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都市言情 > 华娱之别样人生

华娱之别样人生 第663节

无逻辑、无核心、无技法,单纯的就是圈钱之作,当然了,从公司角度来说,薛晓鹭是称职且优秀的;

但这不符合孟轻舟圈子的一贯风格,真要是为了钱,哪老孟能拿出来的圈钱之作太多了,何必这么折腾大家琢磨剧本、精雕细琢?

薛晓鹭的《北西》的确是让人耳目一新,整部电影节奏把握的非常好,对上了现代人的口味,但要说有多优秀倒也不至于;

《不二情书》的剧本由始至终孟轻舟都未曾看过,薛晓鹭是直接找的钟丽妨,电影启动的也很快,就连女主也是她自己选的,最初的考虑是童丽雅,但丫丫知道轻舟对吴修波的印象不怎么好,婉拒了女主;

《不二情书》其实和燕京、西雅图没有任何关系;

很多人抱怨,《不二情书》除了主演仍然是同样的两位之外,与第一部没半毛钱关系,有搞噱头、拉票房之嫌,但真正看过两部电影的人都知道,两者的精神内核完全一致,均是女性视角下新中产阶级趣味的鸡汤之作;

当下中国一二线城市的年轻女性无外乎三种,一种已经成为名副其实的中产女,她们要么出生于权贵阶层,要么成功钓上了金龟婿,要么攀上官商巨贾做起了“三妹”;

第二种正在为中产身份做准备,她们是企业高管或高级知识分子,对另一半的要求很高,因此剩女几率极大;

第三种占比最多,她们虽然忙碌于格子间,委身于出租屋,但无时无刻不在做着中产梦;

薛晓鹭的第一部《北西》,之所以能够成功,正是迎合了一二线城市的年轻女性,这在当初公司做项目总结的时候,孟轻舟和祖风都是这个看法,就连薛晓鹭自己也赞同;

同样的手法重复使用,而且在故事的新颖度上没有创新,难怪《不二情书》上映后,虽然票房不错,但圈内诟病的人却不少;

“老孟,你是不是有点太严了,我觉得薛晓鹭不错啦!”祖风和宁昊送走了郁闷的薛晓鹭,回头就劝解轻舟;

“你俩还真是不关心公司的事,知道这次的《不二情书》有几家参投吗?我先不说薛晓鹭的做法对不对,一部电影多几家投资商也很正常,但这种情况是不是应该提前告知公司,钟丽妨因为投资小的原因没有找我,公司立项后,才知道薛晓鹭找了另外三家,除了安乐,我连听都没听过,她这是什么意思?”

当初孟轻舟就和钟丽妨说过,5000万以下的电影投资,她可以自行决定,没想到这次居然被薛晓鹭打了擦边球;

“那你打算怎么办?”

“还能怎么办,老薛毕竟是公司的元老了,而且都是朋友,只当她是还人情了,以后再看吧。”

万重山和其他公司不一样,没有和几位导演签什么部头约,更没签合同,都是来去自由,公司对所有合作的导演没什么约束力;

如今资本当道,一位已经在市场上证明过自身能力的导演,根本不会缺资金,只要你有剧本,消息一传出去,挥舞着支票的大佬很快就会主动上门,好处多多、全无掣肘;

这等好事,能抵抗的人很少,做导演的,真正有钱的不多!

而疯狂上涨的片酬,更是让娱乐圈的艺人们萌生了自己做资本的想法;

娱乐圈为什么叫娱乐圈?因为它没有严肃的标准。

跑步快不快,秒表读出来就知道了。

唱歌什么标准?跳舞什么标准?表演什么标准?

不跑调就好听吗?张学友变个调唱歌也比你唱的好听。

跳舞动作对就好?郭德岗跳舞能好看吗?

被人喜欢的明星是找出来的,不是培养出来的。

大家喜欢看某个人唱歌跳舞,而不是只要唱歌跳舞好就能被喜欢。

资本强调实力,是因为“实力”可以培养,可以保证公司收入稳定。但是谁真正被喜欢,那是玄学,公司一定要捧被人喜欢的,而不是唱歌跳舞最好的,因为唱歌跳舞好不一定被人喜欢。

明星们削尖脑袋都想往资本圈靠拢,是因为他们不想当棋子,而是想做执棋人。

要不然,怎么会有这么多明星开工作室和公司?

韩圈,日圈以及欧美圈的明星艺人们,绝大多数都是依附于公司旗下的商品。

只有我们的艺人心比天高,今天火了,明天就成立公司。

知道为什么吗?

因为有些钱那几个大娱乐公司不敢明着收。

明星们非常清楚,华语娱乐圈是怎么发展起来的。

早年的香港和台湾,娱乐产业之所以发达,就是因为资本家和黑色会需要利用他们来洗钱,可以去看成龙和王晶的采访,他们说的很清楚。

内地最早一批的艺人,其实非常眼红港台艺人,但无奈那时的内地还没发展起来,因此他们在港台艺人面前总觉得低人一等。

可如今世道变了,内地越来越有钱,内地的明星们总算扬眉吐气了。

------------

第1029章:杨老板再出手

“孟导,像我们刚进校的同学,好多都想试着写一些影评,你觉得我们应该从哪方面入手,或者说是需要学习那些相关的知识呢?”

去年孟轻舟婉拒了中戏的邀请,当时确实忙,但今年学校派了组风夫妇亲自出马,老孟就不好再推脱了;

尽管面对学生,他也挺闹心的!

看这问的,菜金学校不到一年,就想着写影评了,这都啥心态?

“我建议大家还是要多看多学,影评也并不是会写文章就能够写的!”

好在前段时间他和周黎名见过几次,也聊到了这方面的内容,应付这些青瓜蛋子,想来应该够了!

好的影评不只是要记录下自己的观影感受,更需要对电影的内容和形式做更深的思考。否则你真的会错过太多精彩的东西。

电影之所以为电影,总归是有它特殊之处。

电影的表达方式是非常不同的,它不是用文字,而是用画面。这也就是说同样讲好一个故事,和电影的语言是不同的,的语言是文字,而电影的语言是镜头。

我们读,把握中心,了解作者的思想固然重要,但也要看作者的语言如何,用词是否妥当,句子是否通顺,用了什么手法,是否做到了妙笔生花?作者是怎样叙述这个故事的?是顺叙还是倒叙?亦或是多种叙事手法的融合?作者用了什么结构?从宏观上看,整个作品是什么流派,用了哪些手法?

看电影也是一样,也要看作者用了哪些镜头,有没有什么特别的镜头?用了哪几种蒙太奇?怎样叙事的?线性叙事?非线性叙事?构图如何?演员的演技如何?配乐如何?这些都要看。这些是电影讲故事的语言。

如果看电影忽略了这些,而只关注于观影的感受,那就真的是错过了一个世界。

同时,对好的电影还要从细节入手,一点一点去分析它的妙处。

举个例子,《闪灵》这部片子用了一种很厉害的手法,库布里克在电影中故意设置了很多穿帮镜头来表现旅馆的诡异。比如小男孩骑车子的长镜头,他在没有上楼的情况下就从一层直接骑到二层。还有那个著名的不存在的窗户以及没插电的电视机。库布里克用这些bug来告诉我们这个旅馆是有问题的,它本身有很多不合理的因素。

后来,《穆赫兰道》和《禁闭岛》都用了这种手法来表现一种不现实感。而如果你忽略了这些,就像是读书只读出了作者的表层含义,而对于一些双关语则置若罔闻。

最后,再回到故事上,看电影不只是在故事中得到一种情感体验,更是要对剧情做出深刻分析。这个故事深层含义是什么?这个角色有什么象征意义?影片中的意象都有什么意义?

比如电影《一念无明》,看完之后就要思考为什么电影里有那么多的俯拍镜头。而看完电影《八月》,也要想昙花,双截棍在影片中的象征意是什么。为什么最后一段画面变成彩色?这与导演要表达的中心思想有什么关系?你越想就会觉得越有趣,就会觉得电影真的是门精致的艺术。

观影的过程固然有乐趣,但更大的乐趣永远在观影之后的思考和回味。

我觉得既然是喜欢一个事物,就不要总是以局外人的眼光来看待它,总要学内行人多看出点门道。如果影评只涉及主观感受,那也就和观后感没区别了。

《三生三世》需要的女性角色不少,杨老板这次有心给李瀙和陈雨琪小小的惩戒,暂时没有考虑她们,又因为热芭吵着要学习当制作人,索性让她在中戏去瞅瞅,有眼缘的,给个试镜的机会;

台上孟轻舟侃侃而谈,台下两女也在窃窃私语;

“热芭,蜜姐让我晚上去家里,什么事你知道吗?”小娜自从接到小狐的电话后,整整一个上午都有些恍惚,老孟身边的几位软妹子,现在对杨老板都有点恐惧,不是说她手段凌厉、欺凌弱小,而是在她们的小圈子中,最近一直有传闻,狐狸精开始攻略某渣男的女友团了;

据说刘思思已经被拿下,下一个目标很有可能就是一向乖巧的古丽娜;

“嘿嘿,我真不知道,蜜姐的心思,谁猜得到,不过应该不是什么坏事吧,大叔在呢!”

丫头可不敢泄露消息,她现在最大的愿望就是自保,古丽娜不知道的是,如今连紫萱都被攻陷了,谁能小看杨总攻的威力!

“哼,看你哪样就知道不是好事,反正我要是吃了亏,你也别想跑!”

丫头故作镇定的指着台上老孟说道:“哎呀,你想多了,别说话了,你看大叔,把这些小屁孩忽悠的一愣一愣的,嘴皮子真利索!”

软萌的古丽娜白了闺蜜一眼,想到晚上要去见女色狼,眼皮子直跳!

“孟导,感觉很多导演都不怎么喜欢影评人对他们的作品指手画脚,你觉得这是为什么呢?”

“这不奇怪,就像你们在学校排演小品,老师肯定会对每一个人的表演进行点评,但角色的塑造本来就没有绝对的方向性,那这个时候,你们是不是觉得自己演绎的没错?相同的道理,导演在拍摄的时候,内心是有倾向的,而影评人在观影过程中又可能产生新的结论,谁对谁错,这是没有定论的!”

在电影行业成熟的国家,比如美国,影评写作是独立于电影之外的体系,它不依附于电影,是电影工业的一环。导演可以表示自己的作品不喜欢被解读的看法,但也仅仅是个人看法,不能阻止他的电影被影评人们评价。

另外,当电影被创作完成那一刻起,它已经不再是属于导演一个人的了(甚至在它被创作时也是)。

影评是二次创作,它不仅可以包含对被评价电影本身的见解和分析,也时常有与同类型电影的横向比较和与电影史上其他电影的纵向比较,也可提及对产业水准、演员选择、表演质量等等方面的看法,而这些方面往往和导演本人无关。

自以为摆平了紫萱和丫丫,老孟过了几天的好日子,这也是他答应组风两口子来学校耍嘴皮子的原因之一;

老万也回了燕京,李瀙和雨琪也光明正大的走上了前台,诸事皆顺,孟轻舟望着台下稚嫩的学弟学妹,心情大好!

他不知道的是,杨老板的手段不仅止于此,和LV关系向来密切的范兵兵,此时快出离愤怒了;

杨小狐单刀直入的联系了LV的亚太去总裁,两天时间,成功的和LV签下了全球代言人的合约;

其中有宋诚的少许功劳,但真正让LV心动的,还是杨蜜承诺了,会在热芭的轻奢品牌蕊丝的全国专卖店中,给予LV一定的宣传空间;

奢侈品也不是不能下凡间的,而且讲道理,LV的逼格真没好多人想的那么高!

这个消息猛地砸在范兵兵头上,气的范爷在家里剪了两个限量版的LV包,兵兵刚拿下《机壳特工队》的女主,通稿都写好了,被杨小狐这么一闹,啥心情都没了;

女艺人,除了作品,最看重的是啥?

反正不是男人!

有且只有可能是奢侈品代言,尤其是流量时代的愈渐透明化!

每当有媒体报道,今谁谁谁解锁了“某刊”封面、明天XXX拿下了高奢品牌代言,这些消息的出现都会引起不同粉丝们的一阵阵狂欢。

身处演艺圈的明星们为什么热衷于跨圈时尚界呢?其实这绝对不是不务正业。

首先,所谓的时尚资源,从某种程度上来说,它其实是艺人商业价值最直观的一个体现。

为什么这些奢侈品牌会找他们代言,也就是因为他们身上所具有的商业价值。有流量,人气高、有话题度所以受青睐。

都说现在进入了流量时代,连奢侈品牌也不可避免这一点。这些品牌流量明星背后的粉丝,很多是95后、00后,他们消费与否,就和做代言的偶像有很大联系。

找国内流量小鲜肉小仙女们合作代言,其实也是让流量资源商业价值更大化。当然这种合作建立在良性话题上,一旦陷入负面事件,好比原时空的范爷,一直和LV关系密切,后来因逃税一事,一夜之间便再无互动。同时作为万宝龙的大使,也被迅速解约,损失惨重。

再则,时尚资源是跟艺人逼格有直接挂钩的,甚至这已经成为了衡量艺人咖位的一项重要标准。

无论是时尚杂志的拍摄、高奢品牌的代言还是各种活动的出席,这些时尚资源都对他们事业的发展有着非常重要的影响。

当然这也是一个彼此促进的过程,通常来说,当一个艺人的时尚资源多了之后他的逼格就会相对随之提升,同时艺人逼格提升后他的时尚资源也会越来越多。

总之,现在的艺人不管有多红,演技口碑人气样样合格,但若是你的手里没有握有几个拿得出手的代言或是大牌的杂志拍摄,那就没有人承认你是一线明星。

经过最顶级时尚圈的渲染,女明星无论是衣品、气质、气场都有很大的提升,从这些女代言人颜值气质的蜕变过程,可以明显的感受到。

艺人因为时尚而得到外形提升和气质改变。而时尚度的改变,同会更加提升她的人气。毕竟这是一个看脸的时代!

这同时还会影响演员接戏的资源。时代对现在的演员要求,是要兼具艺术与商业性的。大制片方在选角时更倾向于综合性考虑人选,不仅看演员的演技、口碑,或许还会考量这个艺人的整体气质格调等级,包括身上附带的时尚价值。

掌握有时尚资源,对一个想要站在最顶端的演员的演艺事业有很大的影响。所以艺人的演艺事业发展到一定程度后,都会花很大气力争夺有限的时尚资源。作为一线当红明星必须演技高,有颜值还要手握大把时尚资源。

所以只要那些高奢品牌举办什么活动,明星们不请自到捧场,比来什么都积极。

闯荡江湖十几年的范爷岂会怕杨蜜,虽说知道有孟轻舟站在她身后,但又怎样?被人这么欺负了,如果她还不反击,估计也混不下去了!

首节 上一节 663/770下一节 尾节 目录

上一篇:娱乐:这明星能处,有钱他真捐

下一篇:返回列表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