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穿越架空 > 四合院里的阿婆主

四合院里的阿婆主 第197节

  “还跟我们公司息息相关?哪家公司啊,太一重工、太一新能源、太一新材料。”刘华笑着说:“还是帝俊?”

  “帝俊?”机械系教授纳闷的说:“你又开新公司了?这个帝俊公司的主营业务是什么?”

  刘华嘿嘿一笑:“帝俊的主营业务是军事装备。”

  这位教授眼睛都瞪直了,纳闷的说:“这话可是不敢胡说,军事装备能让你一个民营企业做吗?”

  “不完全民营,国家也参股的。”刘华笑着说:“你倒是快让我看看,学生们有什么壮举啊。”

  进了实验室,中间有个东西,还用布蒙着,搞得有点神秘。

  “什么呀,还搞得这么神秘。”

  教授冲旁边的学生说道:“揭开。”

  于是那个学生大手一挥,就把蒙着的布揭开了,刘华感觉自己有点傻眼了,眼前是个四不像。

  如果说非要像点儿什么,那应该就是像上一辈子新国标的那个电动车,带脚踏板的那种,不过完全是自行车的样式。

  “这是我们学生设计的轮毂式电机的电动自行车。”

  刘华脱口而出:“好巧啊。”

  “什么好巧?”

  刘华笑了笑:“你们什么时候设计的这个电动自行车?”

  “有小半年时间了。”教授自信的说:“其实早在八三年的时候,永久就设计并且量产了两轮的电动自行车,不过因为技术和续航问题,没有得到推广,我们现在设计的这个电动车,加上你们太一新能源公司生产的新能源电池,已经能跑二十公里了。”

  刘华笑着点点头:“不错,用的是哪种电池啊?”

  “你们太一新能源的磷酸铁锂电池。”

  刘华竖起大拇指:“很好,这种电池相较于一般的锂离子电池来说要安全多了。”

  “哦,对了,刘教授,你刚刚说什么巧了?”

  刘华无奈的说:“我说巧了,就是前几天我也搞了这么一个电动车。”

  “是吗?跟我们这个一样吗?”

  刘华摇摇头:“不一样,但我感觉应该比你们这个好。”

  学生有点儿不服气了,但是他没有说话,他也知道刘华的学术地位,这时候不是他该插嘴的。

  “不一样?”教授笑着说:“要不这样吧,把我这个电动自行车运到你们厂,然后咱两个设计比一比高低。”

  刘华其实很不想打击他们的自信心,但是架不住这几位是跃跃欲试啊。

  他们主动找后勤要了一辆小货车,就这么屁颠儿屁颠儿的来到了太一重工。

  当他们看到刘华设计的电动自行车直接就傻眼了,那位教授摇摇头:“您这是摩托车呀,不是电动自行车。”

  “你们是按照自行车来设计的电动自行车,我是按照摩托车来设计的电动自行车。”刘华解释道:“我们两个设计就应该不是一个赛道的产品。”

  “有点道理。”

  刘华笑着说:“你还保留俩脚蹬子,是不是怕没电了,还可以蹬着回来?”

  那位教授和他的学生俩人一起点点头,当初设计的时候,他们确实是这么想的。

  “你知道那玩意儿蹬起来有多费劲吗?”

  教授点点头说道:“还好吧,虽然说比一般的自行车要多花点力气。”

  “你那个自行车都骑没电了,那说明路程不远啊,最起码得十几公里吧。”刘华反问道:“比蹬自行车还要费力的蹬十几公里,你知道是什么概念吗?”

  “那您这个不怕没电吗?”

  “怕呀。”刘华理所当然的说:“所以我按照摩托车车体来设计这个东西,就是为了可以多放一点电池,增加电动自行车续航,目前我们这个可以跑六十公里,也就是说满足你来回三十公里的路程,你要是再远的话干脆就坐公交车或者打的。”

  “那要是农村呢?农村公交车少,更没有出租车。”

  刘华笑了笑:“你得调研一下,看看在农村,老百姓的活动范围有多广啊,三十公里足以满足他们的日常所需了。”

  有句话叫做人比人得死,货比货得扔。

  现在他们的电动自行车跟刘华的电动自行车一比,感觉就像鸡肋一样。

  教授不甘心的说:“也就是说,我们的产品,完全没有任何实用性。”

  “也不能这么说,我这个对小姑娘来说可能有点沉重,把你们那个脚蹬子去掉,设计的稍微大一点,多放点电池,再设计的漂亮一点儿,可能会适合小姑娘这类的客户。”

  教授思索再三,点点头:“到底不愧是做企业的,比我们更了解市场,跟您一比呀,我们就正应了那个成语叫做闭门造车。”

  “你们也可以再想一想,把电池搞小一点,主要出行动力还是靠蹬,蹬自行车的同时产生电力,进入蓄电池,再驱动小电机辅助骑行,应该也比较有市场。”

  看到那位教授在那里思考,刘华心里也是感慨万千,他必须要在源头上就把那种带脚蹬子的电动自行车给卡掉,不能让它在二三十年以后给人民找麻烦。

第441章 迷茫

  其实新国标能够确立,不是脚蹬子的错,据说发起人是那个除了核物理不懂,其余什么都懂的核物理专家,这外行插手内行的事,能不坏菜吗。

  反正刘华上辈子对这个人是深恶痛绝,甚至不屑一顾,还曾经查阅过他写的论文,虽然看不懂,但不代表不能鄙视他。

  因为电动车速度应该在三十五公里每小时以下,就是他大放的厥词,典型的肉食者鄙、何不食肉糜。

  刘华最终还是答应技术授权给了宗申,马马虎虎要了一百万,左老板简直要感恩戴德了,这跟没要钱,基本上没什么区别。

  把左老板送走以后,刘华迎来了一位拜访者。

  屠先生。

  先生虽然是一位女性,但是她的贡献,足以当的起先生二字的尊称。

  “屠先生,您大驾光临我这儿,是蓬荜生辉呀。”

  据说屠先生不善言辞,但是一心扑在工作上,对外物的影响,压根儿就处于一种不关心的状态。

  “我是来感谢你的。”

  刘华摇摇头:“我是极力的想要推举您成为院士的,奈何上面有上面的流程,不过我可以保证,下一次增选的时候,我一定会为您发声的。”

  屠先生摇摇头:“我不关心这个,我说的要感谢您,是因为您的推荐,现在青蒿素已经被送到非洲那边进行实验,为我们的研究积累了数据。”

  说实话,刘华特别羡慕这种不以物喜,不以己悲的状态。

  “这是我应该做的,如此伟大的发明创造,就应该被用在他需要的地方。”刘华笑着说:“是时候扬一扬国威,让外国人也知道,咱们在医药方面的研究也是有过人之处的。”

  屠先生点点头:“说到底,还是要感谢你,我这人不大会打交道,让你见笑了。”

  大概因为两个人不是同一个专业的,聊不到一块儿去,只是寒暄了几句以后,屠先生就走了。

  有的时候,在这种荣誉之争上,这种一心扑在科研上的人是真的吃亏。

  屠先生去继续研究青蒿素了,刘华盘点了一下,自己下一步该做点什么?

  不查不知道,一查刘华感觉自己仿佛失去了方向,咱们国家虽然还在发展之中,但是整体上哪里都不差。

  上一辈子只是一个阿婆主的刘华,他整个人看问题的高度还没有达到一定层次,所以他现在感觉到迷茫了。

  感到迷茫,那就需要人给他解惑,这年头,有人喜欢去道馆,有人喜欢去寺庙,找大师给他解惑。

  刘华直接去了工业部,跟领导聊一聊,领导看问题的高度肯定比他要高。

  “迷茫了?”

  刘华点点头,领导笑着说:“既然不知道下一步怎么走,索性停下来歇一歇,充实一下自己。”

  刘华不解的问:“那我应该充实自己?”

  领导哈哈大笑:“一看就是二十年前的政治学习不合格,我就纳闷儿了,当年抓政治学习抓的那么紧,你都能溜号儿。”

  刘华不好意思的捂住了脸,站在上帝视角来看待问题,很多事情都可以溜号儿的。

  领导直接从书架上拿下一套选集:“回去把这个书看了两三遍,不要觉得过时了,有很多问题,你都可以在其中找到答案,为什么以前说这本书是指路的明灯,就是因为思想性很强。”

  刘华不由自主的竖起大拇指:“有道理。”

  回家以后翻开这本书,想当年翻开这本书的时候,看不了两页就哈欠连天,可是如今再翻开这本书,刘华发现他看进去了。

  大概是因为见识到了,所以看到这些书有一种别样的体会。

  媳妇就觉得奇怪,刘华这几天也不出去工作,也不出去教学生,就天天在家一壶茶,捧着一本选集看。

  “你天天看这个书有什么意思啊?想当年还没有看够啊。”

  刘华点点头:“当年看的是任务,现在看的是充实,我迷茫了,所以我急需要有一盏明灯能指引我前行。”

  “那你还不如问我呢,我到现在还能倒背如流。”

  “你倒背如流的是宝书,不是这本儿。”刘华笑着说:“我觉得我有必要也推荐我的学生多读读这本书,确实很有好处。”

  看了一个星期的书,刘华还真是豁然开朗,总的一句话,就是还是要走群众路线,群众需要的才是当务之急。

  老百姓需要什么?老百姓现在需要稳定的能源供应,电稳定了,发展也就稳定了。

  于是刘华开始收拾行李,媳妇抱怨:“你怎么想一出是一出?前两天还看书呢,今天又出差了,这回准备上哪儿去?”

  “陇西。”刘华直接回答:“那边的钍基熔盐反应堆是公司未来发展的重点项目,这回去,我准备在那儿扎根最少三个月。”

  “你那个什么土堆到底是干嘛的?”

  “不是土堆,是钍基熔盐反应堆。”刘华笑着说:“听名字你也应该知道,反应堆,肯定是核反应堆,专门用来发电的,全世界最稳定的核反应堆。”

  刘华飞到陇西的时候,他特别欣慰,因为整个研究所虽然条件比较艰苦。配套设施还在陆续的建设,但是科研脚步并没有停止。

  这边研究所的负责人亲自机场接的刘华:“老板,你怎么会突然飞过来?”

  “加入到你的科研当中去。”刘华笑着说:“原本我给钍基熔盐反应堆五年的时间,但是我现在觉得五年时间太长了。”

  负责人脸色都变了,头摇的跟拨浪鼓似的:“五年时间?这已经很紧了,您还要缩短时间,是想要这群孩子的命吗,他们现在已经全身心的投入工作,每天最起码工作十到十二个小时,再这么加班儿的话,身体可吃不消。”

  “所以我来了之后,第一件事就是每天把工作时间降到八到十个小时。”刘华笑着说:“休息好才能工作好。”

  “这我是赞同的,但是我就怕这么工作的话,五年时间拿不出成果。”

  刘华摆摆手:“所以我来了呀,我预计每年要在你们基地工作三到四个月。”

第442章 不对劲

  负责人眨眨眼:“老板,你来指导工作,我们是很欢迎的,但是您本身并不是核工业是专业的,您就算亲自管理,也不能加快研发速度。”

  “瞧不起谁呢?我不是核工业出身,不代表不能学习。”

首节 上一节 197/206下一节 尾节 目录

上一篇:重生1960,我的工业时代

下一篇:镜穿诸天从射雕开始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