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都市言情 > 华娱之别样人生

华娱之别样人生 第221节

“交代什么?”

“现在都这样了,以后的事,你总得给我们说说吧。”

“有什么说的,还不是和以前一样,蜜蜜,是你自己有什么想法吧?”

唐妍和一菲都好笑的看着作怪的小狐,她俩也没其他的想法,现在的日子,就已经快活似神仙了;

“我觉得吧,男人还是不能太有钱,特别是你这种还有那么点才华的青瓜蛋子,很容易招惹女孩子,你俩说是不是?”

这话到没说错,一菲和糖糖都点点头,还伸出了大拇指,表示了赞赏;

孟轻舟无语了,

“那总不能我把钱都给捐出去吧!”

蜜蜜娇媚的看了他一眼,走到糖糖身边,好整以暇的坐下;

“那倒也不用,你把钱捐了,以后我儿子用什么,反正吧,你以后花钱要给我们知会一声,出去交际应酬,至少要带我们其中的一个,怎么样,这俩要求不过分吧?”

三女会审孟轻舟的时候,丫丫和小骨回到了家;

“丫丫姐,你信不信,孟轻舟现在肯定不好过!”

“那是他活该啊,自己说错话,害得我俩都没法呆了。”

丫丫进屋换了一身居家的衣服,打开冰箱,计划晚上做点什么吃;

“丫丫姐,我们真的不请她们来新家吗,迟早都得知道的,不如早点,就说我们贷款买的,不行吗?”

“这话你自己信吗?你是首付40万,贷款2000万?”

赵小骨傻兮兮的扑到在沙发上,自己笑个没完,“其实我觉得,真要是咱们几个一起生活,还挺有意思的,没事打打麻将,出去旅游,拍戏也能合作,多好啊,丫丫姐,你说我是不是中了孟轻舟的毒了?”

丫丫端着洗好的葡萄从厨房走出来,放到小骨面前:“你呀,就别想太多了,咱俩算是运气好的了,出道就能拍上戏,而且没遇上那些恶心事,我真的知足了。”

“小骨,你是进圈以后再去进修的,有些事不知道,我给你说,我们同级的同学里,有位女生为了一个配角,被人弄大了肚子,我当时听说的时候,都感到不可思议,最后怎么处理的,我就不知道了。”

“丫丫姐,你这算什么,我之前还在华艺呢,这种事多了去了,还好我圆脸不受待见,加上早早被孟轻舟这个家伙看上了,算是没吃过什么亏。”

小骨的话让童丽雅喷笑不已,也不知道这丫头那来的自信,非得说当初孟轻舟挖她,是因为看上了她?

“是是是,轻舟早对你不怀好意了,全公司的人都知道。”

娱乐圈的混乱不是局外人能够理解的,演艺界就是一个名利场,在那些我们看不见的地方,存在着各种各样的Q规则事件。

真正可怕的事情是不会被爆出来的,爆出来永远只是那些分量不够重的明星的绯闻啊恋情啊生活啊什么的,舆论确实是被资本控制住的,所以人家想让你看到什么,你就只会看到什么。

不是说所谓透过表象看清本质,而是人家亮出来的表象里,一扒出来,还是表象,一层又一层的,真正的东西都被掩盖的死死的,不会让人看破。

而且娱乐圈的更新换代非常快!这个比其他行业是要残忍很多的。

其实就是新人进来后被不断地榨取价值,等到价值没了,就不会再要你了。但圈内有一些很牛逼的明星,从明星翻身为资本那些,就是新人变成大佬,站在老人角度再去榨取新人的那种,这种不多,都数得出来,娱乐圈基本就是这种人的天下了,因为金钱、人脉、阅历、辈分、地位等等等等,都有了。

像小骨和丫丫这种没背景、没人脉的女孩子,运气好的,有贵人扶持,勉强出头;运气差的,水花都不会有一个,就消失了;

“我俩也不算什么,命最好的,还是唐妍和杨蜜,出道就是孟轻舟保驾护航,现在圈子里,谁不知道她俩是孟轻舟的人,不过啊,我不羡慕她们,因为以后我会比她们更厉害,对吧,丫丫姐!”

------------

第407章:未来的流量女皇

“一菲,你们就顾着打牌了,晚上咱吃什么,年还没过完呢。”

孟轻舟早已对仨人的厨艺绝望了,这么冷的天气,他也不想下厨,于是乎,四位不大不小的知名人士,在春节的气氛中,每人泡了一碗方便面;

“蜜蜜,一菲,你俩催着我和糖糖来燕京,就是为了陪你们吃方便面吗?”

一菲皱着鼻子,可爱的横了他一眼:“我们也不想的啊,之前又忘了买些菜放在家里,只能这样了。”

一碗普通的方便面,被这四位吃出了法国大餐的感觉,不时的脉脉含情相对一笑,狗粮都是轮流的在撒,好在都自己人,没谁吃醋;

“对了,糖糖,你那电影后期,大概什么时候做完?”

“薛导说,应该要两个月左右,五一节上映,没问题!”

“第一次做制片人,不轻松吧,接下来,你是想拍戏,还是继续做幕后?春节前,金姐拿到了湾湾哪位琼瑶大妈的剧本,《夏家三千金》,我觉得你可以试试。”

孟轻舟一点都不反感糖糖演傻白甜,这也是一种风格不是?

“我看了剧本再说吧,万一不喜欢,就不演了,做一回电视剧的制片人也行!”

在现代影视工业体系中,制片人无疑是站在产业金字塔顶端的那一个。无论在好莱坞还是在中国,一个大导演的功成名就,离不开优秀制片人的相助。一部电影的票房胜利,也离不开强大制片团队的努力。

孟轻舟也对唐妍的变化,有些吃惊,问她:“那你现在知道制片人需要做些什么了吗?”

糖糖咬着竹筷,思索着孟轻舟的问题,她在剧组的时候,也向袁玉眉和张静请教过;

“制片人应该说是电影项目的“职业经理人”,负责找编剧、看剧本、找导演、选演员、定预算、谈发行、定宣传策略等各阶段的决策工作,并且在艺术创作和商业上把握整体方向。”

“啪啪啪!”

几人都放下了手里的方便面,不约而同的给唐妍鼓了鼓掌;

制片人一般不会,也不需要:写剧本,拍电影,做编导剪辑,演电影(至少不会在作为制片人参与的项目中干这些事儿),而除此以外的其他工作,制片人可能都要参与其中。

电影制片人一般被认为是专门管钱的,因为他们要负责一部电影的财务安排。这确实是制片人工作中的一个重要部分。

不管是找独立投资者还是投资机构,制片人必须得有能耐为电影项目募集到足够的资金,否则剩下的步骤也就免谈了。

杨蜜好奇的问糖糖:“你真不想演戏啦?”

“也不是不想演,有合适的剧本我也想演啊,不过上次参加《可凡倾听》,中戏的张教授说的话,我觉得很有道理,她说,做演员不难,但要做有特点、有内涵的演员,很难。”

蜜蜜撇撇嘴:“那些教授知道什么呀,我觉得吧,只要观众喜欢,就是好演员,哪怕人家只是喜欢我这张脸,那我也认了!”

“嗯,你这张狐狸精的脸,大家肯定喜欢!”

茜茜说完,就端着泡面,跑向了厨房;

孟轻舟却知道,蜜蜜这是不准备做演技派了,尽管现在还没有流量明星的说法,但明星和演员的区别,也逐渐的有了区分;

演员是一个职业,演员们负责通过影视剧、舞台剧等形式塑造角色,通过形体、语言、表情、歌舞等形式演绎情节给观众。

而明星,广义上说是不限于具体某一个职业的。任何一个职业中做的出色的那些少数的从业人员,都可以称之为明星。明星者,闪闪发光、让人一眼就能看到,一下子就能想起的人。狭义上说的明星,通常指演艺圈的明星,包括但不限于演员、歌手、导演、编剧、摄影、作曲、配音等等职业。

所以,明星和演员覆盖的范围是不同的,二者有交集,二者并不互斥。职业是客观的,你做什么工作就是什么职业;

明星是别人根据你工作的实绩对你的看法,不是自封的,不是自称明星就是明星,也不是否认自己是明星,那否认者就不是明星了。

不是所有演员都是明星,不是所有明星都是演员。前者是演员的幸运,代表着你被大众认可喜爱,有了知名度便有了选择权,只要保持初心就可以更好的做好演员的职业;后者是上面提到的娱乐圈的职业划分,很多歌手,主持人等被称作明星。

演员之所以更愿意被人称作演员,是希望粉丝或者观众更加在意或者说关注他的演员职业,更加关注他的作品,而不是私人生活。

也是对自己钟爱表演事业,不忘初心,磨炼演技的一种表态。明星不是贬义词,也没有娱乐圈的人不想做明星,谁愿意一辈子籍籍无名,作品不被人认可,不被人喜欢呢。

很显然,杨蜜并不怎么觉得流量明星有什么不好的地方,而且她这两位姐妹,老实讲,在做演员的天赋上,也很有限;

“蜜蜜,你现在就打算做流量明星了吗?”

“嗯?什么叫流量明星?为什么前面要加流量两个字?”

流量型的明星,在中韩现象最明显,在日本可能有一些,在欧美就主要是看能耐说话了。

流量明星现象的产生,其实就是一个资本和文化积淀赛跑的过程,资本跑赢了文化积淀,流量明星就占主流;文化积淀压倒资本,流量明星就玩不转。

一般流量有两个最重要的特点;

一个是实力与关注度不匹配。他她们普遍容貌姣好,人气和自身实力有偏差,当关注度大于实力,便容易被冠上流量明星头衔。所以为什么流量明星容易被骂,就是因为实力与收到的关注度不成正比,而粉丝只能用一句你知道他多努力来解释了,

其次则是,商业价值主要依靠粉丝经济和话题度。就是当你第一时间想到他她时,脑海里出现的是她他的话题而不是他她的作品。

首先,流量明星不专属新人和年纪轻的艺人,有很多出道很久的明星本质也是流量明星,比如林志玲。

甚至已经有了很高地位的明星本质也是流量明星,比如李宇春,没出事之前的范冰冰。

可以想见,以如今孟轻舟的实力,未来的流量女皇,非蜜蜜莫属了!

------------

第408章:随时监控

大年初七,公司正式上班,孟轻舟在当晚,将所有在京的朋友都邀请了,他即将赶赴美国,这次去的时间不短;

潘安智拍完《人在囧途》后,从公司的编剧部门拿了一份动作片的剧本,带着一位摄影师,两人去了香港,实地勘景;

祖风的《风声》还没结束,大概要在3月底才结束,这是万重山成立以来,拍摄时间最长的一部电影,就连钟丽妨去了剧组后,都表示很满意,因为整个剧组,都抱着拍出精品的心思,

只有程尔,宅在家里,鼓捣剧本,他倒不是对公司现有的剧本不满意,只是没找到自己想要的感觉,干脆自己写了;

万重山的几位新锐导演,圈里眼馋的影视公司不少,也不是没人想过用点手段,但到目前为止,还没有一个成功的;

这很正常,有孟轻舟在,公司的氛围向来都很轻松,不怎么压榨大家,

公司很多人都觉得奇怪,孟老板对编剧部门的重视性,远超其他,就连几位导演,在他的示范下,都对编剧部很青睐;

消息传到外面,看法不一,学院派的,认为孟轻舟这么做是看重原创,有着不俗的长远眼光;

更多的实干派,则是觉得他本末倒置,不理解他的做法;

按照电影史的历程来说,之前一般是导演比较重要,因为之前的导演大多具有复合性,编剧,作家和文学出身的大有人在,像《教父》的导演是编剧出身,乔治卢卡斯创作星战系列也是自己参与编剧的。

而到了现代,像诺兰是文学系毕业的,李桉是编剧出身,这就说明,很多导演,是具有很强的文学性打底的。

但随着电影行业的发展,导演岗位渐渐偏向了另外两个方向,即美术摄影方向和制片人方向,比如《泰坦尼克号》的詹姆斯卡梅隆,张一谋等。

而对比前文所述,这类人的弱点就在于,如果没有人为他们提供优秀的文学养料,就会暴露其文学底蕴不足的弱点。

比如以李桉和张艺谋为例子,张一谋千年之后的作品就渐渐不行了,很对时候就是不会讲故事,镜头无法匹配应有的情节和情绪。

李桉则是千年之后渐渐炉火纯青,对比他之前的作品,《喜宴》《推手》什么的,都是比较编剧性的作品,故事里存在很多用偶然性来表现的桥段,而到了《断背山》开始,李桉就渐渐放弃了强冲突,这个时候,要是没有其强文学底蕴打底,他是转不过来的。

可以说,张一谋新千年之后的作品艺术性很一般,其实一部分是因为中国文学突然变得一般了,很少出现合适的养料供给,而他自己又产不了粮,就出现了其作品争议的情况。

所以在之前,由于有强文学性打底,亦或因为整体的文学环境好,文学成了容错率比较高的部分,导演就容易占据比较高的地位。

而在现在,产业又发生了新的变化,由于摄影成本的降低,摄影和美术的容错率大大提高了,胶片时代拍片的方法被颠覆,以前拍一条就是一条,现在是如果摄影不够好,可以使用多机位拍摄海量素材来进行筛选,这个时候,编剧的作用就又被重新提了上来,因为没有文学指导,你海量的素材也全无用武之地。

所以现在欧美,包括日韩,很多制作都是以编剧为核心,编剧兼任导演制片或者编剧的情况屡见不鲜,甚至已经成为主流,因为其他工种的成本降低后,有很多办法可以为编剧弥补其视听上技术不足的问题。

但我们国内的影视产业现状,大概比其他国家晚个十年甚至更久,编剧目前还是无法占据核心地位,而有水平的编剧在这样的产业里也经常被消磨,最后变得平庸,平庸之后也再无心或无力创作自己认可的作品,想要回到巅峰很难。

所以说,编剧和导演,其实都重要,但是岗位的重要性,实际上是由其产业的发达性决定的,欧美地区,你无论是以编剧为核心还是以导演为核心,都能做出优秀的作品,因为他们的产业链有极高的审美底线。

而我国,你以谁为核心,都不得不接受一定程度的平庸化,因为大众的审美,还没能理解太脱俗的东西,以及很多小细节里包含的情绪,国内的影视作品,已经很久没有做出细腻感了,大家都在找爽点,自然容易变得平庸。

首节 上一节 221/770下一节 尾节 目录

上一篇:娱乐:这明星能处,有钱他真捐

下一篇:返回列表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