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都市言情 > 华娱之别样人生

华娱之别样人生 第720节

但在另一个场合,又说创作西红柿的时候写着写着发现马莉不适合这个角色,就把她给换了又去道歉什么的; 这就让圈子里不少人有了疑惑,说好的本来就与马莉无关呢???

麻花团队的两位编剧一会说剧本创作了三年,一会说创作了一年半,一会又说打磨了两年,如此前言不搭后调,很难让人相信他们的所作所为是在为作品考虑; 只能说用谎言去验证谎言,得到的一定是谎言...

麻花现在对马莉没有出演的解释都好多种了,睁眼说胡话的模式已经开启。。 众人貌似也看出了麻花对马莉的不重视,不管是因为什么导致的最后没有出演,哪怕你开个会统一一下口径呢;

所以为什么没有马莉呢,因为开心麻花为了钱,踢了队友; 觉得来自东北的马莉演不了来自台北的ry。 确实,从万重山已经拿到手的剧本来分析,女主塑造的剧中角色人物形象单薄,综合电影来讲也是可有可无,

如果给评分的话,也就10分,马莉上的话容易演成70分,; 而据说已经敲定的哪位女主,不仅能带zi进组,还能带为麻花开辟新的融资渠道,甚至于能带来更大的利益; 毕竟人家是服装专业的,论演技,

肯定比科班出身的强百倍。 最重要是插队能力非常强。让别人已经官宣的女主说没就没。 女主不选她选谁? 马莉也确实比不过她,没有大佬撑腰。 受了委屈后,马莉消沉了两天,

最后还是沈滕给她出了主意,让她找小狐想办法; 蜜蜜把自己知道的情况噼里啪啦的全告诉了老孟,说完后巧目流转,勾人的身姿挤进老孟怀里; “你说马莉冤不冤?”

“冤?呵呵,你也是娱乐圈的老资历了,这也能说是冤?只能怪马莉没金主,自己的实力还有些欠缺,要是换成章子亦、范兵兵,弯弯那边有这么容易得手?” 车子已经进了小区门口,蜜蜜在老孟下颌“吧唧”一口,

打定主意到家后再找帮手,既然轻舟以前说过看好马莉的前景,那她也愿意帮她一次; 事实上,麻花的这种操作模式不能说是错了,在一部女主不怎么重要的电影中,一位是自家旗下的艺人,虽然有一定观众缘,

但并不能为公司带来显而易见的改变; 而另一位呢,有财有势,不应该换吗? 只能说麻花已经学会了内地影视公司的惯常伎俩; 把利益和明星看的太重,

这是国内诸多导演、编剧在创作过程中越来越没办法忽略的恶习; 以为靠堆钱和堆明星就能拍出好片; 以为打着向经典影片致敬的口号就能情怀满满吸引观众;

以为别人拍的片赚到了票房自己只要模仿题材内容拍就也一定能大赚一笔; 以为片名装逼一点预告片装逼一点就能营造一种电影很棒的感觉; 以为只要剧本是那些畅销小说改编的无论拍成什么样都一定能吸大量的粉;

以为观众都是钱多人傻只要是片观众都会去看; 国内除了三大艺术院校,北影、中戏、上戏,在训练实践上比较系统外,其他的综合类院校教育电影这方面还是很欠缺,都直接以中国的教程为主,实践甚少,

学的都是什么电影学,美学,导演学等,没有实际效用的教育方法,出来的学生基本是从进入社会工作那刻开始才是真正的学习,这咱们有差了一截。

国内始终缺少视听语言的训练,无论是编剧,导演,剪辑,摄影,录音,都需要对视听语言有整体的认识,会懂得国外的片子一看就知道是怎么拍的,怎么录的,怎么剪的。

学院派的拉片,可不仅仅是看剧情,而是看镜头与镜头之间的逻辑关系; 这些镜头没有对白,只有画面和音效,能吸引全场观众全神贯注地看完,这说明视听语言的重要现在行内大家都说没找到好剧本,

所以没有好片,我认为是错误的。剧本有的是,只是导演,摄影,剪辑,声音这整个制作团队对视听到底了解到什么程度,直接决定这片子的好坏。

国外有一个这样的说法,烂小说拍成电影很好看,好小说拍成电影恰恰相反。库布里克的《闪灵》就是一个很好的例子。 美国好莱坞明星不是第一位,明星是捧红后专门就演同一类型的角色,因为牛仔红了的就继续演牛仔,

是打手就接着演打手。 当然,如今也会有很多演员在饰演各种不同的角色,例如安吉丽娜·朱莉除了女打手也会去演一个好妈妈的角色,但是,观众都发现,只要朱莉出现要是没演女强人,女打手的戏份,多少观众会有点不适应,

朱莉给观众的形象已经固定了,就是演女打手适合她。 所以好莱坞的明星制多数是为片子服务的,而不是演员能为所欲为,制作团队不能被演员牵着鼻子走路。

国内对制作团队重视程度也非常欠缺。电影制作团队常常被人称之为民工,也不是没有道理的,整个电影投资70%到了演员手上,20%到了前期制作团队手上,10%到后期制作团队手上,这是严重畸形的发胀常态。

既然如此,就别指望中国电影能发展跟国外一样的水平了; 艺术院线的导演系学生,进入学校后不久,老师就会明确的告知他们,想要做一个负责任的导演,就必须要掌握最基本的三条;

调度画面,用镜头语言讲故事; 调教演员,塑造人物; 传递思考,表达思想;

国内目前的大部分导演,或者说是拍电影的人,搞个网剧红了,就赶紧趁热拍个电影捞一笔,这些人连第一个程度的能力都不具备。你还指望他能拍出什么好东西来,见鬼 演员

大部分演员都是本色演出,完美地诠释了无能无才的自己 台词功底不及格,大部分演员需要配音 表情呆滞,死板,装逼,一根经,用力过猛,无法诠释角色内心的深度

不投入,不敬业,不沉淀自己,一天到晚忙着各种综艺节目,拿命搂钱 别的不说,我就说国内的大部分演员,连练个肌肉块的苦都吃不下来

你再去看老美那边,40多岁的休杰克曼为了演金刚狼,每天吞多少蛋白粉,每天花多少时间在健身房里面折磨自己??? 张涵雨这么敬业的演员,演技也没得说,但演个老炮儿,身上的肌肉还是假的;

现在这个市场,真是鼓励你拍烂片,越烂越好,成本越低越好 《万万没想到》红了??赶紧花个几百万拍个电影,票房好几亿呢??

这也是没办法的事情,观众的生活水平和消费观念在提升,国产电影票房的膨胀是必须的。在此期间,必然有一大批连这碗饭都不配吃的从业人员,莫名其妙获得了巨大的商业利益。

我们只能期待,大部分观众在每年看12部电影,看了几年之后,能分辨出大概什么样的电影是诚意之作,什么样的只是粗制滥造出来骗钱的 然后,再骗钱就没有那么容易了

你以为好莱坞没有烂片吗??相反,好莱坞的烂片数量之多,质量之烂,远远超乎你的想象 但是,这些烂片很难在市场上和制作精良的大片抗衡,理由很简单:观众不是瞎子。

现在中国的情况是,没人愿意花钱拍大场面,搞大情怀,都是轻喜剧,因为成本低,只要能把观众逗乐了,就能赚钱 拍大片,你大得过好莱坞么??那是自曝其短,得不偿失。

等这些青村片,狗血喜剧,泛滥了,大家看烦了。 再想靠喜剧搂钱,就得挖空信息,另辟蹊径,于是 《宿醉》这样的东西,也就不远了

电影的艺术性是什么,这本来就很难衡量,商业片里也有伟大的艺术性,比如《泰坦尼克》,比如《大独裁者》。如果连这个概念都没有共识,就更别谈什么和叙事的关系了。

在我看来,艺术性和叙事性,二者并无直接的关系。艺术性高的电影,大众流行度高的有,极为小众冷门的也有,比如伯格曼的《第七封印》、黑泽明的《德苏·乌扎拉》,大部分人都没看过,

或者看了也说不懂。但这并不妨碍这些电影依旧在影史上有很高的位置。 叙事是一个手法,每个人有每个人的习惯。如果一个电影让人看不懂,要么是这导演的能力太差,把故事拍砸了,要么就是他想说的太深刻,大多数人并不能懂。

《大话西游》在流行起来之前,也是票房惨败啊,现在呢?谁说它不是经典? 以侯大导演的水平,《聂隐娘》被大多数人看不懂,很正常,却不会是他拍的不好,他只是没有用大众熟悉的手法和套路去拍而已。

你可以说他用文言文台词有些食古不化,但就没想过,我们自己是不是应该懂一些我们祖先曾经说过的话呢? 一个导演,迎合大众是好的,坚持自己也是好的,电影的艺术性到底如何,需要时间来评定。

“诶,你俩怎么凑一起的,轻舟不是去中影了吗?” 刚陪小鱼围着别墅跑了几圈,赵小骨两手叉腰站在门口,气喘吁吁的问小狐; “没办法,夫妻感情太好了,唉,我也很无奈呀!”

见不得狐狸精得志猖狂的样子,小圆脸哼哼两声,白了老孟一眼,转身走人; “蜜蜜,你是不是忘了今天是什么日子了,这会你惹了小骨,晚上可就没你啥事了!” 蜜蜜迷糊的摇摇头,见小鱼过来找爸爸,

小声的问她:“小鱼,你知道今天是什么日子吗?” 小丫头仰头看着美丽的杨姨,脆生脆气的回答道:“今天是赵姨的生日呀,妈妈在帮她准备好吃的呢,杨姨,你给赵姨准备礼物了吗?”

小狐垮着脸,求助的望向老孟:“老公,你也没准备吧?” “呵呵,你说呢?” 完犊子了!

------------

第1090章:无可置疑的差距

柴之萍怒气勃勃的挂了电话,黑着脸对身边的宋云花说道:“让你助理订机票,我们明天飞燕京!”

刚才给她打电话的,是一位内地娱乐圈的朋友,因为昨天燕京圈子里传出来的小道消息,说是新历杨小狐插手了开心麻花新剧的角色安排;

作为最早和内地影视公司合作的柴之萍来说,如何把旗下的艺人推向大陆, 是她的首要问题;

因为她深知,弯弯电影受限于投资和眼界,一般只有小成本的电影比较好看,拍大场面或者动作戏搞不过香港导演,拍喜剧又没有内地导演接地气,拍小成本内核又总想夹点私货, 自然没人爱给台湾导演投资;

弯弯演员也就缺了很多机会; 市场,技术,资本, 人才基本都在大陆,港台艺人真的有事业心的,肯定会来大陆发展,毕竟同文同种。

湾湾的比如,蔡康勇、大小s、阿雅、吴宗宪、罗大师、天廷晏、明道、陈乔恩、hold住姐、郭碧婷等等。 香港的,比如钟汉粱、王家迩、陈伟庭、谢俊豪等。

他们大都曾吃到过十年前港台艺人北上的红利,在大陆有人脉,有人气,有一定的市场,所以当港台娱乐文化开始走下坡路的时候,就立刻将事业转向大陆,很快就混得风生水起,比如蔡康永的《奇葩说》,阿雅《奇遇人生》《很高兴认识你》,

这些都是高分综艺。 凭借自身的能力,大陆的市场,以及较高的口碑,他们这些人的事业峰值再持续个五六年是不出意外的。 既然这样, 他们干嘛不深耕内地市场?

而没什么事业心的,其实也就无所谓了,能守住当地的一亩三分地就不错了。 比如香港的马国明,来内地拍戏,拍完戏以后就到香港说内地演员耍大牌,这……以后大陆的剧组谁还敢找他拍戏?

当然,人家兴许是说的真的,毕竟大陆很多老艺人也说现在的年轻人都太爱攀比,什么你有个大保姆车,我有俩,你有两个助理,我有十个。 但这肯定是不像往内地发展的,因为情商实在太低,人家老艺人,本身在大陆有自己的基本盘,

而且有地位,有能力,说白了,人家有资格批判现在的大陆娱乐圈,但马国明有什么?他在tvb能排得上号吗? 反过来看另外几个,比如林锋,比如黄宗则,那是真会做人,本来人家在大陆就有好朋友,有人脉关系,还有一定的人气,

参加各种访谈和综艺,对大陆也是各种夸,不说大陆人对他们感观很好,就说资本、制片商,都也敢用他们啊,所以黄宗泽在大陆的市场越做越大,只要他愿意把事业重心放到大陆,起码资源是不会少的。

还有最明显的,就是电影屏幕数量一直在增长,票房逐年增长,三四线小城镇的观影人数已渐渐超过大城市,这就是市场啊! 技术上,娱乐文化肯定是要跟技术息息相关的,几年前,国内的3d动画大概就是《蓝猫淘气三千问》那种,

而那个年代,皮克斯已经能做出各种超赞的电影动画了,比如《超人总动员》《海底总动员》《玩具总动员》《汽车总动员》《飞屋环游记》等等;

而现在,国产动画《摇滚藏獒》、《大鱼》也相继上映,先不提市场的受众度怎么样,但电影的技术水平,已经能在国际上排到中上了,单从材质、灯光、渲染等层面上来看,不弱于好莱坞普通动画电影了。

内地市场培养了人才,人才积累了技术,反过来,技术总归会反哺到产品本身,随着逐步提高技术积累,未来国内的娱乐文化一定是越来越强的。 港台有这种技术和人才吗? 没有!

这还是技术层面上的,真正拍电影、电视、综艺节目,摄影、灯光、舞台、服装、化妆、道具、文案、宣发、剪辑、后期、编曲、音效等幕后人员更多,从业者何止以万记? 港台那种小地方怎么可能培养出那么多人?

完全不是一个体量的。 资金上就更不用说了,港台资金都北上了,我们这还能吸引世界范围内的资金,港台在这方面更是不能比了,简直就是蚊子跟大象的类比。

说实话,内地根本就不缺艺人,想要进入娱乐圈的少男少女们何止以万记?优秀的演员、歌手、艺人多了去了; 而那些港台的艺人为什么北上呢?

对于早有人脉关系的人来说,人家就是为了事业,还能让他们的事业更上一层楼。 对于没有什么人脉关系的人来说,这个市场足够大,只要混出来一点名堂,那就是大把大把的钞票,人不能跟钱过不去不是?

首节 上一节 720/770下一节 尾节 目录

上一篇:娱乐:这明星能处,有钱他真捐

下一篇:返回列表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