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穿越架空 > 高科技军阀

高科技军阀 第794节


罗科索夫斯基简洁地报告了战斗情况以及反突击的准备情况。斯大林打断了他的话:“您的措施就不用讲了。”在他的声音里,罗科索夫斯基感到一种信任,他打电话不是要责备谁,“您很困难吧?”

“是的,斯大林同志,非常困难,非常……”

斯大林在那边沉默了一下,说:“我理解。请您再坚持一下。我们会帮助您的……”谈话拿便到此结束。

第二天清晨,1个“喀秋莎”火箭炮兵团,4个反坦克枪手连,3个坦克营和2ooo名莫斯科人开来了。

增援部队来得还算及时,莫斯科东北战线好容易顶住了中**队的进攻。

几天之后,最高统帅又打来电话。

斯大林听完了罗科索夫斯基的报告后,问道:“您是否知道,在埃利亚克夫地区出现了中**队?您采取什么措施击退他们?请您注意。有情报说,他们企图从埃利亚克夫地区用大口径炮轰击莫斯科。”

罗科索夫斯基回答:“斯大林同志,我知道中国先头部队己前出到埃利亚克夫以北地区。我已经从其他地段向那里增派兵力。只是这些兵力太少……”

“您一定要肃清那里的敌人,我们马上下令用莫斯科防区的部队加强这个地段。”

过了一个小时。方面军参谋长索科洛夫斯基通知罗科索夫斯基,从方面军预备队中已派出1个坦克旅、1个炮兵团和4个“喀秋莎”炮兵营来向他增援。在此之前,罗科索夫斯基已经把他所能够调集的所有部队——2个步兵营和2个加农炮兵团都派到那里去了。从拂晓起,681团军的炮兵就向埃利亚克夫的中**队防御工事开炮。直到天黑,坦克兵才在火炮的掩护下起进攻,但还是未能将中**队赶出那里,莫斯科受炮击的威胁仍然没有被解除。

1月底,东方方面军右翼的战斗达到了白热化的程度。在索尔诺夫斯克和伊库拉方向上的激战之后。中**队又迫使681团军后退并进至距莫斯科25公里的地域。集团军指挥所不得不继续后撤。战斗已经在居民区进行。1月3o日,中**队向莫斯科进行了又一次推进。在左翼,中**队得以把681团军的部队逼至巴兰沃夫、赫文斯基、彼得罗夫斯克和尼基诺一线。

这时苏军最高统帅部在绝对保密的情况下组建了3个新的预备队集团军并把他们集中到莫斯科附近。这3个集团军是突击681团军,其中2个集团军的任务是接替681团军损失颇重与急需休整的部队的。与此同时。苏军指挥部还在莫斯科战场的其他地段上实施反突击作战。

朱可夫在自己的回忆录中这样记述苏联红军英勇的反突击战斗:“我对杜玉明这个人既痛恨又敬畏,痛恨的是如果不是他来接替受伤的林毓英,莫斯科保卫战的结局可能重写,而红军的伤亡不会如此之大。几十万优秀、纯朴、勇敢、年轻的苏联英雄儿女不会牺牲;敬畏的是这个人仅仅到达前线不久,竟然一直把红军牢牢压制。并使红军无法再动大的战役攻势。并不得不使用实际上只能防守的堑壕战。在这段时间的经历。成了苏联红军历史上一块无法抹去的伤痛。那一战,在那么短的时间,在那么狭小的空间,竟然牺牲了那么多采用人海战术冲锋的红军战士。不能不看出铁血较量的差距与后果。”

“我们的攻击力量是来三个军。这三个军是681的飞机。敌机在环形防御阵地周围整整轰炸了一个上午,下午中**队又兵分5路在坦克的掩护下出来反冲击。红军的伤亡巨大。3o日晚上,真正的决战开始了。所有的红军攻击部队都已到齐,他们从正面方向起了前赴后继的攻击——这真是惊天地、泣鬼神的战斗。苏联红军战士的顽强精神和视死如归的战斗意志挥到了极致。而中国人的物质效能和科学的综合指挥水平也挥到了顶点。这是一场中国人的铁和俄国人的血的较量。”

“在炮弹和手榴弹连续不断爆炸的闪光中,敌军前沿阵地同时出现了激战状态。红军战士们冒着中**队布置下的一层又一层的拦截火力毫无畏惧的冲锋,前面的士兵倒下,后面的士兵踏着尸体前进。环形阵地内到处是跃动的红军战士的影子,这些身影因为棉衣的缘故。看上去十分臃肿,但他们滚动前进时瞬间即逝。中**队所有的坦克和火炮用最密集的射度向四周喷出火焰,在红军战士冲击而来的每一条路上形成一面面弹雨之墙。接近午夜时候,激战到达最**,与地面上流淌的鲜血相呼应的,是战场上空大约每过五分钟就升起的一群密集的照明弹,而由几十条曳光弹组成的光带,接连不断地平行或者交叉地穿过照明弹的白光之下。中**队支援而来的夜航飞机投下了由降落伞悬挂着的更为刺眼的照明弹,长时间的如巨大灯笼一般在交战双方士兵的头顶摇荡……”

“当然红军落后的人海战术并非完全没有效果。中国有一处阵地失守,环形阵地出现了一个较大的缺口。变成了一个凹形阵地。遗憾的是,天又一次亮了。铺天盖地的中国飞机又笼罩在红军的头顶。成吨的钢铁又朝着苏联英雄战士的血肉之躯投下……”


第六百七十七章 斯大林的求援信


“15日,红军的进攻势头萎顿下来。下午,红军停止了对中**队的进攻。停止对中**队的攻击是在红军基层军官的坚决要求下决定的。在红军的战史中,下级指挥员在战斗中向上级指挥员提出‘不打’的要求。十分罕见,这是为什么呢?伤亡实在太大了。大到什么程度呢,首批参加攻击的八个团伤亡5000余人。仅40军参加攻击的三个团就伤亡1830人,359团3营的官兵几乎全部阵亡。营长别里科夫在撤退时怎么也不肯离开遍布他的士兵尸体的阵地,最后硬被拖下来。357团团长尤尼金在向上级汇报士兵伤亡时,因痛苦万分而泣不成声。相对而言,中**队的伤亡小得多。这就是人海战术对火海战术的差距。”

“红军对中**队的反攻总体上说是失败的。司令部为此做了专门的检讨。这次战役对红军的战略战术产生了很大的影响,对双方军队指战员的心理和士气也产生了非常大的影响。”

“另外在2月14日当天,攻击梅林斯克东南约35公里的第39、40军部队,有一纵队白天行军在开阔地被中**队空中观测机发现,中**队第二师以附近炮兵火力集中轰击这个纵队达四小时之久。这支纵队约有一万多人,在中**队的炮火攻击下,约有7000余人伤亡。”

“飞机和炮火的决定了地面战斗的结果。14日下午约四时三十分。当第一骑兵师第五团前来解围。把约250名中国士兵逼入第23团的火力网时,突然之间,红军部队开始溃退,整个部队都开始惊慌失措,他们从散兵坑爬起来逃散。我从来没有看过,也从来没有预期会看到这种景象。防御阵线周遭的山丘上都是逃跑的红军士兵!飞机轰炸、炮火猛轰、防空机炮怒吼、所有的迫击炮以及步兵都在开火射击!目标数量远超过我们武器的数量。真是难以相信的景象!……”

尽管中**队已经逼近莫斯科城下,在克里姆林宫斯大林的办公室里,同往常一样,处理着与战争有关的各种事情,战争在克里姆林宫也成了冷酷的日常事物。莫洛托夫和沙胡林坐在铺着绿毯的长桌旁。而斯大林背朝着他们,站在自己的办公桌旁。他正在和库尔斯克市的“红色索尔莫沃”工厂通电话。对方是坦克工业人民委员马雷舍夫。

此时,莫洛托夫在反复阅读斯大林致德国首相施特拉塞尔私人信件的副本。这封信已于1月18日密电苏联驻柏林大使馆。在这份答复施特拉塞尔去年12月份的两次来函中,斯大林告知。苏联遭到中国的大规模攻击,处境艰难,希望德国尽速东援。现在,克里姆林宫正急待柏林的回音。莫洛托夫在揣测着复函的内容,思考着苏联外交在哪些方面还应做出新的努力。

航空工业人民委员沙胡林克制着睡意。阿列克谢?伊万诺维奇最近已有几昼夜几乎没有陶过眼,他象穿梭一般,来往于人民委员部、设计局和航空工厂之间,到处要求他关照、干预和帮助。沙胡林面前摆着一大叠秘密文件,最上面的是关于一周来航空发动机和飞机生产情况的综合材料。他竭力去思考一些数字,但打印的文稿在他的面前飘忽不定。他的头伏到了桌子上,接着,又仰靠在椅背上,仔细听着斯大林和马雷舍夫的谈话。

斯大林那边的高频电话听筒簧片里发出共鸣,偶尔能听到马雷舍夫那熟悉的若断若续的声音。沙胡林在昏昏欲睡中,怎么可能听到马雷舍夫的声音呢?这很可能,因为他已经闭上了双眼,依稀见到马雷舍夫就在他面前,但不知为什么又来到了人民委员部的会议厅里。马雷舍夫把一个记录本推给他,又用手帕擦着自己秃了顶的宽大的额头。结果弄乱了一双浓眉,浓眉之下是一双闪烁着充满睿智目光的大眼睛,眼神安详,含着笑意,使这张知识分子类型的脸增添了一种泰然的表情。沙胡林好象又听到马雷舍夫早在战前说过的话:“阿列克谢?伊万诺维奇。我们还远不到四十岁,可几乎就是老头了。除去人民委员部和工厂,我们什么也不知道……让我们带着妻子聚会一下,象基督徒那样痛饮一番,唱唱歌吧……”

阿列克谢?伊万诺维奇被人从旁轻轻碰了一下,醒了过来,抬起头,睁开眼,看到莫洛托夫正笑眯眯地注视着他。

“战争过后,你要是写回忆录,”莫洛托夫低声对他说,“可别忘了写上你曾在最高统帅的办公室里打过瞌睡……这事谁也没有过……”

沙胡林终于摆脱睡意,不好意思地回答:“三夜没睡了……在赶造新飞机。”当看到斯大林朝他们转过身来,眼里闪着严厉的光芒,他就不说了。

直到这时,沙胡林才明白斯大林给马雷舍夫打电话的意思。

“……对,对……马雷舍夫同志,我们委托你来组建新的坦克工业中心。”斯大林带着明显的高加索口音说。“现在,我们有一部分坦克工业基地还处在敌人空军的打击之下,中央委员会希望你能做出妥善安排,还有我们在莫斯科后方地区和第聂伯河沿岸的工厂……”

这时,波斯克烈贝舍夫轻手轻脚地出现在办公室门口,他的脸上带着倦容,由于长期睡眠不足,眼里闷着血丝。斯大林好象用后脑就看到了他,把脸转向门口,看了波斯克烈贝舍夫一眼,然后又看了厂眼门上的挂钟,向他点头示意。接着总参谋长朱可夫和一位陪同他的将军。提着沉重的皮包走进来。他们把黑亮的军靴后跟碰了一下。表示敬礼,看到斯大林背朝门站着,就坐到桌边。那位将军打开厚厚的公文包,从中取出地图和文件,放在铺着绿毯的桌子上。

斯大林继续对着话筒说:“马雷舍夫同志,安排库尔斯克市的工厂生产什么样的坦克,又安排维尔纽斯的工厂和明斯克的工厂生产什么样的坦克,你可别弄错了。现在前线需要‘T34’型和‘KB’型坦克……”

斯大林停下来,现在己经不是在沙胡林的疲倦的想象中,而是通过电话筒听到了马雷舍夫低哑的声音:“斯大林同志。必须帮助坦克修理总局……不是前线所有的人都懂得,打坏的坦克不是战争中的废物、不是垃圾……坦克根本不可能被全部摧毁……它有几千个零件……在最坏的情况下,用三辆坦克也能修复出两辆来。”

“我们能帮点什么忙呢?”斯大林问。

“请命令梅赫利斯同志发动前线的政工人员。这可以帮助我们弥补新坦克生产上的空档,因为现在工厂正向西部拆迁。需要在新的地区重建……”

“好。再见,马雷舍夫同志。”斯大林把话筒放在电话机上,拿起一支蓝铅笔,俯身在桌子上的台历上作了记录。

朱可夫和他的助手看到斯大林有了空,就站了起来。

“请坐,军人同志们。”斯大林向他们挥挥手,看了沙胡林一眼,说道:“有人埋怨斯大林严厉……”他若有所指的看了看未可夫。“你说说看,这算得上什么严厉呀;人民委员到他的办公室来汇报……居然睡了一觉……我们没妨碍您吧,沙胡林同志?”

“请原谅。斯大林同志。”阿列克谢?伊万诺维奇感到自己象一个犯了过失的小学生。“下不为例。”

“没什么,常有的事。我知道你不轻松……马雷舍夫的电话打断了我们。刚才谈到哪儿了?”斯大林注视着沙胡林,此刻他的眼神又严肃认真起来。

“您谈到了副人民委员的作用。”阿列克谢?伊万诺维奇提醒说。

“是啊……是这样,我们有一些出色的副手!……杰缅季耶夫、雅科夫列夫、赫鲁尼切夫、沃罗宁……真是一些卓越的专家和优秀的党务工作者。他们也应当按照您的安排去看看远处的工厂、试验机场和设计局。……不过,您为什么亲自去库尔斯克呢?”

“航空机械制造厂那里,设计人员和管理人员发生了纠纷。”沙胡林解释说。

“帕托利切夫同志最善于处理纠纷,他是头等的组织专家,很会做人的工作,善于一下子弄清楚事情的底里。”

“是,我没想到……”

“让我们一言为定。没有我的许可,您不能离开莫斯科。您除去其他任务以外,还要每天向中央委员会和人民委员会作报告……书面报告!……报告飞机和发动机的生产情况。不能只谈已装配好的飞机的情况,而且要谈经过试飞的和打过靶的飞机的情况……”

“都明白了,斯大林同志。”沙胡林站起来。开始把文件收到皮包里。阿列克谢?伊万诺维奇想听听朱可夫关于前线战况的报告,但在人民委员部接待室里。各工厂来的“专使”在等着他,而且他看到,斯大林好象已忘了他,走到桌子的另一端,那里放着摊开的地图。

朱可夫大将看出,斯大林开始考虑前线的军务,于是决定把想说的话告诉他。但斯大林先开口了:“有一次吃午饭时,我们闲谈,说不能怪罪斯大林责骂朱可夫同志。”他把熄灭的烟斗举起来,象是要大家注意。“斯大林骂朱可夫,朱可夫再去骂方面军和集团军司令员,事情办得就会好些。但是,骂朱可夫和司令员们要恰到好处,别让他们在工作中缩手缩脚,以至干事情办得更糟……”

朱可夫心里抖了一下,本来是他自己想用委婉一点的方式向斯大林说这番话的。
首节 上一节 794/863下一节 尾节 目录

上一篇:新覆雨翻云

下一篇:冒牌知县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