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穿越架空 > 民国第一军阀

民国第一军阀 第625节

这十几台电子计算机成为了中华民国的绝密,但是不进行应用。就相当于是无效,因此江渝将这些计算机分配给全国各区域的研究基地,在这些研究基地内成立绝密的计算中心。

各研究中心、研究所需要计算什么复杂的东西。就可以送到计算中心去,而这些研究中心和研究所根本就不知道计算中心内有电子计算机。他们只是发现,这个计算中心的计算速度极快,让他们得到了一个又一个极为兴奋的数据。

以往他们要得出这些数字,都得花费极多的时间,往往计算一个数据,需要动用几十人、上百人。一些大型的研究工程,动用的计算人员甚至超过了上千人。此前每一个研究基地,起码有几千名数学专业的人员。在不断的从事着计算再计算的任务。

如今的计算中心,却可以在短时间内得出他们想要的数据,他们却并不怎么惊讶,因为之前这些数据都是交由江渝计算的。江渝脑海中能够连接后世的网络。也可以对这些数据进行快速的计算,因此他们早就习惯成自然了。

这十几台电子管计算机的应用,使中华民国的科研速度快速提升,成本也降低了不少,但是江渝却是有点看不上这些电子管计算机,这些电子管计算机实在太笨重了,就算是发展到了极致,还是很笨重。而且性能连后世的手机都比不上,但是却使他从各种计算任务中解脱了出来。

但性能太差。还是主要问题。

因此江渝决定向集成电路计算机跨越式发展,集成电路计算机虽然没有大规模集成电路计算机性能高,但是却也是1964~1971之间的技术,属于第三代计算机。

第三代电子计算机即是将三种电子元件结合到一片小小的硅片上;同时使更多的元件集成到单一的半导体芯片上。于是可以使计算机变得更小,功耗更低,速度更快。这种计算机还可以建立操作系统,使得计算机在中心程序的控制协调下可以同时运行许多不同的程序。

十二年后的中华民国,已经培养出了一大批数理化专业人才,这些本国人才被大量招募进了科研机构。

而那些欧美科学家,则不断的被中华民国调离绝密技术的科研攻关,以免技术泄漏到欧美。

技术是中华民国崛起的根本,因此不得不重视,对技术上的保密之严密,甚至超过了军事上的保密力度。

那些参与了机密技术研发的人员,除了少数可以重点防控的欧美科学家之外,其他的不仅要土生土长,家庭成员还要安置到保护区,免得被他国特工利用,同时在人员接触上都要进行监控,可谓是堵得密不透风。

显然电子计算机的出现,使中华民国手上掌握了一大批价值极高的数据,这些数据若是泄漏,将造成比较严重的后果,那就是西方人可以依照这些数据,再某些研究领域内迅速完成攻关。

而在最关键的精密制造业上,电子计算机的出现,显然是能够提升研究精度的,不过这些方面的数据,江渝不是自己算出来了,就是通过网络上找到的专业书籍里找到了答案。

江渝的存在,也是之前中华民国科技研发的核心,也是中华民国精密制造业能够快速发展的主要原因。但是,江渝显然是分身乏术的,他不可能去计算太多的东西,所以的部分科研工作的计算,都是靠人力计算,现在有了计算机,计算效率是几百倍、几千倍的提升。

相比西方人研究出一个玩意就要进行宣布,中华民国却是秘而不宣。

这主要是国际环境的问题,历史上白种人主宰地球,没什么有力的竞争对手,也就可以高调宣布。同时他们也需要让更多的科研人员知道这些东西,以便于更多人参与研究,才能找到突破方向。

不同的是,中华民国有明确的突破方向,因此根本不用那么多参与研发,只需要建立一个专门的研究中心就行了。

这个专门的研究中心,已经有了研究方向。同时,中华民国将欧美视为必然要发生一场战争的敌人,自然是不能让他们找到研究方向的。

人类的科技进步,主要是那些科研方向起到的作用。在这条看不见摸不着的道路上。那些科研工作者不知道走了多少次弯路,不知道消耗多少精力和物力才摸索到了正确的方向。

也就是说,要想不使欧美国家提前发明出那些东西。最好的办法就是让他们连那种东西的存在都不清楚,也就完全没有那方面的研究意识。

而中华民国研究出的很多成果,已经很大程度的提前了西方人在很多领域的发展速度。

就如机械化农业、工程机械的出现。以及各种电器的出现,都提前了。

科研就像是一场赛跑,中华民国要想在这场赛跑中胜利,就必须做好保密工作。

而科研的目的,无非就是转化为生产力。而转化为生产力的目的,无法就是赢得战争的胜利。

如果没有敌人的话,科技甚至可以不用怎么发展。这样还能更好的维持统治,科技的快速发展,也就意味着人类可能产生新的变革。

计算机的出现,其目的就是为了方便科研。同时也方便作战计算。科研的目的。就是提高生产力,从而提高战争能力。即,使生产速度更快,使建设速度更快。同时,使机器能造得更大、更精密,或是更小、更精密。

不过此时欧美国家就算是通过间谍手段获取了一些技术,也已经无法改变他们落后的局面了。

因为中华民国的科研效率太高了,而且投入的资金太大了。

1922年一年。中华民国投入到科研中的资金就高达50亿元,这年头的50亿。是美国经济总量的二十分之一了。如果美国要那么搞的话,相当于每20个人当中就得有1个人的劳动成果要投入到科研的消耗当中。

中华民国研究的技术是全面铺开,大量的军事技术研发出来后被储存了起来,并未应用到生产力的提升上。

因为生产力的提升,其目的就是为了战争的胜利。如果公开技术可能让敌人的军事力量变强,那么就得把技术藏起来。

技术研发全面铺开的结果就是成果遍地开花,欧美国家不仅在科研效率上比不上,规模上更是比不上。

不仅在卫星、核聚变、喷气式飞机等等重大工程上进行了研究,同时连激光武器、电器武器等方面都进行了研究。像激光、电磁等超级武器的研究,后世太祖在开国后同样也进行了研究,才使后来中国在尖端科技的理论水平比欧美都不落后,甚至还要更先进,只是精密制造业比不上,才造成了落后现象。

就算是以当前的科技水平,可能在激光武器、电磁武器等超级武器方面的研究,搞不出什么实质性的突破,但是只要建立了一个专业的研究所,先把理论摸索出来,先把人才培养出来,只要条件一达到,就能进行突破。

中华民国显然是把钱大量花到了科研上,而在军事上,烧钱的海军只是维持一个差不多的规模。

尽管如今这个差不多的规模有72万吨排水量,但是欧美的海军排水量总吨位却大大超过了这一规模。

陆军和空军这一年的开支比较大,不过随着战争的结束,花费开始减少。在陆军和空军方面,中华民国的花费却是比欧美国家大得多。

此时中华民国解决了红色毛熊,可以有两个选择,第一个是裁军,红色毛熊完蛋后,周边基本上没有什么国家能威胁到中华民国。

欧洲不足为虑,欧洲人本身就不够团结,就算是欧洲人要对中华民国进攻,显然那么大的动静不可能察觉不到,而且还有乌克兰、白俄罗斯、沙皇俄国做为缓冲区。因此裁军并没有太大的问题,只要有空军优势,陆军可以大量裁撤。

第二个选择,就是重兵压境,逼迫欧美进入军备竞赛,从而使欧美在陆军方面同样消耗掉足够多的劳动力,以遏制欧美发展速度。

裁军显然是不可能的,中华民国需要一支高素质的军队,以保卫广袤的疆域,同样也需要震慑那些附属国不生异心。

当然,那些附属国的掌控还是比较容易的,那些附属国、傀儡国想要推翻中国财团在他们境内的垄断地位,就必须通过武力,然而这些附属国没有战争工业,显然是打不过中华民国的。

最主要的还是建立一个预备役体系,使全面战争爆发后,可以征召更多受过专业训练的士兵。

中华民国的海陆空三军总数超过五百万,而欧美各国,在第一次世界大战结束后,英法美的兵力总量,已经下降到了不到三百万的程度。

特别是大量的美军士兵回到美国后,随即成为了消费的主力,也成为了建设的主力。

此时中华民国,自然是要让欧美国家,消耗更多的劳动力在军事上的,士兵是不事生产的,是无法为财团建设各种资产的。唯一的作用,也许就是加大了军火生产。

因此中华民国开始制造假情报,以对欧美施加压力。

军情局经过一段时间的精心布局,好似在漫不经心中向一名美国间谍泄漏了一份海军造舰计划。

这个计划中,中华民国将在未来五年内,以制造商船的名义,秘密建造出超过30艘战列舰,从而打造出一支足以轻松击败美国海军的庞大舰队,然后再两到三年内,占领美洲大陆。
首节 上一节 625/672下一节 尾节 目录

上一篇:卫国大军阀

下一篇:北宋有坦克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