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都市言情 > 华娱之别样人生

华娱之别样人生 第713节

不管是国内还是国外的影视圈,跟风的现象都有,但战狼出乎意料的爆火,让那些想跟风的都找不到原因;

反倒是不少的影评人在媒体上掰扯,战狼究竟好在哪?亦或者说,他们真正想知道的,是一部好的电影需要什么?

好的演员、好的导演、好的剧本、好的编剧、好的摄影、好的配乐、好的灯光、好的烟火、乃至好的特效、好的替身、好的司机、好的道具、好的场务……

一部好莱坞大片,最后片尾的工作人员有几百上千,一部优秀的电影,需要在各个方面都有一流的人才。

中国电影市场好起来不过也就十来年的历史。在电影产业飞速发展的时候,萝卜快了不洗泥,实际上加入这个产业的人,什么样的都有,高水平的有,低水平滥竽充数鱼目混珠的更多。这些不入流的人,实际上拉低了电影工业的水平。

人才怎么成长?

第一,是经验,只有拍了几十年,有一整套经验积累和传承,才能保证人才队伍的高素质,这需要大量的拍片来沉淀,而十年是远远不够的。

第二,是竞争,这就需要观众有足够的审美能力,将不合格的人淘汰出电影工业界。而观众的审美能力,也是需要时间来沉淀的。现在中国观众的审美,很多还停留在看小鲜肉和嫩模的颜值上,能靠脸吃饭的时候,谁又会努力呢?

国外不少媒体曾经说过,世界上最伟大的电影是007系列。很多人觉得奇怪,一个剧情老套的直男癌种马片,无非就是推推妹子,救救世界,怎么就伟大了?

可是,正因为每部片子的结构都被定死了,所以才更加能体会到细节的考究。每一部007基本都代表了当时电影工业的诸方面的顶尖水平,007拍了50多年,20多部,经久不衰,靠的就是英美电影工业深厚的内功和积淀。

譬如说《明日帝国》,制片方对剧本关于中英关系的处理拿不定主意,直接找到了基辛格,基辛格亲自操刀对剧本进行了修改。在一个不是关键剧情的部分可以调动最顶级的外交家做顾问,中国电影做得到么?

如今的唯票房论,对也不对;

没有好的票房,公司和导演就没有继续下去的资源和动力;

但太过看重票房,又会影响到创作者的初始心态,包括来自外界的压力;

其实细想一下,在我们国内,烂片和佳片的营收区域是一样的。

一部电影,不管你是烂片还是佳片,赚的都是票房钱。

都不需要去考虑长远的周边收益。

票房是什么?票房是一个短期收益,在上映期的一个月内时间,快速回收。

三个字:短平快。

一电影在刚上映的时候,谁也不知道它烂还是好。这就造成了大部分观众在看电影的时候,都是盲选,或者是半盲选:只能从有限的信息里找到该部电影的选择标准,比如演员阵容,导演主创阵容,影片类型等等。

至于影片质量,大家都是盲选了。

你也许会说看口碑啊,看豆瓣啊。

说这种话的人,忽略了两点:

第一,一部电影刚上映的时候,哪里来的口碑?一部电影,一般情况来说,上映的第一周,票房要占到总票房的一半左右。第一周时间,口碑还没有来得及发酵和扩散出去。

第二,大部分看电影的观众,并没有选片之前先上豆瓣看评价的习惯!如果你有上豆瓣的习惯你的事情,你朋友有这种习惯是你朋友的事情。

大部分普通观众,并没有看电影之前现在网络上搜口碑评价的习惯。

而这些人偏偏才是贡献一部电影票房份额的主力军。

这就造成了,烂片很容易和好片混杂在一起,甄选模式很模糊,很容易鱼目混珠。

横冲直撞好莱坞,烂不烂?

烂!

恶棍天使烂不烂?

烂!

票房照样大卖。在大部分观众还不知道这部电影烂不烂的时候,已经把你骗进电影院里看了。票房也赚到了。

在负面口碑扩散之前,人家钱已经赚到了。

至于后期口碑扩散,无非是影响第二周甚至第三周以后的票房——那原本在总票房里的比例也不高。

何况大部分普通观众并没有观影前先查口碑的习惯。

等到口碑通过口口相传,通过同学啊同事啊朋友啊,人肉传到你耳朵里的时候,也许,这部电影已经放映十几天了,已经处于票房释放的差不多,打扫战场的阶段了。

这点损失,不必太在意了。

说一下好莱坞的电影。

成熟的远期和周边的营收渠道,是电影人认真拍佳片的保证之一:因为我不能只赚短平快的票房,不能忽悠一锤子买卖就算,还有庞大的远期周边收益我要赚!

一部好片,在美国,有庞大的周边远期收益。

有线收费电视台的购买。

DVD的发售。

各种周边产品版权的贩卖。

《冰雪奇缘》的周边都卖到了随便在一个路边小店里的T恤衫都印着女王的画像。

这些,都是钱!大笔大笔的钱!

想不想赚?

想!

那就乖乖的,努力用心拍好片出来!这钱你才有的赚!

否则,拍出烂片,口碑差了,远期收益就没有了,卖不上价钱了。

因为观众在电影院里看到烂片,感觉自己上当了,虽然我的电影票前是讨不回来了,但是你后期出的周边,观众却可以做到不再买单。

可是在国内,没有成熟的远期周边营收。

一部动画片,不管是你烂如汽车人总动员也好,出色如大圣归来也罢。

你的营收就是票房!也只有票房!

而票房,从难易度来说,是很好忽悠的。

反正不用考虑远期收益,不用考虑长期口碑,赚一票就可以跑了。干嘛还投入那么大,费心费力的磨出一部佳作来?

你可以这么理解,假设明天学校里有一个考试,大家肯定都要用心复习对吧?

可如果忽然告诉你,这个考试,不管你是学渣还是学霸,大家都是六十分。

你还会用心复习背书吗?

虽然都做了妈妈,但紫萱她们毕竟都是演员,对于小丫头参演了这么一部现象级的电影谁能说不羡慕;

所以,孟轻舟头大了;

“看来还是小侄女吃香呢,丫丫姐,我们都老了!”听着小圆脸不怀好意的酸水,老孟一言不发的抱着瑶瑶打算去屋外散步;

“哎哎,你不看天气的吗,这么大的太阳还出门!”

小骨不由分说的从老孟手里把瑶瑶抱走了,气鼓鼓的白了孟轻舟一眼,话说家里也就她很少在大银幕里出现,妹子很不乐意呢!

蜜蜜在书房看完新历上半年的财务报表,喜笑颜开的出来,虽然没有万重山那么惊艳,但盈利能力也超出了年初的预期;

“小圆脸,你知足吧,公司几部大制作都是给你准备的,比拍电影还能吸粉,这都不满意?要说人老珠黄也轮不到你,本姑娘才真的是很久没露脸了!”

童丽雅指了指某人夸张的上围,乐呵呵的取笑小狐;

“还姑娘啊,杨老板你是不是忘了给小海喂奶吗?”

------------

第1085章:小狐抢项目

吴景在战狼2之前有一定的知名度,但真要论起来,距离姜闻、陈昆他们还是有所不如;

但如今就不一样了,就像很多公司看重战狼IP,吴景也成了香饽饽,不管是导演还是演员,只要被观众认可了, 很容易在作品上占有得天独厚的优势;

夸张点的说法,吴景的名字现在能值2000万的宣传费;

离谱吗?

不离谱,想想程龙、李联杰,只要有他们出演的电影,出品方和发行方心里几乎都有底;

就好比一部电视剧有小狐和小圆脸,即使不看效果, 电视台也敢斥巨资买下转播权是同样的道理;

实在是在家里被小狐给缠的脑仁疼,孟轻舟索性邀请了她和王芷文一起参加万重山的内部会议;

“你呀, 别看着一部电影火爆, 就想着拍电影比电视剧赚钱,你问问王芷文和金姐,她俩还不一定看得上电影呢!”

虽说一部影片就能为相关公司带来大量收益,但投资失误也容易深陷泥潭。

孟轻舟每年通过公司的报告就能很清楚的看到,目前国内全年上映的影片中,90%均为亏损,只有10%能实现盈利。

申楷股份日前就因为《叶问3》票房问题股票一再停牌。尽管公司很快宣布解除相关协议,撇清嫌疑,但据最新的消息,公司股票将继续停牌。也就是说,因为《叶问3》票房不保,公司大股东也许要换人了,一部电影毁了一家公司。

同样,因为拍了一部电影《王朝的女人·杨贵妃》,市值一度高达9亿元的新三板公司春秋宏资不抵债了。而且, 由于公司股价最高下跌超过93%, 公司大股东在P2P平台的质押融资不断补仓,目前大股东所有持股都已经质押,处于平仓边缘。

蜜蜜无言的撇撇嘴,她觉得老孟是站着说话不腰疼,连着三部大卖的电影,聚美的股票价格已经冲到了150元每股,金淑丽每天乐呵呵的样子,谁看了不羡慕?

“呵呵,这可是你说的,一会见到金姐和芷文,如果她们都看上了战狼3,你怎么说?”

孟轻舟淡定的耸耸肩,战狼3?慢慢等吧!

战狼2能有这么疯狂的票房,谁能想到?

只能说是优秀的品质加上天时地利人和,好电影不会被埋没;

除了大家常说的普通观众苦小鲜肉久矣,还有一个不能忽视的,就是大众苦公知久矣

不知道从什么时候开始,“爱国”这个在世界上任何一个国家都推崇的品质,在中国却成了一件难以启齿的事情。你在网上说爱国,会被骂五毛;你在网上说中国好,会被骂五毛;在朋友面前说爱中国,会被有些人用奇怪的眼神看待。

而在电影届,甚至一部体现中国人厉害的电影,都会被冠以”主旋律“->”五毛“->”爱国贼“。

不知道从什么时候开始,爱国居然会被称为”贼“了。

美国人拯救了地球就是正常的,中国人拯救了地球就是奇怪、主旋律、爱国贼。

想想中国人拍出的电影,想得到外国人的认可,只有一条路,就是卖惨。

《活着》《鬼子来了》《霸王别姬》等等在国际上获奖的电影(我不是说这些电影不好,我也很喜欢),必须表现出中国的苦难,惨,才能被外国人认可。

《三体1》能获雨果奖,说白了还不是因为写了文革?不然凭什么获奖?或者说三体1都能得雨果奖,三体2和三体3凭什么得不了?

我记得《三体》外文版有个很经典的评论:我很喜欢三体,但是因为里面的人物基本都是中国人,所以只能给三星

这就是外国人对中国的态度,你只能卖惨,不能说自己好。然而很多中国人也是这么想的。

中国人凭什么不能拯救世界的英雄?凭什么不能说自己的国家好?

就像观众苦小鲜肉,同时中国苦公知久矣,普通人没有小鲜肉和公知的资源,就只能用钱投票。

首节 上一节 713/770下一节 尾节 目录

上一篇:娱乐:这明星能处,有钱他真捐

下一篇:返回列表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