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都市言情 > 我只想当一个安静的学霸

我只想当一个安静的学霸 第555节


“沈院士,咱们能保持长期合作关系吗?”邝董诚恳的说到。

沈奇笑了笑:“我们不是一直在合作吗?”

“谢谢,合作愉快。”邝董跟沈奇握手。

这次跟邝董的面谈还是有意义的,至少沈奇心里踏实了,邝董是个实干家,不是投机倒把的纯粹商人。

第二项专利4000万的奶粉钱很快到位,沈奇按套路办事,交2000万给燕大校方,校方返还1000万到FASTER项目组,做为科研补充经费。

另外2000万,沈奇根据论功行赏的流程,在FASTER项目组内部分掉了。

一年时间,两个专利,FASTER项目组涌现出好几个百万富翁。

汤元准备在老家三线城市买第二套房,他近期不打算在首都买房,反正有学校职工房,先住着吧。

杨定天攒了些钱,家里又给了几百万,督促杨定天在首都买套房子,早点娶媳妇。

FASTER项目组其他成员也得到了不菲的奖励,现在FASTER项目组这群物理研究员,没人愿意做理论研究了。

跟着沈院士做应用,跟财大气粗的企业合作,产出成果速度快,又有钱赚。

出成果了算科研业绩,学校分房子,外面还能买房子投资。

在PRL、《今日物理》上发表文章,刷声望,业内知名度显著提升。

名利双收的事情就在眼前,并不断尝到甜头,谁又甘于忍受寂寞,整日做那枯燥的理论研究,领一份饿不死撑不饱的固定薪水?

沈奇这次拿了700多万,他觉得自己的功劳,有资格拿1/3的转让费。

要当爹了,奶爸们都有危机意识,钱多不烫手,攒一个算一个。

其实沈奇也看在眼里,他手下的研究员,有人在短期内买车买房,有人依旧领着一份死工资,没有外块可捞。

大家都是博士,物质上的差距在逐渐拉开,那些搞纯理论研究的博士们心里就没有一点想法?

肯定是有想法的嘛,这个时候需要考验沈奇的管理者艺术。

457章 手心手背都是肉

任何一家企业或者机构,都有肥缺岗位和清水衙门。

沈奇这个科研部门,不到三十人,已呈现肥缺岗位和清水衙门之分。

大家都在做项目做课题,做理论研究课题的,清水衙门。做应用课题、产业化项目的,肥缺。

沈奇并没有偏爱谁,岗位就是这样设置的。

FASTER项目组成立的初衷,就是做产业化项目。

项目组成员并不是为了捞钱而做科研,只不过是在科研中取得了成绩,顺带获得了正当的收入。

沙东东博士目前代行物理室量子物理组的组长,和他平级的凝聚态物理组汤元组长已经在老家买了两套房子,只用了一年时间。

沙东东是个比较佛系的人,但再怎么佛系,一个办公室的同事买房比买手机更勤快,沙组长看在眼里,怎能没有一丁点的想法?

“沈院士,感谢感谢,我女朋友已经到燕大技术转移中心报道了。”沙东东来到主任办公室,单独找沈奇表示感谢,带了一包咖啡豆:“知道你喜欢喝这个牌子的咖啡,不贵,一点心意,我女朋友逛街时买的,刚好打折。”

佛系的沙博士都学会送礼了,这个该死的物欲横流的社会……沈奇收下咖啡豆,顺手给了沙东东一罐茶:“毛尖,老孙送我的,就是数院那个孙胖子。我不爱喝茶,你拿去尝尝,知道你喜欢喝茶。”

“这是好茶。”沙东东收下毛尖。

“你的小女朋友来首都还习惯吧?”沈奇关切的询问。

沙东东说到:“不小了,她满了23周岁的晚婚年龄,她挺习惯首都的生活。”

“听你这意思,是准备结婚了?”

“男大当婚女大当嫁嘛,不过话说回来,在首都生活,压力还是蛮大的。”沙东东有些忧愁。

沈奇明白沙东东的意思,物价上涨太快,工资涨的太慢。

沙东东和他女友目前住燕大的青年公寓,一间卧室,一个小客厅。

用公寓当婚房,这很常见。

沈奇有些不忍心了,他决定设立一个内部奖项,专门奖励在理论研究方面取得重大成果的研究员。

沈奇想了个名字,叫“沈奇数理研究中心理论突破奖”。

此奖设金奖一名,奖励100万RMB。银奖三名,每人奖励50万RMB。铜奖六名,每人奖励25万RMB。

每年评一次奖,金银铜奖十个名额,共400万RMB的奖金。

相当于沈奇变向给他手下的理论研究工作者发钱,这钱从科研经费中出。

科研经费中的劳务费、奖励性经费有限制,即使在中心科研经费充裕的情况下,每年也只能拿出三四百万以奖励金的形式,发放给做出重大科研贡献的人员。

只能这样了,沈奇在规则允许的范围内,最大程度为他手下的理论研究工作者创造更多的合理酬劳。

沈奇开诚布公:“每年四月评比上一年度的中心优秀理论工作者,本中心第一届理论突破奖,在今年四月颁发。”

这个内部奖励规则出台后,以周雨安、沙东东为首的理论研究派拍手称赞,沈奇在为理论研究派做事情,在不违反纪律的前提下最大化提高理论研究派的合理收入。

现在就是4月,沈奇发钱发的很爽快,理论研究派翘首以待。

100万也好,25万也罢,多少是笔收入。

固定工资,给员工发再多,他们也会觉得这是应得的。
首节 上一节 555/689下一节 尾节 目录

上一篇:总裁爹地好厉害

下一篇:天才律师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