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耽美小说 > 穿成书生郎

穿成书生郎 第101节

这朝可算是成了,水泥地翻起白,结实坚硬的如同石头一般,方俞徒步踏了上去,平稳踏实的很。

几位官员也兴致勃勃的从一小截的水泥路上走来走去:“果真是平坦稳固,同青砖路一般,又不曾有裂缝,好,好啊!”

“大人,作何要做出这许多水泥晒干作为对比?这有何不同?”

“这水泥路做的是水泥混砂,若是水泥过多成本会变高,再者水泥过多温差下容易裂缝。”方俞指着几条配比不同的水泥路:“且看着,时下出现裂缝的便是配比不合适,这两条完整的便是可行的。”

方俞道:“可以把裂缝的铲了,余下完整的,到时候实施下去便用完整的水泥路的配比。”

下午一封奏折便递到了皇帝跟前,若是换做地方上其实便可以自行实施了,但是这头毕竟是京都,且要占用暂时关停官道,还得皇帝批了才行,否则到时候有的是扯皮的地方。

“这个方俞,才去工部几日,这便又折腾出新花样来了。”

崇明帝也是摆明了的偏心,书案上堆起了山包来的奏章,偏生就眼尖的瞄见了工部郎中方俞的奏折。

如公公瞧见皇帝的声音威严,却是知其秉性,道:“方大人历来是个有法子的,既是自请去了工部,想必早有所成算。”

老皇帝微微往龙椅上一靠:“方俞那张嘴科举出身,一贯最是会说的,奏折上把那什么水泥路说的天花乱坠,却是不知究竟如何。先时盐铁降价,减免赋税之事尚且还未有成效,这般又新想出些东西来折腾朕。”

他说着又起身来将奏折扔给一旁的如公公:“你瞧着,说他的水泥路若是能建造起来,平坦结实稳固,再不必受天气时节影响,朕也不必忧愁每年的荔枝折在半路上了。好大的胆子,竟是都能打趣起朕来了,当真是以为没有在朕的跟前斥责不了他了不成。”

“说的是天花乱坠,朕倒是想去瞧瞧什么材质修建道路有此奇效。”

如公公闻言微微一惊:“陛下要出宫!”

“且也不远,便在城外的工坊,还没有猎场一半的路程,去看一趟又如何。”老皇帝道:“便说是朕要巡检工部,察看朝廷的工坊,采石。”

皇帝的一个诏令下来,工部便着急忙碌的屁股起火来,圣旨来的突然,工部尚书左右侍郎一时间都手忙脚乱的不知该从何处部署迎接皇帝的巡检,八百年不巡查一回,一来便来的这么急躁,如何有时间准备。

连夜就连方俞这等在外做事的都被叫回了工部开大会,制作迎接皇帝检查的安排。

诸人皆是一脸张皇之色,方俞不由得叹了口气,按照皇帝处理奏折的速度,怎么也的得明后日才能看到他的折子,没成想他老人家倒是比他还着急,疾风骤雨一般明日就要来工部巡检,想去看水泥便去看水泥吧,偏偏要拉扯便别的幌子作为掩盖。

做皇帝真是有够累的,不能让人随意猜测出心思想法,便是想做一件事还要东拉西扯,累的是手底下的臣子惴惴不安。

开完会后,方俞叫住了自己部门的人,知会了一声皇帝是要做什么,让大伙儿也好好表现一下,届时皇帝也更容易批准一些,至于工部尚书安排的花样活儿能省则省,切莫因小失大。

次日天还不亮,方俞便就着要上早朝的时间去宫里,在宫里匆匆用了一个朝食,工部尚书便整了队伍等着迎接皇帝。

按照品阶站位,方俞作为郎中,上头便只有尚书和左右侍郎两个人,其实是可以站在很前头的。但是同品阶的郎中有六人,分管工部的不同事宜,一个郎中领着手下的诸多官吏,两个方队并在一道站,如此一来郎中并不是都能跟在侍郎的后头,后头的方队只得跟在前一个方队最末官阶的官员屁股后面。

方俞来的早,小部门也整理的很快,早早的就接着左侍郎后头站好了。

“小方大人,你来工部晚,资历尚浅,便往后站一些不会介怀吧?”

方俞回眸见着水利屯田部的郎中姗姗来迟还要把他挤下去,心中自是不答应:“这头已经齐整站好了,为着快些整好队伍,大人站后一个也无妨吧。”

“诶,小方大人作何这般说话,未免也太不敬前辈了一些。”

“大人哪里来的话,不知下官哪句话说的不对了。”

“吵吵什么呢,莫非是要陛下前来看看工部连位置都站不齐整!”工部尚书拢起眉宇:“方俞,你便领着队伍站在后头去吧。”

“尚书大人,我们先来的,作何要去后头!”元瑞闫气愤不过当即便嚷了起来。

“让你站哪儿便站哪儿,元大人好大的官威啊,便是连尚书大人的话都听不进了不成!”

眼见着要吵起来,这尚书又是明显的偏向于水利部,方俞连忙拉拦住了元瑞闫:“诸位往后些站,陛下快过来了。”

他同自己部门一个个气鼓鼓的官员使眼色:我们的主场不在此处,不可因小失大。

诸人这才愤然站到了后头去,水利部的人得意洋洋的去接在了左侍郎后头。

皇帝过来只在工部晃荡了一圈,要紧的还是出宫,趁着天早凉爽,又是浩浩荡荡一行人往宫外去。阵仗虽不比秋猎,但也是御林军侍卫诸多,想低调都不行。

“陛下,夏时冲毁的道路已经在维修了,今下到望京驿修了一半的缺口。”

“陛下,今年的农田水利也巩固增添了好几处,分别有……”

“陛下,工部时下正在大力鼓励百姓秋收以后播种冬一茬的小麦,时下已经有百姓响应……”

工部尚书宛如孔雀开屏一般,扯着马在皇帝跟前一张嘴就没有合上过,皇帝应答了一句他能随即就着话题报备二十句出来。皇帝几番微微笑着掩饰不感兴趣,甚至言明:“爱卿递上来的奏折朕一句阅览不少,奏折上也已经有提到。”

“陛下日理万机,处理诸多奏折实属是…….”

皇帝眼见着尚书又能把他耳朵都听出了茧子的马屁拉出来遛时,也不再给他掩饰尴尬留什么情面,回头朗声道:“方俞,你躲在后头作甚,到朕跟前来。”

忽而被点名的方俞此时正在二十几个人的后头,也难得皇帝眼睛好,连这么远都能扫见他的存在。

方俞连忙扯了马从队伍出去,行到了皇帝身侧:“便是藏躲在后头想躲躲懒都被陛下瞧见了,当真是火眼金睛。”

老皇帝笑了一声:“在工部当差可还顺当?”

“诚如陛下所见,这不还是活蹦乱跳的,不过就是晒黑了一些。”

“朕却是未曾见着有半分晒黑。”

眼见着皇帝同方俞言说的轻松劲头,方才自己卖力的样子实在是被衬托的十分可笑,工部尚书尴尬的摸了摸鼻尖,便是想插嘴去讨点眼缘,也是插不进嘴去。

后知后觉自己是安排的多不得当,竟是光顾着自己把皇帝的宠臣给丢在了后头去,皇帝这般是公然同工部的诸人宣誓方俞在心中的地位了。工部先前置喙过方俞的人皆是悻悻的,倒是方俞手底下的人欢欣鼓舞。

“陛下,这水泥地踩着如何?可平坦?”

一众官吏远远在场子上候着,只瞧着方俞小心的扶着老皇帝在一段似石头又不像是石头的路上来回踱着步。

“当真是用石灰石,黏土和铁矿渣混合而成的?”

方俞道:“如何敢欺瞒于陛下,其间还混了水和砂石,黏土与石灰粘合,晒干以后便成了这脚底下的水泥路。”

老皇帝乐呵呵的,一段水泥路只有三米长,他来回不知疲倦的走着,一如才学会走路的顽童一般,对脚下的路十分新奇。

“朕走在上头,好似回到昔时得登大宝之时。朕着龙袍,一步步行往大殿,坐上龙椅,那条铺着红毯的路,比这要长许多。”

方俞闻言微顿,不曾出言打断皇帝回忆往昔。

好一阵儿后皇帝才道:“这路倒是真如你奏折中所言,但要是铺在路面上,花费也是不少啊。且又能余出多少钱来把路修建多长。”

说到此处,皇帝又不禁叹惋。

“陛下,微臣也仔细考虑过花费的问题,前期确实是投入不小,但待道路建成,朝廷就可以在驿站设专门的差役管理,凡是经水泥官道而行者需缴纳过路费用,依照骑马、马车、步行分等次收费。官道行路快速,享受便捷理应当有所供奉,若是不愿交过路费者也可自行走土路。”

“驿站严格把关,不许私建小路上官道,违者受朝廷处罚。如此一来,既是前期投入的成本经费可以回笼,往后维修道路也有了经费开支,于百姓商户也多一条可选择的道路。”

“除却官道外,若是地方百姓想要自修水泥路,商贾方便押送物品通商,朝廷还可以将原材料捏在手上,届时可以向地方出售允许自建道路,但是不能与官道相冲突,如此一来朝廷也多一项收入。”

皇帝望向方俞,长长看了一眼,颇有一股相见恨晚的意味来。

他恨什么,恨方俞太年轻了,没能早生几年,没能生来就是官宦人户,花费诸多时间在科考的路上慢悠悠而来,以至于他都熬老了,国库都熬空了。若是他生于自己年轻之时,有此才干之人辅佐,如今纪朝又是另一番光景罢。

说到底,皇帝还是叹息年岁不永,空有一腔励精图治之心不随年岁一道老去。

“你说的很好,思虑的也十分周全,让朕看到了宏伟蓝图。”

皇帝夸奖了方俞,却又负手望天叹了口气。

跟在方俞后头的元瑞闫未曾私面过圣上,见皇帝此般,更是糊涂猜不出圣心来,只怕是皇帝欲抑先扬,要否决方俞的提议。

他紧咬着牙,怎能否决呢?这般好的提议,便是个官员都心动不已,更何况是皇帝。

工部管道路的人皆是提心吊胆,半晌后,皇帝忽而拍了拍方俞的肩,豁然之间似是开朗做了决定:“此事全权交予你负责,明日便开始动工!”

方俞闻言眼前一亮,倏而泄出一声笑,也不顾水泥路坚硬,当即便跪下叩谢了皇帝:“微臣定不负陛下众望,必然迅速建造出官道。”

往后他的声音放低了些,举头望向皇帝:“定让陛下尽快踏上新建的平整之路。”

第143章

皇帝雷厉风行,很快出了诏令。

次日京都城门一开,官兵便在城门口的告示栏上张贴了官道停行的通知,大小车马一应只可从旁道路经行,若是践踏毁坏耽误官道施工者一应被官府带走问话治罪,官道两旁突然出现了诸多巡逻官兵镇守。

朝廷上下是最先得到修建官道的消息,一时间众说纷纭,为了百姓积极维护配合道路修建,就连京都小报社也开始轮番报道修建官道的事宜,不过一两日的时间,整个京城都陷入了要修建平坦坚固官道的热议来。

茶余饭后,酒楼戏馆子无不议论此事。

方俞在工坊选了工人组造修建官道的工队,派人勘测地形,安排人手制作水泥路的材料。

在这个时代使用后世的先进花样,好处是一旦提出并且可行下很轻易的就能惊为天人,创造出别人一辈子都不能取得的政绩,但是凡事具有双面性,正因为新奇前无古人,要想把提议付诸于现实,凡事都得亲力亲为,耐心给人讲解引导。

少不了的就是培训,好在是先时制作水泥的时候,方俞部门下的几位大人都有跟着动手,简单的讲解了理论后,先时又做好了记录,在水泥路原料这一块儿便有元瑞闫前去安排实施。

这几日城里热议,方俞也顶着烈日不敢有片刻休整。

在诏令出来的第五日,津津乐道出城来看官道建设的百姓,在瞧见了工部的人带着徭役勘测道路,清整杂草,用砂砾石将路面凹凸整平后,官道边缘上被木头镶整装上了模,总算是见着一车车的水泥推运出来,自城门口开始建设。

“我在小报上看此次修路的材料叫做水泥,瞧那水汪汪灰幽幽的应当就是水泥了吧。”

“瞧着倒是没什么特别之处,不就是混水的沙土石吗?”

百姓在小道上围观建设,只见一车车的水泥就那么倒在装模的官道上,徭役拿着铲子或是铁板两面将路面整平。

“这干了当真不会散裂开来?”

“瞧这还不如用石头整咧。”

“能有那么多石头来整吗?你当是皇宫呢,还能用青砖铺地。”

百姓议论纷纷,指指点点的,围观看热闹的人多,官兵只能维护着秩序不让百姓挤上去延误工部修建道路。看的人太多,以至于偏道的交通拥堵,府伊又派了一队官兵出来疏通道路。

乔鹤枝立在人群中,蹙着的眉头便没有松懈下来过,自朝廷出了诏令下了圣旨以后,方俞便开始早出晚归,竟是比先时在朝廷上早朝还要起的早,回来也是天黑才见人,若不是要回来看孩子,恐怕人就直接长在工坊里头了。

别人许是认不得此次官道修建的主事方大人,他却是一眼就瞧见了举着平滑路面板子的方俞赤脚挽着裤管,带着一顶草帽混在徭役中间,身行力践指导徭役铺路的方大人。

天气炎热,他一日日的又说许多话,几日下来嘴角的起皮了。原是早就想出来看看他的,却是总不让他出来,不是说工坊路远灰尘大,便是说孩子要人照看,左推右阻的,眼见他这般劳累,也不怪他不想自己前来看到。

乔鹤枝在人群中站了好些时候,听到百姓议论之声心中更不是滋味,原是不打算前去打扰方俞的,但见他汗流浃背的模样实在是心疼。虽说是出身农户,但他打小就读书科考,这些年更是没有干这些苦力重活儿,这朝如何吃得消。

他伸手从思雨手里取过了来时准备的一些东西,上前去同守路的官兵交涉了几句,守卫官兵虽未曾见到过方俞,但也是知道此次主事的大人叫什么,又见乔鹤枝衣着不凡,便点头应允了让他靠近些去喊方大人。

“欸,不准上前去观看,耽误官道施工!”

百姓见着杵着□□的官兵把再建的路围的像铁桶一般,好不易破开一条口子,当即就想跟在乔鹤枝的屁股后头挤进去观看,却是被官兵用□□抵在了外头。

“作何他能进去?”

“他进去自有他的道理。赶紧退回去,否则抓了你进大牢去。”

百姓梗着脖子道:“大伙儿都长着眼睛瞧着咧,凭什么有的人能进去有的就不能,我瞧你们就是瞧人家长的好就放人家进去,能凑近了瞧去。”

“市井小民!休得胡言!”

眼看这头要闹起来,那边的方俞听到乔鹤枝的声音,还以为自己干活儿干昏了头出现了幻听,举头还真见着了在官道边上的乔鹤枝,立马把手里的家伙什给了工部其他下来修地的官员。

“你怎么来了?”

乔鹤枝蹲下身揭开带来的食盒,方俞道:“我浑身都是泥浆,不好吃东西,把食盒放着,待会儿我到城门口支起的棚子来吃好不好?”

首节 上一节 101/114下一节 尾节 目录

上一篇:重生后大佬只想撒娇

下一篇:返回列表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