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穿越架空 > 四合院里的阿婆主

四合院里的阿婆主 第200节

  众人摇摇头,其实有人心里是清楚的,都是一个行业,谁是什么名声,大家心里都有数。

  有人心里跟明镜儿似的,这另外三个人跟自己一样,那就是管理工厂真的很得力,会后又被老板给叫过来开小会,这分明是老板想要重用他们。

  但是这个场合还是装的笨一点儿好,假装不知道,等刘华揭开答案以后,再假装恍然大悟,一副庆幸的模样,保准能获得领导的青睐。

  “有人跟我推荐了你们四个。”刘华继续说道:“因为你们的管理还不错,如果你们愿意,那么新厂的筹委会暂时就由你们来承担,我的事情很多,不可能盯在这一个项目上。”

  四个人面面相觑,没想到这个新老板这么直白,本质上他们是同意的,但是他们原本还想矜持一下。

  “没问题。”有个人憨厚的说:“老板您既然瞧得起我们,那我们肯定尽心尽力。”

  刘华点点头:“你叫丛才厚对吧,你是厚道人。”

  “老板,我叫季明杰。”

  “贾宇。”

  “周川。”

  刘华点点头:“那就拜托你们了,我这边太忙了,把你们安顿好,我得飞陇西,你们有事就找工业部的何建国,他是专门负责选址的,前期你们就配合他的工作就好了。”

  虽然他们不知道何建国是谁,但是想来应该是个老成持重之辈,要不然不可能把这么重要的事情交给他来办。

  等他们看见何建国是谁是时候就傻眼了,一个还不到三十岁的小伙子,但是听着何建国满嘴的刘叔叔、刘叔叔,顿时了然,果然是朝里有人好做官。

  不过相处过之后,他们就知道了,这个何建国也不是泛泛之辈,对于钢铁行业的了解也是达到了一定深度的。

  刘华直接来了个大撒把,就把新厂筹备的事情交给了何建国他们五个人,工业部里面的人都觉得他心大,这可是涉及几百亿资金的事情。

  等到选址完毕,厂子真正开始筹建的时候,众人才知道刘华的高明之处。

  表面上工作的是这五个人,但是太一集团内部还有个专门的办公室负责,每一项申请都会进行专门的调研,财务申请更是严格,确保了每一分钱都用到了实处。

  为此,上级部门还专门派了调研组,来刘华公司取经,学习他们的财务制度,既灵活又能严格的执行。

  当初这套管理制度,可是刘华消费了上万积分兑换的,这还是暂时计算机工程不发达,等到计算机工程发展的时候,还会再加入人工智能。

  刘华飞回陇西,中核工业的人员已经帮刘华把实验堆的项目筹建起来了,就等着他这个老板来宣布建设开始。

  刘华到达陇西的当天,直接就这宣布建设开始,中核集团领导在,上级部门的领导也在。

  对于钍基熔盐反应堆,众人可是寄予了厚望,全世界所有核工业从业者都不会忘记切尔诺贝利的惨剧。

  所有核工业的从业者都希望找寻一种安全的核电方式,钍基熔盐反应堆大概是目前已知最安全的选择。

  上级领导忧心忡忡的说:“你这个反应堆能建成固然可喜,可惜咱们国家钍元素的储量只有二十八万吨,安全是安全。但是要受制于人啊。”

  “那就拜托地质部门了。”刘华笑着说:“我不相信我们国家钍元素储量只有这么一点点,都说我们地大物博,只有这么一点点,怎么能叫做物博呢?”

  “你不相信归你不相信,但是事实就是事实。”

  刘华点点头:“两手一起抓吧,地质部门要加把劲,阿三那边的关系还没有断,我会继续进口,多储备一些。”

第447章 新征程

  领导很仗义,直接帮刘华联系了地质部门。

  刘华很错愕的打通了领导的电话:“您直接帮忙说项一下不就可以了吗,为什么还要我亲自谈。”

  “你也应该知道,人家地质部门的人成天翻山越岭,披星戴月,很辛苦。”领导笑着说:“碰上你这么个大财主,我自然想让你出点儿血,帮人家改善一下生活。”

  无言以对。

  刘华心里门儿清,一旦钍基熔岩反应堆成功了,不用他说,国家都会让地质部门加紧勘探钍矿矿藏。

  没想到工业部的领导这么贴心,这么为地质部门的勘探人员着想,还想着从刘华这里拉点赞助。

  地质部门也绝了,拉了两个常年在外勘探的地质勘探人员来跟刘华聊,看着两个刚过四十岁生日,已经老的跟六十多岁一样的勘探人员。

  刘华心里那叫一个不忍啊,原本他准备赞助一百万的,最后又重新写了一张支票,五百万。

  拿到了支票以后,两个勘探人员告诉刘华,钍矿藏这事儿绝对有谱,根据种种现象表明白云鄂博这个地方,绝对有大规模的钍矿藏,只不过可能埋藏的比较深。

  刘华点点头:“那就只能请你们多费心了,我的钍基熔盐反应堆三五年之内绝对能成功,到时候国家肯定会大力发展钍基熔盐反应堆发电站,需要大量的钍矿,全拜托你们了。”

  今年咱们国家即将正式加入世贸组织,去年搞定了大老美,然后世贸组织的一票小弟跟咱们基本是没怎么讨价还价就签了协议。

  外贸市场越发的繁荣起来,刘华加大了新材料和新能源公司的产量。

  因为从过年至今,已经有不少外商,络绎不绝的上门寻求合作,他们需求最先进的太阳能面板,最先进的风能发电机。最先进的碳纤维。

  这是他们还不知道,刘华的新材料公司已经能够量产石墨烯,要不然石墨烯也在他们的采购清单里面。

  目前刘华的石墨烯产量还很低,主要供应国内的各个高端研究所,然后还有一部分就是供应给自己的新能源公司研究石墨烯电池。

  刘华寻思着这玩意可能还要保守几年,但是相关部门就给刘华递话了,可以对外官宣了。

  刘华想着这是不是已经实习了技术优势了,科学院的同仁们给他解惑了。

  咱们加入到WTO当中,但是仍然有人非议咱们,说咱们就是低端产品的出口国,压根儿没有高科技。

  为了扭转国家形象,石墨烯这一新材料,全世界还没有人能解决量产的问题,那全世界就只能跟咱们来求援。

  毕竟现在全世界碳材料的新材料实验室里面都在用胶带撕扯石墨烯,来研究下一步的应用。

  于是香江一个很权威的报纸,对刘华进行了采访,采访当中,刘华透露出自己的公司可以量产T1000强度的碳纤维,还可以量产石墨烯。

  一直以来,刘华工厂里面生产的T1000强度的碳纤维,除了一部分供应国内以外,大部分都被大老美给垄断了。

  所以,全世界范围内的需求者都以为T1000强度的碳纤维是由大老美生产的,刘华直接在采访当中披露出来,着实震惊了很多人。

  更让他们震惊的是,刘华已经解决了石墨烯量产的问题。

  很快,全世界各个高端研究室的订单就堆满了太一新材料的销售部门。

  因为刘华使用了饥饿营销这一招,他告诉所有人,因为石墨烯生产条件比较苛刻,暂时产量不够。

  这些高端实验室哪个不想多占有一点石墨烯,进行应用研究,谁知道这回买完了,下一次什么时候才能轮到自己,多预备一点原材料,说不定就能在石墨烯应用研究当中占得先机,太一新材料瞬间卖爆了。

  刘华已经预备的开分厂了,不过这一次不会开在京城了,尽管市里面、区里面多次劝说刘华,让他把新的分厂依旧放在京城。

  但是,上级部门却对刘华的决定表示赞同,并且积极帮他选址,欣赏放在靠近中西部的地方,最后选在了汉阳。

  鄂北省简直要敲锣打鼓了,眼看着沿海地区经济发展的是一天一个样儿,他们作为长江中游的城市,守着黄金水道,却迟迟没有很大的起色,省领导们心里也着急呀。

  这次按照上级部门指示,刘华把分厂放到了鄂北,HEB省的领导们立刻连夜开会决定,以点带面。

  以太一新材料分厂为突破点,带起一整个面的高科技产业。

  原本上一辈子在九十年代末期,华中科技大的黄教授提出了种花家光谷的概念,鄂北省也在2000年向国家提出了光电产业战略。

  HEB省和汉阳市的领导非常有眼光的把刘华的新厂选在了东湖区,刘华还有上级部门以及省市的领导们一起参加奠基仪式。

  期间在鄂北相关部门的介绍一下,刘华给华中科技大、汉阳大学、汉阳理工大学各捐助了一千万,并且提出了紧密合作的要求。

  三个大学自然是欢喜万分,双方一拍即合,在光电、半导体和新材料三个领域就达成了合作。

  刘华干脆大手一挥,又准备了一个亿,在汉阳当地建立了一所太一研究院。

  要知道,在京城都没有太一研究院,而刘华却把这个研究院建在了汉阳,京城方面的市领导急的都直跳脚,还要找领导评理。

  你刘华太一集团的总公司都在京城,为什么不把研究院也建在京城。

  领导也反驳的好:“你咋啥好事儿都想是自己的呢,咱们京城上上下下有多少研究所,多少大学,再多一个太一研究院也不过是锦上添花的事,在汉阳建一所研究院,那对人家鄂北来说,那就是雪中送炭。”

  京城这边儿只能悻悻作罢,自己作为天子脚下、首善之区,这么斤斤计较,确实小家子气了一点儿。

  那边研究所刚刚开始建立、采购的设备还没发货,鄂北这边已经督促几个大学帮着把研究团队给组建起来了。

  现在万事俱备、只欠东风。

第448章 尊重

  刘华的企业正式迈出京城,这可不是简简单单的分厂,而是代表着太一集团拉开了扩张的架势,这架机器将会以一种前所未有的气势横行国际市场。

  刘华志得意满的回到京城,想着要去太一新材料慰问一下,毕竟一下子接这么多订单,接下来的工作会是非常繁重的。

  太一新材料的办公总部繁忙异常,刚刚接了这么多订单,很多后续工作都要搞定,这就导致大家忙的连刘华来了都没有发现。

  刘华坐在销售部经理的沙发上,听着,销售部经理、生产部经理在那边商量,商量货物订单的问题。

  “这张大老美的,这张小东洋的。”生产部经理说道:“他们的单子就可以往何放后放一放,他们国内本来就生产碳纤维,哪怕原材料接不上,他们也可以在国内买一点应急,先紧着那些个没办法的订单做。”

  “可以。”销售部经理点点头:“这俩国家也不是什么好人,就把他们的订单往后压一压,反正当初签的时候留的工期是足够的,附属条款对我们有利。”

  两人商量定了以后,销售部经理拿起桌上茶杯喝了一口,正看到刘华坐在对面。

  “老板,你什么时候来的?”

  刘华笑着摆摆手:“从你们商量大老美和小东洋的订单,我就坐在这儿了。”

  生产部经理有些局促的说:“老板,不是我故意压他们,实在是我们生产部门现在压力很大,正好这两个国家跟我们都有新仇旧恨,我们正好也出口气。”

  “对这两个国家出气,我不反对。”刘华点点头:“但是你们得从大局考虑。”

  这句话就说明了刘华有不同的意见,销售部经理赶紧从自己的抽屉里拿出好茶叶给刘华泡上。

  “那老板您的意思是?”

  刘华摆摆手:“从大局考虑,大老美和小东洋,他们的订单不但要优先发,以后签合同的时候,还要给他们一些优惠。”

  “为什么?”

  刘华端起茶杯,吹吹茶叶,笑着说:“没有对比就没有伤害啊,不让他们的经销商知道我们的好处,又怎么会卖力的卖我们的产品呢,市场就那么大,我们不占领,小东洋的东丽化工就占了,我们得一步一步的压缩他们的市场份额,让他们无利可图,直到最后关闭碳纤维事业部。”

  两人这才恍然大悟,老板的格局就是大呀,他们图着挣钱,老板图着市场,等市场完全占领了,想挣钱还不是随他们怎么说。

  刘华拿起那份小东洋的订单:“别看现在就这么一张订单,这就是敲门砖,等小东洋的碳纤维市场打开门儿了,想再关起来就没那么容易了。”

  “明白了。”销售部经理点点头:“老板,那我们这回货物给他们多发一点,毕竟第一次合作嘛,留点好印象。”

  刘华点点头:“可以呀,还可以请咱们的用户到国内来考察一下,游玩游玩,反正一定要体现我们对小东洋客户的重视。”

  销售部经理绝对是个人精,立刻就想到了若干种笼络的好办法。

  小东洋的客户万万没有想到,刚签订合约不到一个月,他们要的碳纤维板就已经到港了。

  当他们收货的同时,还有一个专员从种花家直接飞到小东洋,跟贸易公司进行了详细的沟通,听取了客户的意见。

  总而言之一句话,就是把小东洋客户的毛给摩挲顺了,那贸易公司的老板心里面那叫一个舒坦呀,立刻又派人赶赴种花家签订的第二份合同。

  东丽化工销售部门的员工整理订单的时候,忽然发现他们的一个老客户有两个月没有来签订单了。

  因为是碳纤维这种紧俏的货物,所以东丽化工对待小客户一向是一个月一签,因为要货量少,所以没有议价权,东丽化工说多少就多少。

首节 上一节 200/206下一节 尾节 目录

上一篇:重生1960,我的工业时代

下一篇:镜穿诸天从射雕开始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