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都市言情 > 华娱之别样人生

华娱之别样人生 第691节

舒舒服服的洗了个澡,甜妞和童丽雅陪他去凉亭消遣;

“我关心这些事干啥,茜茜和小狐都睡了?”

紫萱抱着老孟的手臂不松手,小嘴在他耳边说道:“这俩都快变成猪了,每天也不出门,我让她们出去逛逛吧,还拿你当借口,说万一被记者发现了,会给你添麻烦,好贤惠呢!”

“呵呵,紫萱,你不也没怎么出门嘛,还说人家!”

童丽雅一袭白色的棉质睡袍,捧着老孟的茶杯浅浅喝了一口,已经是初冬了,从暖风习习的屋里走出来,丫丫打了个寒颤;

“老孟,范兵兵今年挺火的啊,连着两部大片,不会都是你给联系的吧?”

孟轻舟心里腹诽,就说嘛,难怪这次回来感觉待遇不咋的,合着是在这等着他呢;

“我可没你那么闲,天天胡思乱想的,人家老范混了十几年,还能没点人脉?对了,明晚的首映礼,你们谁和我一起去?”

两女偏头互相看了一眼,还是紫萱开口说道:“算了吧,去南京探班就搞得沸沸扬扬的了,我们就别去抢头条了,你找陈雨琪和李瀙吧,看她们谁有时间。”

“在剧组呢,你一个老板,自己艺人在哪都不知道,不像话吧。”说完“啪”的一掌轻轻拍在甜妞的翘臀上,没想到居然肉感十足;

“那可不是一般的艺人,是某人的小花呢,我一个小小的老板,那敢管呀,你说是吧,丫丫。”

孟轻舟猛的一把抱起紫萱,恶狠狠的说道:“行,今儿我豁出去了,一会直到你满意为止,够诚意了吧!”

童丽雅捂嘴轻笑,在老孟腰间拧了一下,人却跟在他身后,一起进了房间;

第二天一大早,孟轻舟就被小骨给拽了起来,然后把瑶瑶往他手里一送,娇滴滴的亲了一下转身走人;

“瑶瑶今天就交给你了,我去公司处理事,下午才回来!”

在家老老实实的当了一天的奶爸,七点的时候,张楚提醒他该出门了,孟轻舟才把女儿交给小圆脸;

“真不陪我去啊,今儿个晚上范兵兵可是在场哦。”

热芭换好衣服从轻舟身边走过,听他说的无耻,狠狠的啐了一口,“谁说没人陪你去了,大叔,你那点小心思没用,走吧。”

老规矩,两人没走红毯,而且时间也掐的刚刚好,他们上去不到两分钟,孟轻舟还没来得及招呼于东几人,电影开始了;

又是一部原时空没看过的电影,老孟也想看看,裤子为之叫屈的潘金莲究竟是什么成色;

谷嫿开篇就是最有争议的圆形画幅,孟轻舟开始还有点不适应,但随着剧情展开也就忘了,毕竟大炮是一名老辣的商业片导演,就算玩一把实验,也不会损失掉电影本身的可看性的。

画面也不是宣传所言的故意营造偷窥感,反而,为了防止产生类似管中窥豹的不适感,在拍摄前故意测试了画面和调度,最终呈现出的扇面画一般的构图还是挺美的。毕竟为了构图让观众适应,摄影和美术还是花了很多心血的,影片中能很明显地看出这种美感。

筹备《潘金莲》的时候,冯剧刚就把圆形画面这个想法说给所有人听,不论是华艺高层还是原著作者刘镇允,都对此表示反对。

毕竟,这种出格的表现形式,对观众不是挑战,而是挑衅。

当时,整个剧组只有摄影师罗磐站在冯剧刚这边。

大炮的倔劲最终还是说服了所有人。

对观众来说,这个圆形画幅到底有什么新意,仅仅是加一个圆罩吗?

不是这样的,圆形画幅的创新不是体现在画面由方变圆,而是体现在通过画幅了转换构建了一个截然不同的美学系统。

看似只是换了一个画幅,表演、打光、布景都必须与之配套,一个圆圈,其实是将许多旧的理念都颠覆了。

甚至可以这么说,圆形画幅就是这部电影的“眼”,看不懂圆形画幅,就不可能理解《我不是潘金莲》

颠覆首先体现在观影体验上,长方形的画幅给人一种全景感,有身临其境的感觉。

这一点上更突出的是环幕,通过弯曲的弧度和超长的跨度将观众的视觉包围,更强化了观众的临场感。

但是圆形画幅是对临场感的颠覆,所以,观众在观看《我不是潘金莲》时,始终无法融入故事,与剧中人物和情节会有一种疏离。

为了维持这种置身事外的疏离感,电影中几乎没有出现过特写镜头,出现了大量的远景、全景。

看到中段的时候,孟轻舟就知道裤子这次又是吃力不讨好了,电影没什么问题,故事讲的也不错,但其间的内涵,就值得深思了;

电影里体现出的立场,就跟XX日报二版的那些评论员文章一样,当了吹鼓手,以大领导痛心疾首邹眉头的口味,要求各级干部给我听好,要做到一二三四,总之一切为了人民。都知道他说的确实他妈的道理,但是屁用也没有。

这样的伪善立场,真的非常的恶心。

这也不是冯剧刚第一次如此伪善。这是一个中年老男人对待这个世界几乎唯一面目:我把握不住社会真实,我感受不到普通人的情感,那我就努力往正确的方向靠吧!

《我不是潘金莲》和冯剧刚这些年所有创作的作品一样,有一个共同的问题,也是他电影最大的问题,不真诚,没人情味,无法打动人。

《私人定制》如是。模仿老干部、雅俗之辩、环保口号,看上去在直面社会问题,却没有一个切中当代人真正的情感痛点。王硕的剧本也不过如此,除了发家的京味幽默,与我们真实的内心感受离题万里,和一个个挠痒痒的小品没有本质区别,甚至一个关于孝顺的命题,有宋单单表演加持,最后都变成了可耻无能的煽情段落。

《老炮》是管湖的作品,但精神内核是冯剧刚的,这是最符合他做人风格的一部作品。表面上讲规矩,并要求别人讲规矩,其实讲的是我的规矩。找人家借钱不敢开口,还骂人家一通,说看不起自己;出了事在医院没钱,人家送钱来了,他骨气好像躲起来了?一句屁话没有,这特么就是老炮的德性。

他自以为孤独斗士,拿东洋刀砍小混混的老年唐吉坷德,却不争气把举报信给了中纪委,说到底还是对更大权力的迷恋狗而已。

见老孟摇头,小丫头凑过来轻声问他:“大叔,不好看,我们出去吃点东西?”

“也没多长时间了,看完再走吧,咱俩现在出去,你说那些记者会怎么写?冯导这部电影还是不错的,听话!”

“什么呀,还不如我上个月看的《驴得水》呢!”热芭瘪瘪嘴,暗地里牵上老孟的手摇了摇,傻乎乎的笑了一声;

一句话概括电影的故事剧情——不是秦香莲的“草民”遇到了不是包青天的“大人”,还非要联手演一出“铡美案”。结果就是,本来街道大妈就能调和的事,结果闹到了人大会议也没弄明白。

《我不是潘金莲》是不是好电影,仁者见仁智者见智,但说它是一部地道的讽刺电影,这个毋容置疑。

喜剧的作用,就应该是讽刺!八九十年代的春晚小品为啥好笑,是因为敢反讽呀。讽刺奸商,讽刺贪官,讽刺社会阴暗面。如今在和谐社会的代领下,怎么能有坏人呢?必须全部都是好人,结局必须是大和谐,即便有矛盾,最终都是因为误会。

2016年的中国电影市场,票房遇冷,烂片横行,但让不少人意外的是,出现了两部讽刺喜剧,一部是《驴得水》,一部就是《我不是潘金莲》。如果说《驴得水》是扒光了知识分子的皮,那么潘金莲就是扒光了官僚主义的皮。

《驴得水》展现了乱世中知识分子的三种状态,第一种是粉饰太平,第二种是被逼自杀,第三种是身去延安!然而现实之中的延安又在哪呢,是改朝换代?还是想象的乌托邦?此中有真意,欲辨已忘言。

《我不是潘金莲》不是在讽刺某个人,因为每个人做的都没错。而是在讽刺一种风气,在这种风气下“史为民不为民、王公道不公道、荀正义不正义,李雪莲也没有必须要去哀怜”,倒是“贾聪明的确是假聪明”!

如果说《驴得水》是:给你讲个笑话,你可别哭;

那么《潘金莲》就是:给你讲个悲剧,你可别笑;

电影结束后,老孟和大炮聊了几句,为了让他放心,25%的排片都直接告诉了他,又给熟悉的朋友打了招呼后,陪着丫头去买了些糕点,直接回家!

两天后,孟轻舟带着小半的剧组,乘坐自己的专机,飞往孟买;

《我不是药神》印度部分的取景地,选在了亚洲第一、世界第二大的孟买达哈维贫民窟。

在孟买近2000个大大小小的贫民窟中,达哈维是规模最大的一个。它的面积仅有1.75平方公里,居民人数却达到了上百万。

孟轻舟希望给观众展示出极其真实的印度,整个印度外景的拍摄过程中,剧组并没有封道,而是全程使用了偷拍的方式。

印度部分中比较难处理的,就是卢勇在印度街头遇到的烟雾;

烟雾中,卢勇看到了代表死亡与重生的湿婆神像和迦梨神像。在烟雾的衬托下,神像显得更加肃杀、威严,而这也是整部电影的转折点。

吕受益的死,对卢勇有很大的触动,而他也从此开始了自己的正式救赎之路。不再是为了挣钱才充当救世主,从这一刻起,他要救人。

甚至当格列宁只能从印度的零售店里以2000元的价格买入时,他的售价,依然是500元。

这几场戏对光头徐的演技是很大的考验!

------------

第1061章:化身怨妇的裤子

燕京和孟买的时差也就两个多小时,孟轻舟下飞机后和摄制组看了几个主要的拍摄场景,定好明天的开机时间,回了酒店;

他也没心思出去吃饭了,让张楚帮着叫了酒店的餐饮服务,正打算躺一会,门铃响了;

不用想,肯定是徐铮和祖风他们;

“老孟,嘿,出大事了,你快看微博!”

“能出啥大事,你去夜总会玩的事被红姐知道了,还是上次北电哪小姑娘去你家找你了?”

徐铮推开孟轻舟,和祖风一起走了进去;

“真出事了,你看微博就知道了!”

老孟也懒得拿手机,一把抢过光头徐的扫了一眼,其实他猜到了,肯定是裤子和小目标那点事;

《我不是潘金莲》昨儿个上映,可当天成为话题焦点的不是电影本身,而是本片导演冯大炮的微博喊冤;

中午时分,“小钢炮”化身“潘金莲”,就《我不是潘金莲》排片在万哒冷遇这一情况,指名道姓喊话王万哒,“撕”起了万哒院线,表示因为华艺对万哒前高管的“挖墙脚”的行为,万哒如今“公报私仇”。

《潘金莲写给王万哒先生的一封信》是冯导昨夜写出来的,洋洋洒洒千余字,以潘金莲口气陈述因华艺曾从万哒挖走一“小墙皮”,这一行为惹怒万哒,凡华艺出品的影片,在万哒院线皆“被封杀”。

《潘金莲》在全国的首日排片已超过了7.5万场,在全国其他院线的排片,平均都在40%以上。

而截止第二天的中午,数据显示,万哒下属316家影院,对《潘金莲》的排片仅维持在12.3%。客观看此数据对比之下,万哒对《潘金莲》的排片确实不算慷慨。

因为所以,裤子又发微博撕逼了,这回是万哒王老板。

撕逼说到底只是一种营销,冯大炮深谙此道,这些年来在不同场合、面对不同对象,他都狼奔豕突:为《非诚勿扰》怒撕舒淇黑粉,挣得护舒宝的称号;为《一九四二》大骂观众傻逼瞎了眼,不知道好电影是什么;《私人定制》的时候改撕影评人了,说他们是大尾巴狼,观众会拿手投票;《老炮》时候撕同档期电影恶心,这一路从观众、粉丝、影评人、同行撕了过来,完全可以用上《功夫》里的那句台词了:还有谁?

又到了电影上映、冬暖花开的季节,冯大炮老师又出动了,现在《我不是潘金莲》上了,影评人都在叫好,没有什么黑粉,审查终于通过了,档期是自己选的,而同档国产电影没有一个像样对手,撕谁能上头条呢?环顾四周,哦,还有电影院线呢!对,就你了,万哒!要撕就撕个大的!王万哒,你给我站出来!

于是有了这篇老男人装小女人说话阴阳怪气的撕逼文。

简单分析下这篇文章到底有多讨巧:首先用的是潘金莲的口吻,轻松置换了第一人称,让吃瓜群众代入弱者视角:我弱我有理,谁跟我计较,谁就是欺负人!

然后是给王万哒画像:你是首富,你是大公司老板,你是地产商,你有钱!仇富心理就这样轻松点燃,该支持谁,不用多说。

接着是说恩怨:大事化小,把挖叶宁的事不具名用“小墙皮”一笔带过,说的跟没事的人一样。

最后再黑一黑王万哒的格局,开始说重点:别人给奴家40%排片,你给10%,你气量小,没格局!

如果这篇文章发在电影营销帐号或一个女人的微博里,还能勉强捏着鼻子看完;偏偏发布在一个自诩老炮的bj老爷们、国际名导演的微博里,真真是辣眼睛:借着女人的嘴,盘算着自己利益的那点事,透过一股浓浓的太监味。要不是看署名,不少人还以为冯大炮做了变性手术了呢?

文章虽然恶心,但裤子的用意是非常明显的一石三鸟;

第一层意思,就是当众撒泼叫个屈,万哒院线排片量不够本是行业问题,但这捅到微博,马上就是公共议题。公共议题的讨论逻辑诡异就在于,谁弱谁有理。冯大炮怎么会不明白这道理,把问题简化为上访户和地产商之争,把道德制高点早早抢光了;

第二个意图是污名王万哒,看仔细了,这封太监信的口吻和署名都是潘金莲!文中还有“金莲沉冤千年,历经坎坷,终有一天走上银幕”这样的精分语句。但是冯老师,您的电影叫《我不是潘金莲》,可主角是李雪莲而不是潘金莲呀!

有事说事,别拿个电影不存在的人当枪使哦,您这样一口一个小女子金莲,人家武大答应吗?人家西门庆答应吗?为什么这么干?

答案很简单:万哒不是不给排吗?好,未来很多年,只要搜索王万哒,后面都会跟一个潘金莲的关键词,地产商配荡妇,网友们自己脑补吧!这酸爽,万哒的公关都不敢相信。

而第三个目的才是最现实的,老江湖冯大炮不会傻到认为,这样当众黑了人家以后,王万哒还低头认错,默默地把排片量从10%提到40%吧?那他真当自己中纪委了。他真正的目的是:宁可撕破脸不要万哒这10%排片也要搞事情,发封太监信闹一闹,刷一个礼拜的媒体头条,里外里省一大笔宣发费用!观众一关注、一同情,失去的份额早在电影市场赚回来了!不信你看文章的结尾:“金莲也敬告全国父老,在万哒还没腾出手来,收购全国其他各院线之前,赶紧去其他门面,也许还能见金莲最后一面。”

所以,真不要小看这封假装弱女子、批判小格局的太监信。作为一个精致利己主义者,德高望重的冯老师这算盘打得比谁都精!

最后想对作为长者的冯大炮说一点人生经验:下次要黑人撕逼,最好换个口吻、找准体位:真正在乎钱的人,总爱说“钱都不叫事”;喜欢背叛的人,qq签名大多是“信义值千金”;自己格局不行的人,才会计较别人格局小;而真的爷们,才不会假装自己是个小女子出来说事。

冯大炮也别那么不自信,格局大一点嘛!《我不是潘金莲》这电影真没那么差,不需要一个六十多岁的老男人捏鼻子装太监学潘金莲来炒作,太寒碜了。

你在电影里都任性地玩画幅了,现实里就不能像个真正的老炮那样坦荡些?再不济可以下个跪,好歹落一个男儿膝下有黄金。想要的又不好意思说,说了半天又阴阳怪气,躲躲闪闪半天,却轻易被大家看破,真的好尴尬的!

“冯剧刚胆儿肥了呀,敢和万哒叫板,嘿嘿,勇士啊!”

祖风踢了老孟一下:“咱公司的院线比万哒市场占有率高吧,我看了一下,世纪和嘉和院线给潘金莲的排片也不高啊,冯导咋就不找上你呢?”

首节 上一节 691/770下一节 尾节 目录

上一篇:娱乐:这明星能处,有钱他真捐

下一篇:返回列表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