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都市言情 > 华娱之别样人生

华娱之别样人生 第628节

这话一出来,宁昊的兴趣来了,“怎么样,我听说下部比上部要好些,不过还没时间去看,前几天小马那边让我在微博上帮着推广,我还在想怎么说呢!”

易立静是参加过太平轮的提前场的,见宁昊感兴趣,插了一句嘴:“是比上集要紧凑些,不过宁导你也别抱太大希望,我估摸着吴白鸽这次又得说观众看不懂了!”

唯有徐铮古怪的望着孟轻舟,按照万重山的排场,像这种业内顶级投资的大片,怎么也得表示一番,但当初中影找上老孟的时候,这家伙一口回绝了投资的提议;

“老孟,你这眼光也太准了吧,知道太平轮首日票房是多少吗?”

老孟刚想点只烟,被身后的紫萱拍了一下,无奈的放下烟盒:“寻龙诀要赶在贺岁档上映,后期就至少要4个月,还要宣传,我哪有时间关心票房!”

“630万,小马和华艺四家公司血赔啊!”

万倩对票房这些不关心,不过刚从影院出来,还是说了一句公道话:“画面真是精致美妙,色彩是我个人非常喜欢的,剧情平淡了点,不过章子亦的表演真的张力十足,总体来说,是独立而完整的下部!”

老徐估计了解些内幕,在万倩说完后,微一摇头:“电影字幕你们看没看,这次的剪辑是徐科,如果还是吴白鸽,嘿嘿,那就不好说了!”

电影作为一种面向大众的艺术或者娱乐形式,个人的优劣评判很可能会错,但群体的评判几乎不会犯大错。

《太平轮之彼岸》不仅是被上档已久的捉妖、大圣、煎饼老三强各路吊打,也被同期公映的《王朝女人》和《迷城》全面甩开,甚至从现在的轨迹看,它下档时的成绩很可能还抵不过赛尔号大电影。

如果《太平轮》是一部纯粹的”文艺片“,还能有借口为如此低下的票房辩解,但它恰恰又是把”巨轮沉没的大场面“、”战火分飞时的凄美爱情“以及”全明星阵容“等等作为宣发主调的”大制作“——事实上,以不计宣发环节的纯制作成本来比较,《太平轮》应该是华语片至今为止投资最大的商业电影。

《太平轮之彼岸》之所以如此惨败,首先是对忠实观众的”背叛“;

众所周知,”太平轮之彼岸“其实是电影《太平轮》的下集。而看过,或是看过剧透者都知道,在这部下集中,吴白鸽创造了系列电影史上前所未有的先例——花了整整三十分钟在交代上集内容!

从吴白鸽及制片方的角度出发,在上集票房大败后,从商业角度考虑,要挽回亏掉老本的结局,就不能把下集的基本盘局限在观看过上集的观众中,这某种程度上确实可以理解。但是现在这种做法,明摆着完全无视了已经看过上集的观众的利益——没有任何正常观众会乐意观看半小时之久的”前情回顾“——太平轮(上)虽然票房失利,但也有近2亿。即使按40元张(平均到全国来说应该是偏高偏保守的)计算,还是有约500万人次的观众去年进影院支持了吴白鸽,然而他们被毫不犹豫的抛弃了。

然并卵,把“上集当预告片,把下集当独立完整电影”的手段,显然没能讨好到任何一边(看过或未看过上集的观众),不管如何替吴白鸽吹嘘“悲天悯人”的情怀,也无论徐克重新剪辑的手法如何老辣,太平轮(上)剧情设计上空洞、虚假以及大而无当,即使浓缩在三十分钟里仍然是难以掩盖的。而前三十分钟的败笔已经足够让大多数观众给这“太平轮.下”下一个“玩人”的判断了。

其次是宣发对观众的欺骗。

有影评人这么总结太平轮之彼岸,“80分钟开船,105分钟船撞了,115分钟船彻底翻了,130分钟结束”。

OK,写影评时对此可以很轻松的为吴白鸽开脱——《太平轮》全片的奥义在于“太平”而不是“轮“,吴白鸽要讲的是1949年大时代之下的小人物如何竭力挣扎求“太平”,太平轮船难本身的悲剧只是一个象征性的载体。所以不但上集没开成船,到了下集,船上和沉船戏仍然是次要的部分,也根本不是什么问题。

然而对于观众来说,感觉整部片子头重脚轻,感到自己被吹得天花乱坠,实际根本才五毛钱特效的夸大宣传骗进影院,完全是再合理不过了。

另外,看到有人拿史上太平轮出事沉没的时间确实很短来替电影辩解,拜托,就吴白鸽那么喜欢玩镜头下极度放慢时间,爆炸时盯着白鸽拍的名声,“真实时间”很短是”电影时间“短促的理由?

再次,从原初来说,整个剧本对时代背景和剧情发展的基本设定与脉络,在“和稀泥”表面下就相当不正。几乎男神一般的国民党将军,在败局已定时仍绝对忠于职守的士兵,原日籍的台湾医生,跨越残酷战争的中日恋人。

确实,不能说这些在历史上都没有原型,但是把他(她)们集中在一部制作中,然后使用“彼岸”这种意味深长的词汇……

即使是圈外人,大概很多人也知道吴白鸽实是“台湾女婿”,早就有过公开“就是要用大陆资金捧港台明星”的豪言。

这个人立场本身我们不评判对错,但是问题在于他把这种立场自觉不自觉的带入电颢作品后,对于一般大陆观众来说,虽然不一定系统或是明白的说出问题,但对《太平轮》人设等感觉到“不对劲、不舒服”就不是空话了。

而特别从去年以来,市场上对于吹捧“民国风范(精神)的反应,很明确是一律极度冷淡的,不光是太平轮,另一部香港名导加全明星大制作的《黄金时代》,因为宣发的失着几乎是毁灭性的失败。

其实不光是港台导演,大陆导演继续坚持上世纪以来”反思民族性“传统的,从名作改编的《白鹿原》到圈内一致推崇的《闯入者》,观众的反应一样都是用脚背离。

最后,说说《太平轮之彼岸》“画面截图每张真很漂亮的”,“配乐真的很好听啊”。

电影画面截图漂亮就有用的话,不要说老谋子被恶评如潮的《黄金甲》了,就是《小时代》也能截出几张图来当桌面。

《太平轮》配乐是不错,但那全是某些人看不起的“中国市场人傻钱多”的功劳,就别给导演表功了。

现在看来,《太平轮》最后致谢的名单里少了一个人——郭巨人!没有同为系列电影的《小时代》大赚特赚,乐视电影恐怕连下集的剪辑费都掏不出来。

蜜蜜抬手看了眼时间,快到十二点了,她叫了紫萱去张罗午餐,虽然不需要她们动手,但展示下女主人的风采还是有必要的;

雨琪见头上的两座大山闪人了,眼珠子一转,对孟轻舟说道:“孟总,早知道你家有影院,带我们去见识见识,不过分吧!”

客人提了要求,孟轻舟自然要响应,又问了问光头徐,除了易立静,其他人都看过,也就没有同行;

他们几位刚走,易立静就问乌尔山:“乌导,《寻龙诀》真的定档贺岁档了,时间很紧啊!”

“不会紧的,我们开拍前特效就已经在制作了,刚才老孟不说了嘛,后期4个月,没问题的!”

易立静有个习惯,给人做专访,他很喜欢从侧面观察,或者从采访人的朋友圈里获取不一样的信息;

“宁导,你和孟总认识的年头不短了,能说说你对他的看法吗?”

除了白雪,女士们都不在,宁昊给几个烟民走了一圈,“怎么说呢,老孟这人不算纯粹的导演,这话老徐、老乌同意吧。”

两人点头后,他继续说道:“他最近几年的电影我或多或少都参与过,早期的几部都市爱情剧我也看了,他有一个特点,不知道你们发现没,我们做导演的,开机前肯定是分镜头、剧本、演员,都得折腾好久才会动手,他不一样,好像在剧本出来后,用什么人,在哪拍,特效该什么时候介入,这家伙都心里有数,这点是我最佩服他的!”

“对对对,就拿这次的寻龙诀来说,很多场景的设置,老孟比人家专业的还想的全面,我还以为只有我有这种看法呢!”

“徐导,那你们认为孟导在剧本方面的才华是否优于导演实力?”

“不不不,这是两码事,剧本创作,除了题材的选择,最重要的是要会讲故事,老孟不一样,我感觉他在创作的时候,就已经有了全盘的思路,所以,不存在你所说的情况。”

“咱们孟老板也就是太懒了,如果他能勤快点,嘿嘿,一年拍两部是没问题的,你们想想,不缺钱、不缺人,还不缺剧本,宣发、排片也不用他操心,咱国内做导演的,谁能有他这条件!”

孟轻舟带着内蒙三人组到了放映室,刚一进门,雨琪就搂上了他臂膀,轻哼两声后,妹子才好奇的四处打量;

万倩和李瀙随意的看了看,视线就落到了这俩身上;

“你这小丫头胆子还挺大啊,不怕被你老板娘看到?”

“都不在呀,倩姐,要不也让你感受下?”

孟轻舟抬手在她额头敲了一下,这才对老万说道:“你们今天怎么想到过来的,吓我一跳!”

之前有紫萱她们在,孟轻舟在雨琪她们进来的时候,没有表现出惊讶,直到此时才问他们;

“无聊啊,想着过来看看小鱼和小轩,万一能把你忽悠出去,那不就赚了!”

------------

第990章:看你实力了

孟轻舟虽说心痒难耐,但也不敢这么堂而皇之的在放映室胡天黑地,何况李瀙可没老万洒脱,随意的在放映室看了看,三位美女在紫萱的电话催促中,颇为不甘的前往餐厅;

“孟老板,明儿个有空吗?李瀙和雨琪都搬到我那去了,请你吃饭!”

好事啊,不过得好好计划一下;

“成,不过这几天要忙着后期剪辑,可能待不了多久。”

万倩手搭在李瀙肩上,诡魅的笑了笑:“能来就行,你想待多久都行,看你实力了!”

李瀙什么时候听过这般虎狼之词,脸上一阵羞涩,不依的在万倩腰间拧了一下;

紫萱见今天天气不错,干脆就在凉亭用餐了;

“紫萱,老孟和雨琪她们去放映室干什么,不会有什么幺蛾子吧?”

杨老板将醒好的红酒放到桌上,警惕的看着从屋里走出来的几位,其实她也没多想,就是顺嘴说了一句;

“怎么可能,万倩还在呢,你想多了吧,再则说,轻舟心里有数的。”

好在凉亭不小,两张树雕桌子也够坐,片刻之后,结束了牌局的天仙她们也过来了,别说第一次见的易立静和李瀙了,就连徐铮和宁昊都给看花了眼;

“什么世道呀,旱的旱死、涝的涝死,老孟,哥们对你真的是佩服的五体投地!”

易立静真想拿出手机拍几张,他敢断言,这新闻要发出去,绝对是今年最重磅的,至少在热搜上挂一个月;

“大叔,下午你还有事吗?我和思思姐、古丽娜约好去游泳,你陪我们?”

丫头拍完《杉杉来吃》打算好好休息一段时间,最好是能和孟轻舟来一场说走就走的旅行,这心思刚表露出来,就被茜茜给掐灭了;

不患寡而患不均,二人世界那里是这么容易的,做梦!

都是自己人,也没讲究座次,孟轻舟见大家都坐下了,举起酒杯:“这杯干了,之后随意,咱易大记者在,大家说话小心点,哈哈哈!”

你来我往的走了几圈之后,女士们端着果汁在花园里散步,都是演员,对身材的管理,上心的很;

“孟总,刚才和宁导、徐导聊了一会,我发现你们几位的思路和对市场的判断几乎一致,是因为你们经常合作的关系吗?还有一点我很想听听你的见解,这几年国内的几位大导演,不管是老谋子、还是陈楷歌、冯大炮,口碑和票房都不尽如人意,你觉得是导演的原因还是其他?”

毫无疑问是导演的问题。

一部作品能不能拍好,导演是最大的负责人。他们做片子只有2种结果:做好了你自己揽全部功名;做烂了,你有大环境、观众苛刻、预算、审批等等说不完的借口可以用。

而实际上呢,作为一部电影的最高领导人,就好像你做一个企业,条条框框多得很,但是,你仍然有机会做出让消费者满意的东西出来。能不能做到这点,全靠导演的实力。

没什么可以怪的,想想疯狂赛车之类的小片子,一样的环境下,拍出了口碑很好的片子,观众爽,没什么人骂啊。

说体制问题的人,请努力往上爬,改善审核制度或者干掉这个部门;说观众口味问题的,请放下身段研究观众,好好理解观众想要的。电影还不是个产品,为什么别人的作品受人喜欢而自己的招人骂?只能说你没人家了解观众的口味!

骂也是炒作的基本方式之一

你朋友骂了,你不看看,你怎么一起吐槽呢?大家争论起来了,OK,你不看,你就OUT!大家在电影院看到不少人看,自己也会看啊!

所以,抛开什么商业和艺术的平衡,单单从营销的角度来看,国产片现阶段的整体中低水平导致的骂名,已经成为了电影的基础推广手法之一。

恩,越骂越看,反正好坏都能卖!

所以,电影的好坏无所谓,猪脚啊导演啊有话题性就OK!

当下的市场,最主要的消费人群,基本为80年代后期~90年代这一批人。

年龄覆盖20~35岁之间。

这类人群随着改革开放兴起,接收了大批来自日本韩国欧美等内容。

而张冯陈等第五代导演的年龄差距,以及文化特征,都与这类人群大相径庭。

而香港导演随着回归后期北上,受一部分官方压力,自然不能放开手脚创作。

各类原因综合。

自然老一辈的导演们比不过新一代的年轻导演们。

“老孟,你这话我只同意一半,老谋子的才华是不容置疑的,而且他和楷歌导演不一样,他愿意创新,而且也敢于创新,说实话,我是真心佩服张一谋导演的。”

乌尔山放下汤碗,插了一句;

“我也没说他们不行了吧,关键是要与时俱进,你们想想如今的观影主力,几乎都是80、90后,不考虑他们,很难在市场立足!”

徐铮琢磨囧系列的第三部已经快一年了,此时有感而发的说道:“最重要的还是剧本,只要剧本没问题,一切都好说!”

剧本,其实编剧的才华跟导演的才华一样,很吃天赋,一个好的编剧同样可遇不可求。如果故事不够好,任你导演才华横溢也必然无力回天,但无论怎样首先你得有一个好剧本、好故事。

例如公认第一编剧大师芦苇先生,活着、霸王别姬、图雅的婚事多好啊,但是张一谋、陈楷歌们因为一点点小事就不与这超一流的编剧继续合作,王全安的白鹿原也把原始剧本改的面目全非,吴白鸽的赤壁更是没用芦苇先生的剧本等等。

每一个工作做到极致都是非常不容易的,导演插手剧本类似于一个数学考70分的人总是去指点考100分的人数学应该怎么学,不失败才怪。

芦苇先生之前就提到,他最喜欢的就是霸王别姬时期的陈楷歌,所有意见都能听进去,有向左的地方大家都好好讨论,名气大了,变得刚愎自用,听不进去建议了,这如何能成事。

这几位虽然是著名导演,但离真正的著名,世界范围内著名的导演还有一点距离,华语导演里面真正东西方都能吃得开、成功过的导演其实是吴白鸽和李桉以及王家卫,王家卫不是类型片导演本不该放入票房比拼当中,但用以说明选贤任能的问题也是合适的。

吴白鸽在香港成功的根本是周润发和张家振,所以去好莱坞之前他是香港的王者因为这些最佳拍档一直与他共进退。赤壁没了周润发,梁朝伟和金城武能抗票房吗?他们什么时候扛过?

周传吉(陈楷歌张一谋恩师)曾经苦口婆心对陈楷歌讲过,当心你的制片人(陈楷歌老婆陈红),陈楷歌不听,后面的电影怎么样大家都看到啦。

首节 上一节 628/770下一节 尾节 目录

上一篇:娱乐:这明星能处,有钱他真捐

下一篇:返回列表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