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都市言情 > 华娱之别样人生

华娱之别样人生 第563节

“就是因为大牌多我才让你来啊,放心,万事有我,不会让你受委屈的,这种机会不多的!”

王欧和杨各分手后,一直焦灼于自己的事业,之前的话也不过是推托之词,好不容易才和丫丫有了不错的友情,她不会错过的;

“丫丫,谢谢你,我一会就过去!”

处于三线边缘的女星,日子并没有很多人想的那么好过;

难出头的原因其实也是因为影视剧的蛋糕实际上非常非常小;

我国虽然一年影视剧作品数量巨大,但是能在电视台和电影院上映的数量并不多,一年就52周,一部剧就算播3-5周,一年也就几十倍剧上演,十几个台轮流放,抛开重复的,一年播剧不过百部(这百部里还有新有旧的,复播对升级毫无意义)。

而这百部里全年的热播剧其实两只手数下来都有剩的(不是那种买热度的炒作)。基本出了前五就不算火了;

而在这些剧里能担当男女1、2的摆着指头数就那么几人次;是人次而不是人,一个演员是有可能演几部剧的;

在几乎所有演员都是一出名就定型的前提下。适合该热剧的一二线演员就更稀有了;

比如该剧要贤妻良母型,傻白甜或者玛丽苏女主基本歇菜,刘涛稳的不得了;

比如男主要憨厚老实形象,孙洪磊都得歇菜;

就算是一线演员,七八年能摸到一部热剧让自己再热热都是非常难度的机会,二三线就更不用说了;

比如周熏,十几年没拍电视剧了,近几年电影也是不温不火,看着一排小花大花都靠宫斗撕逼剧火了,她都琢磨着是不是该联系孟轻舟在电视剧方面想想辙……

一线的位子基本一个萝卜一个坑,一个类型就一个主角,能有两个几乎都是过剩的,你想挤一个进去势必要踢一个出来;

抛开违法进去的,病故的,交通意外的,突然退隐的,二三线想挤跑一线只能靠人品爆发了……

每年艺校毕业多少美女,五年之内从事本行业的不过十之四五,混成十八线小明星的十之二三,混成二三线的更少了呢,越是顶尖一线需要资源堆砌的越多。

圈子里资源(剧、影视、演出机会)不少,但是能让他们一举成名的不多,能混观众脸熟的,也少。

既然粥少僧多,谁分大块的粥啊。有人靠钱,有人靠脸和身体,有人靠人脉,有人靠运气,有人靠实力。

主观自身条件都差不多,一个鼻子两个眼。

那么实力相差无几的情况下,想要拿到好资源,拼的就是钱、人脉和运气了。

运气不可控。谁知道还珠格格那么火?

钱和人脉都是可控需要经营的。所以大部分人都在可控的范围内努力实现利益最大化。

当然,也有一些圈内的家境好的姑娘们不稀罕这些,学表演就是轻松过一点,玩个票。毕竟混到一线的一姐们都有很多身不由己的场合需要搞定摆平,不去就是得罪人。

二三线的艺人反而轻松一点,有人气有人脉有钱赚,还不用担心各种明枪暗箭。

总而言之,看自己想要的是什么,想要得到必然会牺牲一些其他的。值不值就是如人饮水冷暖自知了。

像花自香的几朵小花,虽然不声不响的,但在娱乐圈中已经称得上是二线的边缘人了,只要能有一部大火的电视剧,公司再一运作,运气好的话,蹭蹭蹭的就能踏入一线;

赵小骨看了看几位姐妹都在呼朋唤友,嘴角一撇,闷闷的走到沙发一角,妹子入行不久就被老孟从华艺挖了过来,除了现在的几位姐姐,真正的知心朋友近乎于无,难怪这般郁闷;

“小圆脸,又怎么了?”

紫萱给郭珍妮和童谣打完电话,见小骨枯坐一旁,关心的问了一句;

“没什么,感觉我好可怜,你们都有同学、朋友什么的,就我啥都没有!”

热芭蹦蹦跳跳的跑过来,搂着赵小骨纤细的肩头,“小骨姐,你比我好吧,我就一个好朋友古丽娜,结果还被大叔给糟蹋了,真要说起来,我最惨好不好!”

“噗!”

“小迪,你小心点,被老孟听见又要家法侍候了!”

“哼,他做初一,还不许我做十五?还有没有天理了,也就是如今新社会了,要是在古代,他俩这事得沉河吧?”

“成成成,那这个任务就交给你了,记得找个僻静点的河段下手!”小狐指了指热芭,对她的想法很感兴趣;

其实这几位心里都明了,孟轻舟这般的优质男人,招蜂引蝶的事免不了,要说她们没想过离开,那也是不可能的,但和老孟厮混了这么些年,不说拿他当参照物,即使降低标准,合心意的男人也不多;

这也是为什么女明星见到不错的富豪,宁愿倒追的原因所在;

人的野心是无穷尽的;

人往上爬的欲望是不会停止的;

嫁给豪门、土豪是阶级跨越,从只有钱但只是个女明星,变成富太太是个阶级跨越;

想一想这些女明星,为了赚钱每天要赶行程、要应付人情,要撕番,要争资源,还有身材管理,烦心事儿太多,嫁富二代就能当相对而言的闲人,懒懒的,很开心;

如果投资失败,被人借钱,被熟人骗,被渣男骗,被亲戚骗,很容易大半辈子积累就空了,而且习惯了奢侈生活,无法保障晚年彻底无忧,要一直工作一直赚钱,但是老了未必能接的到工作了,所以抱着个终身储备金碗,最合适不过;

真的能嫁入豪门,地位的上升是无可置疑的,因为嫁入豪门,媒体也会多关注一些;

以前的投资商,你要对他卑躬屈微的,现在的投资商对你尊敬有加,解不解气,从前的女明星对手卖力撕番的时候,你直接成为了投资商太太,是不是很爽!

……

“战狼?你想的名字?”

孟轻舟刚到公司,吴景就带了人敲响了他的办公室,一份剧本“啪”的扔到他面前,他俩虽然见面的时间不多,但平时微信联系也不少,更何况吴景想拍电影几年前就给老孟提过了;

“不响亮?我觉得还可以啊!”

和吴景一起来的,除了老孟知道的董群也就是纷舞妖姬,还有一位也是军事类题材的大拿,刘毅;

重来一次后,尽管孟轻舟改变了很多人的命运,但也有很多人依然不受影响的向着自己的目标前进;

吴景就是这样的人;

如今的吴景论圈里地位,大概是四线开外吧,可能更远。

即使之后的战狼1上映,吴景的咖位也没有提高多少,他是在战狼2之后爆发的。

之前的很多年时间里,几乎很少演主角,能想起来的就是《狼牙》和《生死拳》,这两部打戏都不错,但是故事中规中矩吧,电影也不是很火,其余的大部分都是三四配(西风烈,全城戒备)这2部电影都一般般,或者是大反派(杀破狼,男儿本色)这种,这两部都不错,再早期还有一些古装的电影和电视剧也是主角,但是看的不多,不大清楚。

还有很多打酱油的戏就不列举了。

经常有人说娱乐圈是小红靠命,大火靠捧,为什么是吴景呢?

吴景六岁加入北京武术队,十二岁成为全国武术少年组比赛冠军,功夫好,根红苗正。

年纪轻轻的吴景,得到香港导演袁和平赏识,以李联杰师弟的名义出道。按说吴景的身手不输李连杰,外形俊朗,亦正亦邪。同样也有一股狠劲,拍戏拼命不怕受伤。可惜摸爬滚二十年,却一直不温不火。

心中的目标是程龙、李联杰,却连赵文卓都比不上,只能混迹在武侠片里,给小鲜肉当配角。这口气,一身功夫的吴景想必是憋了很久。

跟着港台导演混了二十年的吴景,想要转型,得下苦功夫。

在老孟的支持下,几年前,吴景的准备工作就紧锣密鼓的进行起来,如今终于有了合适的剧本;

“既然剧本都出来了,你直接交给钟总立项不久行了,老吴,不会是打算让我做导演吧,我真没时间!”

知道吴景的打算,孟轻舟故意调侃他;

“你孟老板不是刚拿到最佳导演嘛,这不,特地把剧本拿给你掌掌眼,立项的事人家钟总早答应了!”

“那你还等什么,剧本的事我不掺和,直接开整!”

董群和刘毅虽然对剧本很有信心,但毕竟是电影,和以往的电视剧不同,若是没有内行人把把脉,他俩心里还是悬着的;

“别贫了,大哥,帮我看看,对了,还有件事,主要演员你还得帮忙支应一下,你也知道,我对这些事不了解,成吗,孟总?”

“嘿嘿,那得看你晚上的酒局态度怎么样了!”

------------

第918章:惊艳的旗袍秀

军事题材的高产期是在七八十年代,进入二十世纪后,因为各种原因,国内影视圈几乎没出现过优秀的军事题材电影;

也就去年裤子的《集结号》,重新将不少人的眼光聚焦到了这一类型电影;

描述战争的残酷性,肯定涉及到血腥暴力人性的一面,审查绝对是个大问题。

宣扬反战,肯定涉及到国家战争政策,阴谋论等等;

国家大事是你能够随随便便议论的吗?!啪啪啪!所以是不是基本没见过对越对印作战的电影,这样就剩下了抗日战争、国共内战、红军3个题材,实在太有限了。

抗日和红军时期,力量比较薄弱,国共内战时力量壮大,所以裤子的《集结号》从目前来说,应该算是国产军事题材的杰出之作,而且能很好的通过审查这一关。

让不少人觉得有一点意外的是,为什么朝鲜战争这一比较正义的题材,也很少有,且都还是些五六十年代的老片子,基本可以肯定政治审查绝对是一大压力。

另外,八九时年代的游击队题材《平原枪声》《铁道游击队》《烈火金刚》小时候看着也是很开心,一到高潮就boom、boom、boom地炸,现在这些都已经满足不了绝大部分人的口味。

至于出现在电影频道的现代军事题材电影,完全就是军事训练片,实在无感。

审查这一关就直接限制了军事题材影片的发展,想要看到国产的《拆弹部队》《猎杀本**》《黑鹰坠落》,洗洗睡吧。

不得不说吴景赶上了好时候,而且还有孟轻舟这样的绝对大佬支持,可以说已经立于了不败之地;

孟轻舟和吴景三人到了会所,邓朝、黄博、老姜他们已经正一摊的聊得起劲;

“朝,金像奖得罪了孟老板,你那《四大名捕3》老孟不会给毙了吧。”

邓朝无所谓的笑了笑,片酬已经到账,至于之后的票房,又没他的份,他也不可能因为这事埋怨孟轻舟,孰轻孰重还是分得清的;

“只要老孟开心,毙就毙了呗,和我没关系!”

黄博捏了几颗油炸花生在手里,不时的吃一颗,听了姜闻的意思,插嘴说道:“老孟不至于这么做吧,好歹金像奖也给了《一代宗师》几个奖嘛,没必要搞得那么僵!”

光头徐一面打量刚进门的王欧,一面回应黄博:“你这话就不对,既然是影视奖项,那是不是该以电影的质量为准?博,你说《毒战》和《一代宗师》谁更应该拿最佳导演?这不明摆着坑老孟嘛,香港那帮人,就得狠狠地教训,让他们也知道狗眼看人低的下场!”

孟轻舟刚走进他们这一圈就听到徐铮在大放厥词,一巴掌拍在他背上:“没看出来咱老徐还是嫉恶如仇的人,要不你帮我想个辙,怎么收拾他们?”

“这多简单,陈嘉上的《四大名捕》呀,你要真想动手,估计大老王也不会说什么,排片的时候全给安排到凌晨和大早上,保证那帮孙子得哭!”

姜闻拉了老孟在他身边坐下,左右看了看,低声说道:“徐铮那是瞎出主意,听我的,在广电想想办法,或者直接让老王改档期,拖他几个月,你要是听徐铮的,传出去不好听!”

电影不定档或者撤档,基本上不外乎三种原因:没完工、没过审、没信心;

当然了,像姜闻的这种办法,直接挂在半空,那就是属于不可抗力了;

绝大部分在诸如猫眼或豆瓣等电影信息网看到的的未定档电影,其实都是第一种原因——没完工。

一部电影从立项开始就会有一个宣传物料说明计划哪一年上映,这个时候电影信息网就会收录条目了。但从立项到成片,一部电影还有很多到坎要走,资金、选角、演员排期、后期、试映反馈等等,都有可能卡住一部电影使其无法如期完工。

很多片方这时候是不会宣传改期的,这也导致了电影信息网上大量的未定档电影。

一部电影如果基本完工(至少前期拍摄工作与大部分后期工作已经完成)了,那么大部分就会有一个初步的准确到月份的上映日期了。

因为后期工作和审查程序如果顺利的话,时间是比较容易预期的。然而,审查制度由于其标准的主观性,很多时候也有其不确定性。虽然审查都会有初审,但一部电影不到上映前最后一刻,都是有可能被审查卡的。特别是受到关注较多的电影,其“价值观”、“社会影响”环节很容易受到攻击,一旦关系疏通不好重新剪辑不及时,定不了档也并不罕见。

虽说很多电影无法定档经常会被怀疑是受到审查因素影响,但审查意见本身并不是公开的,因此有时候实际上所谓“没过审”完全有可能是网友臆测。实际上,有时候片方可能出于第三种原因不能定档——没信心。

有的片子可能原定强档(如春节、国庆),但新加入的竞争对手、或是强档高昂的发行费用就可能使得片方犹豫;有的片子可能原定在弱档,但依然留意着强档是否仍有排片空间,因此也迟迟不公布具体日期。

首节 上一节 563/770下一节 尾节 目录

上一篇:娱乐:这明星能处,有钱他真捐

下一篇:返回列表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