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耽美小说 > 七零年代文工团

七零年代文工团 第51节

崔大副其实也有点意动,先不说此举可以优先挑选好的苗子从小培养。就说刚刚小朋友的表演,他也看见了,如果成立少年班,他们队最少可以多出一个节目。

扩大歌唱队,一直都是他心中所向。

只是想到这建议是宋知时提的,崔大副就下意识地想反驳。无关其他,就是不想让宋知时这小子得意。他忍不住想,要是这么有前瞻性的建议是崔鹏提的,那该多好。

想到这里,崔大副忍不住瞪了一眼自己不争气的侄子。

“宋同志,你倒是想得轻松,先不说开少年班,上边同不同意,就单说选拔一次,文工团投入的人力物力要多少,你有没有算过?后面还要不断进行教学,谁来教?你想法很好,只是年轻人做事还需要脚踏实地啊。”

李逢春闻言,难得给了崔大副一个好脸色,他也是不赞成开少年班的,之所以把大家都叫来,实际上是想给众人提个醒——从小培养一个苗子时间太久了,不确定性太大。

他作为文工团的大领导,冒不起这个险,不如直接从下面宣传队选拔,捡个现成的人才,而且就他们这种小规模的文工团,真犯不上搞那么大阵仗。

“崔队长,您想岔了。我的想法是收费和免费两不误,遇上好苗子就免费收进来,就当是咱们预备役了。硬要学的,咱也不拦着,报班学习就行了。也可以给咱们文工团创收。”其实就是用文工团的人脉开一个兴趣班,但是毕业后的学生优先要进入文工团工作。

崔大副觉得自己可算是抓到宋知时话里的漏洞了,忍不住嘲讽起来:“宋知时,你当咱们团是什么呐?我们的成立是为了更好地服务人民群众,不是赚钱!”

宋知时笑眯眯地说:“那感情好啊,咱们直接挑好的苗子拉进来免费培训,这也是服务人民群众啊,我想肯定有大把的家长愿意送孩子进来学习。学成以后直接入队,省得大张旗鼓在公社里头挑人了,那才是真的耗费人力物力呢……只是到时候可能要麻烦几位队长倾囊相授了。”

李明惠正愁没学生呢,闻言一口答应下来:“那是自然。”

这要是盈利,文工团赚的还能给他们发点补贴,这要是不盈利,他们就是白做工,崔大副怎么可能乐意。

他被宋知时反将一军,气得吹胡子瞪眼的。

“行了,这件事挪后再议,当务之急,是好好把今天的演出演完。”李逢春充分发挥糊弄学,想着先把大伙儿都应付过去。

但李明惠跟朱芳婕显然不会这么轻易罢休。

在万般无奈下,最终李逢春同意先去跟市政府的各位领导商量一下,再做决定。

他们获得了短暂性的胜利,宋知时遵守了跟那个小姑娘的诺言。

学习唱歌跳舞和戏曲,不再是少数人的特权,最起码要给所有接触不到歌舞的孩子们一个学习的机会,一个改变人生的机会。

自从朱露莎跟宋知时道歉以后,两人算是说开了,虽然关系算不上多好,但到底没有以前的针锋相对了。领舞跳得好,其他配角自然也不甘示弱,这场演出效果空前地好。

陕甘煤矿文工团又一次获得了人民群众的喜爱。

第54章 省城

为期三天的表演顺利结束以后,朱芳婕当着众人的面宣布要带宋知时去省城学习一个月。

这年头公派交流学习的机会可不多,每一个机遇都代表了上面对你的重视,而且是可以写进档案里的。如果表现好,以后提干入党,都比别人快。

宋知时获得了这个机会,所有人都是服气的,也没人阴阳怪气。出言反对、背后抹黑等等通通没有,好像这个机会合该的他的一样。

就连以前眼高于顶的朱露莎和一些前辈都无话可说。毕竟自从宋知时来了以后,给她们文工团带来了多少名声,他的真实水平如何,她们心里都是清楚的。

退一万步说,杨慧琴的前车之鉴还在呢,没看见人队长亲侄女都没去成嘛。

宋知时大大舒了一口气,他不惹事也不怕事,但是能少一分麻烦自然是最好的。

1974年1月4号,一大早宋知时跟着朱芳婕一起坐上了去往省城的火车。

七十年代初的火车站并不算拥挤,因为这时候不太允许人员流动,所以除非必要,一般人是不会远走他乡的。

从河洛到省城要坐整整一天的火车,而预算有限的朱芳婕只买了两张站票。

好在宋知时早有预料,提前准备了两个小马扎,等查完票以后,随便找个空地一放,两个人就可以坐了。不然站上整整一天,真的会累到双腿打颤。

跟宋知时这样操作的人还不少,他们不但自备椅子还带了水和干粮,整个旅途都是自给自足。而朱芳婕跟宋知时都是很少出远门的人,自然也就忘了这一茬。

一路上,宋知时的脑海里都是当年被迫从省城逃难来到河洛的记忆。

曾经他视为一辈子耻辱的经历,重生以后却让他心生感激。

如果没有来到河洛,他跟二姐根本不会活下来,如果没有来到河洛,他就不会认识顾淮,自然也不会进入文工团遇见他的恩师。

这段艰难困苦的岁月,虽然磨难,却真正意义上救了他,成为他一生都难忘的宝贵回忆。

到了中午,火车上开始有乘务员推着餐车卖盒饭。

朱芳婕自己买了两个馒头,却给宋知时买了一份盒饭。铝制饭盒里装着二两米饭,一份肉菜和一份素菜,加起来还不到一块钱。但对于现在的人们来说,还是很贵,像这样买着吃的人寥寥无几。

肉菜是红烧鸡块,素菜是洋芋擦擦,还附赠了一个酸豆角的小菜,看着挺丰盛的。

“老师,咱们一起吃吧。”说着,宋知时把鸡块夹到朱芳婕的馒头上。这时候的火车盒饭还算实诚,哪怕宋知时分了一半给朱芳婕,他碗里还有不少。

“你这孩子,你该多吃点,还有一场硬仗要打。”朱芳婕欣慰地笑了笑,却并未拒绝。

宋知时知道她说的硬仗是什么,他初来乍到肯定是要被考核的,这关系到他未来的一个月甚至以后,会被分配到哪里学习。

“我会好好跳,绝对不会辜负您的期望。”

“好好好。”

师生俩有说有笑,怀揣着对省文工团的期待,坐在一堆杂七杂八的行李中,踏上了前往省城的旅途。

经过一天的奔波,傍晚时分,两人终于到达了陕省省会——西城。

西城地处关中盆地,是“八百里秦川”的中心,自周朝开始,华夏民族的文明已在这里扎根并走向繁荣。先后有十三个朝代在此建都,所以西城不但历史悠久,而且十分繁华富强。

如今那些帝苑宫阙早已不复存在,唯余沧桑古城的城墙诉说着那些飘渺的历史,依旧雄厚方正,巍然耸立,给人以坚固持重和凛然难犯之感。

家乡的繁华一如往昔,留给宋知时的只有恍如隔世之感。

前世他做梦都想回来,却报着巨大的期待死在了路上,死后他的魂魄虽然可以到处游走,却终究是一种不一样的感觉了。

两人来不及闲逛,赶紧找起了招待所,他们必须在天黑之前安定下来。

最后朱芳婕用仅剩不多的钱开了两个房间。

等做完这一切,朱芳婕问宋知时:“饿不饿?”

“不饿。”宋知时摇了摇头,他哪里是不饿,只是太久没坐火车,头晕目眩到不想吃东西。

“怎么会不饿呢?坐了一天的火车……也不知道省城有什么好吃的,难得出来一趟。哎呀,我怎么忘了,你就是老西城人了,给我介绍一下?”朱芳婕本想逗逗宋知时,谁料却碰了壁。

宋知时苦笑,他哪会知道这些,以前宋家还在的时候,吃住都在家里,哪怕真要出去吃,去的也都是去德懋恭、同盛祥之类的饭店。如今他们囊中羞涩,却是连国营饭店都吃不起了。

这么多年过去了,也不知道那些盛极一时的老字号是什么光景。

朱芳婕很快意识到自己话里的失误,一脸歉意地看着宋知时。

对此宋知时都免疫了,自然不会放在心上。他虽然不饿,但是饿着老师就不好了,两人就近找了家面馆,一人要了二两面条。

不得不说,陕省不愧是面食天堂,西城的面食更是名不虚传,哪怕是特殊年代开的小店,味道也不同凡响。

宋知时吃得有滋有味的。他想,等有朝一日运动结束,自己一定要带顾淮来老家看看,来尝尝这里的面,走一走他路过的大街小巷。

第二天,朱芳婕带着宋知时步行到了省文工团。

进了文工团,宋知时就跟乡巴佬进城似的立马瞪大了双眼,原因无他,这地儿也太大了。

不是他贬低自家文工团,但是跟省文工团比起来,他们那点地方就是个麻雀。

省文工团用的是当年联大的旧址,是纯西式的建筑,红墙灰瓦,喷泉湖泊,绿意盎然,带着浓浓年代感。漫步其中好像穿越到了民国,那个时代繁华、浪漫又低调奢华,还有着一般自由民主的味道。

这里每一栋楼都对应着不同的部门,而且不同的唱法不同的舞种都有不同的练功房,还有各种乐器房,足以见得分类之专业。

最让他没想到的是,省文工团里甚至还有一个小礼堂,专门供彩排使用,里面配备了专业的灯光和音响,让人羡慕不已。

朱芳婕先带宋知时去见了文工团的团长。

团长是一位年纪五十岁左右,保养得宜的老太太,她虽穿着一身军装,却并不似军人般干练,反而温雅秀美,雍容华贵,自有一副端严之致,令人肃然起敬,不敢直视。

朱芳婕跟宋知时介绍说:“这位是周雪梅团长,这位是我师姐,也是你以后的老师赵殊韵。”

宋知时注意到周团长身边还站着一位中年女子。她长着一张瓜子小脸,双眉修长,肤色若雪,嘴角边一粒细细的黑痣,更增添了几分古典韵味,看着比朱芳婕还要美上几分。

见宋知时看自己,赵殊韵立马勾了勾嘴角,仿佛对他兴趣十足的样子。

宋知时赶紧问好:“周团长好,赵老师好。”

对于两人的到来,周雪梅表示了热烈欢迎,然后就让两个小姑娘带着宋知时下去安排。

毫不拖泥带水,没有一点废话。

宋知时知道她们还有话要聊,便识趣地跟着人走了。

只是带路就带路吧,两个小姑娘并不老实,竟当着自己的面,就毫不客气地议论起来。

“这长江后浪推前浪,新人来了是一波又一波。”

“哼,那又怎样,新人再厉害,咱们文工团是想留就能留的嘛。”

“那倒也是,每年都有那么些个不知道自己几斤几两的,以为靠着裙带关系就可以进来的。”

“都是来镀层金的罢了。”

两人说话声音不大,却也不小,丝毫没有避讳他的意思。

宋知时自然知道她们是在含沙射影,但他也没办法,他确实是托关系来学习的,只能谦虚一点。

说就说吧,反正他也不会少块肉。

虽然如此,但这并不代表宋知时要坐以待毙。

他装作听不懂的样子,一路观赏路边的风景并不说话,这让带路的两人对他更加鄙夷,暗暗嘲讽他来自县城,是个没见过世面的乡巴佬。

把人送到练功房门口,两人的任务算是完成了,正要离开却被宋知时叫住了。

“还没请教两位同志姓名。”

其中一人警惕道:“你问这个干嘛?”

“宋某我初来乍到,还要多谢二位带我到这里,你们是我第一次接触省文工团的演员,是我对省文工团的直接印象,为更好地表谢意,当然要问问清楚,这是礼数。”宋知时着重强调了礼数二字,也是回怼之前两人的态度是没有礼数的。

两小姑娘也不蠢,自然知道宋知时的意思,这才惊觉是自己小看对方了。

于情,对方跟上头有关系。于理,对方是来学习的,也算半个客人。她们不过就是文工团里一个小小的演员,还真没资格对人家指手画脚的。

而且她们态度不好,对方是真的可以告状的,想到这里,两人冷汗都要下来了。

第55章 学习(一)

正当三人僵持不下时,一道温柔的女声打断了他们说话,两个小姑娘往后一看,来人竟是她们文工团素有“金百灵”之称的歌唱团团长沈芸。

两人齐齐退了几步,嗫嚅地喊了一声:“沈团长。”

首节 上一节 51/206下一节 尾节 目录

上一篇:黑料美人揣崽上恋综后爆红了

下一篇:返回列表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