、香港警察的东西被拍进镜头中——其实就是香港这个地方太小了,小到警察走过的街道、吃饭的茶餐厅和楼下那总被打劫的金铺都太靠近小市民了,一来二去给人的代入感是很强的;

强到王家未《重庆森林》里梁超伟巡街喝咖啡文艺地看着街头路口的浪漫抽帧街头都太过没有违和感了。本来面积就小,发生些啥新闻就响得特大声,匪徒不是绑架首富的儿子就是破了哪个居民的住宅当窝点,对啊,匪徒也一样离小市民很近啊。

最后,也是最关键的一条,香港影视行业成熟的工业体制。

这是香港警匪片很重要的点,东方好莱坞的名号不是白叫的,尤其是特效这块,不同于好莱坞搞的电脑特效,就是因为缺乏这种技术特质,旧时的港片为了效果是直接上真的了,以至于留下了一堆今时今日回看也能感叹一句“牛逼”的名场面,甚至把这个等级拉到了后人完全不敢想的地步——“尽是癫狂,尽皆过火”这句话,我敢说有一半是警匪片的功劳。

当然这类题材也很方便,既能拍文戏,也能拍武戏,动作,枪战、爆破、追逐,可拍内容异常丰富,观众喜好的都能给到(也容易平衡投资方和导演关于艺术与商业的关系),加上该类型实践摸索得久了,也就十分成熟了,基本后期的制作都给整合出一套流水线了……

感觉目前内地在这方面和香港还是有些差距的,倒也不是说大陆拍不出特效好的片子,主要是背后这类工业体制它一日不成熟,它的门槛就会一直比较高,倘若投资不到位,估计很多影片就得在更好的效果面前作出对应的牺牲了。

今年的春节是老孟家过得最平淡的一次,小孩太多,出门也不方便,老板娘们索性宅在了家里,每天带带孩子,打打牌,约几个好友来家里玩,不知不觉的春节假期就这么过去了;

时间来到了2019年,开年之初,娱乐圈就爆出了不少大新闻;

最让紫萱她们惊讶的,则是向来以文质彬彬大叔形象出现的吴波出轨的消息;

“这有啥好奇怪的,你们都是老江湖了,娱乐圈的这些事,还能不清楚?能有几个好人!”

童丽雅推了老孟一下,问他:“诶,老孟,我记得几年前你好像就说过吴波这人不咋的的话,你是怎么知道的?”

这瓜确实比较大,也是内地不多的小三主动闹事导致全网吃瓜的娱乐圈事件;

吴波出轨是没得洗了,鉴于把小三送进监狱这新闻的劲爆程度,吃瓜群众义愤填膺,拍瓜而起。

一时间满天瓜皮乱飞。

依目前事件的发展来看,

这口瓜群众们吃的还是比较瓷实的,有点硌牙。

这里有两个最基本的事实。

吴波确实出轨了。

陈梦确实被其包养了多年。

这是不用争论的事实。

吴波自从大红起来之后不膨胀是不可能的,六爷都会膨胀更不用说吴波了。

当钱和名纷至沓来的时候,吴波还是没有管住自己,彩旗飘飘的诱惑自是没抵挡得住。

陈梦对于吴波来说,自然不是什么爱情使然,吴看重的是她的美貌和年轻。

自然夫妻在一起过日子还有七年之痒,审美疲劳呢,更不用说小三这种事了,以吴在娱乐圈的地位对陈梦的身体失去兴趣是迟早的事。

可以推测,吴对陈失去兴趣,或者有分手的想法大概率不是最近才有的,而是相当长一段时间了。

吴自然不是什么对小三专情的人,那为什么还能够坚持七年之久呢?

这里面大有玩味之处。

我们自小都常听说的一句话,

光脚的不怕穿鞋的!

是什么使光脚的不怕穿鞋的?

成本使然。

吴波近几年持续红的发紫,在荧幕上都是以好男人,魅力成熟男的形象出现的,不管是自身因素也好,还是投资商考虑也好,各方面的成功都是建立在他塑造的这样一个形象之上,是断然不允许他包养小三出轨这么一件事的。

所以吴波和陈梦的关系就很微妙了,倘若吴波没有这么红,他俩分分合合,肯定闹的也没这么大,都是点到为止见好就收。

偏偏吴波这么红。

吴波越红,他在陈梦面前就越弱势。

吴波的软肋就一直在陈梦手里。

所以他俩关系能维持这么多年的原因自然不是感情,也不是美貌,再美的女人这七年下来,吴也会审美疲劳,一个重要的原因就是,吴波不敢。

吴波为什么不敢分手?

自然是害怕曝光,这种害怕恐惧是和他红的程度成正比的。

另一方面,七年的小三也是想入非非的,再进一步是否有可能?

吴波一直想做的应该就是早点分手,小三却还想再进一步。

而吴波的软肋又捏在小三手里。

这种情况,有软肋不捏是不可能的!

首节 上一节 757/770下一节 尾节 目录

上一篇:娱乐:这明星能处,有钱他真捐

下一篇:返回列表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