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穿越架空 > 高科技军阀

高科技军阀 第421节

“我明白瀚之的意思,是想以裁撤海军的办法安列强之心,为我国赢得速发展的和平环境。”汤芗铭正色说道,“但无论如何,自撤藩篱,绝不是明智之举。”

“你们可能误会瀚之了。”蔡锷看着杨朔铭的眼睛,似乎猜到了什么,“瀚之刚说这些,只是指明了我国目前所面临的危机,绝非是想要劝大家自撤藩篱。”他将目光转向了杨朔铭,“你杨瀚之一向智计百出,我就不信你舍得把这些巨舰全都裁掉,你是不是已经有什么计划了?就别藏着掖着了,赶拿出来,别让大伙儿着急。”

“知我者,松坡也。”杨朔铭点了点头,他看到汤芗铭和李鼎不约而同的松了口气,不由得又笑了起来。他随手取过了自己的公文包打开,将里面的一份文件拿了出来,直接递给了徐世昌,“请大总统先过目,然后给大家看看。”

“这是我定的一个关于海军‘瞒天过海’的计划,需要大家的严密配合能实现,”杨朔铭正色说道,“事关重大,绝不可走漏丝毫消息,我希望大家能够严守秘密。”

看到杨朔铭说的郑重,尽管还没有看到文件的内容,会议室里所有的人仍然感觉到了事情的非同寻常,脸上的表情都是一变,会议室内的气氛陡然变得紧张起来。

“果然不愧为‘瞒天过海’之计。”徐世昌很便看完了文件的内容,不自主的倒吸了一口冷气,将文件递给了汤芗铭,“铸看看吧。”

汤芗铭接过文件,迫不及待的看了起来,他看完之后,眉头微微一皱,一言不发的将文件j交给了李鼎。

“亏你杨瀚之想得出来。”李鼎看完文件之后,竟然难看的撇了撇嘴,将文件j交给了蔡锷。

会议室里的人们依次传看着这份文件,当文件转到外j交部长顾维钧的手中时,顾维钧刚看了一眼,突然觉得自己屁股下的椅似乎向后倒了一下,他身一个趔趄,禁不住惊叫出声。

顾维钧好容易稳住了身,没有跌倒,他抬头看了看头顶的金色吊灯,发现吊灯正在那里不停的摇晃着,立刻便明白了发生了什么事。

“是地震了吗?”蔡锷一手用军刀拄地,支住身,一边大声的问道。


第三百四十章 高邻好义


“没错,肯定是地震了。”徐世昌刚也险些摔倒,他抬头看了看还在摇晃的吊灯,心有余悸的说道,“只是不知道是哪里。”

“不会又是海原吧?”顾维钧有些担心地问道。

听到顾维钧的话,蔡锷等人的脸色也不由得一变。

1920年(民国九年)12月16日20时,宁夏海原发生了震惊世界的大地震。海原地震不仅是中国历史上大的地震之一,而且是世界上大的地震之一。震级85级,震中烈度12度,灾区面积2万平方公里,这次地震波及宁夏、甘肃、陕西、青海、山西、内、河南、河北、北京、天津、山东、四川、湖北、安徽、江苏、上海、福建等17个省市地方,有感面积达251万平方公里,约占中国国土面积的四分之一,是中国历史上波及范围广的一次大地震。这场大地震使海原、固原等县城全毁,大量房屋倒塌,造成民众生命财产损失极大,所幸在地震前中国政府及军队预先做了一定的抗震准备(至于中国有关方面为什么会预先知道这里要发生地震,则是中国历史上有名的谜团之一)地震发生后第一时间组织人力到达灾区施救,避免了损失进一步扩大,但据不完全统计,在这场大地震中仍然有近5万人死亡,10万余人受伤,财产损失高达6000万元。

在中国,没有任何一次地震的波及范围可以和海原地震相提并论。这次地震使200公里外的兰州“倒塌房屋十分之三”;使距震中400公里的西安“门窗暴响,房摇墙踏,被毁房屋约有百户”;距震中700公里的太原“房屋间有倒塌,人民微伤”;距震中1000公里的北京则“电灯摇动,令人头晕目眩”;远的上海“时钟停摆,悬灯摇晃”;广州“掉绘泥片”;汕头“客轮dàn动”;香港“大多数人感觉地震”。海原地震释放的能量特别的大,其有感范围超过了大半个中国,而且强烈的震动的持续了十几分钟,世界上有96个地震台都记录到了这次地震,甚至在越南海防附近的观象台上也有“时钟停摆”的现象,因而被称为“环球大震”。由于海原地震带来的破坏和损失特别严重,虽然时隔数年,仍然让许多中国人一想起来便心有余悸。

“不是。”杨朔铭抬头看了看总统府会议室墙上的挂钟,说道,“肯定不是咱们中国。”

“瀚之为什么这么肯定?”徐世昌有些吃惊地问道。

杨朔铭听了徐世昌的问话只是呵呵一笑,没有回答。

他是不可能告诉徐世昌,自己是一个穿越者,早就知道历史上著名的日本“关东大地震”的发生时间的。

“大总统可能忘了,上次海原地震,是瀚之先要求预做准备的啊。”顾维钧想起了往事,笑着说道,“至于瀚之是怎么做到比地震局那帮专家预测得还准的,现在还是谜啊。”

“瀚之是怎么预测的,咱们先不去管,只要瀚之说不是咱们中国,我就放心了,呵呵。”徐世昌似乎是松了一口气,笑着说道。

在没有感觉到多的异动之后,会议室内的气氛又恢复了正常,徐世昌只是给总统府秘书长打了一个电话,吩咐他问一下地震局,便又重把注意力集中到了杨朔铭的“瞒天过海”计划上。

当杨朔铭从总统府出来,回到家中的时候,一份从日本发来的电报已经早早的送了过来。

“电报上说,是日本发生了大地震,还有海啸。”黄韵芝对杨朔铭说道,“日本海军的主力舰有多艘沉没。”

“到底是人算不如天算,呵呵。”杨朔铭接过电报看了一眼,脸上现出了一丝开心的笑容,“日本人的报应来得好。”

“看把你美的。”黄韵芝有些奇怪的看着自己的丈夫,似乎对他刚说出“报应”这样的话感到不解,因为在她的眼中,他一向是崇尚科学的,“报应”这样的说法是不上他的眼的。

“日本的老百姓肯定死了不少人。”面对灾难,黄韵芝身上的那种中国妇女传统的善良天性和慈爱母性不自觉的表露了出来,“上一次咱们这边的海原地震,死了差不多五万人,幸亏救助及时,这一次日本受灾,要不要帮他们一把?”

“当然要帮,冤家易解不易结嘛。”杨朔铭笑着点了点头,眼睛仍然盯在电报上,黄韵芝听到他赞同自己的想法,很是高兴,但她又隐隐的觉得,他刚的话似乎又有些言不由衷。

“我一会儿给大总统去电话,让他命令海军马上派船去日本勘察灾情,救灾的话,越早下手越好。”杨朔铭看完电报,脸上又恢复到了平日的沉静如水,黄韵芝听到他刚的话,心里不由得一阵感动,杨朔铭的形象在她的心里又变得高大了许多。

杨朔铭已经习惯了爱妻望向自己目光当中的那些爱慕和敬意,他拿着电报沉吟了一会儿,抬头对她说道:“救灾yà品的事,还是你来负责吧,一定要些准备好,并且落到实处。”

黄韵芝点头答应,正要打电话,杨朔铭又对她说道,“卓瑶那里,你和她说吧,说我的意思,让咱们几个都以个人名义捐些钱出来,帮助日本人救灾。”

韵芝明白杨朔铭说的这个“以个人名义”是什么意思,不由得微笑起来。

“得发电报告诉日本那边的人,尽查明日舰的损失情况。”杨朔铭自言自语的说着,坐了下来,拿过纸笔,开始拟起电报稿来。

1923年9月3日,日本,横须贺,海军造船厂。

平贺让和藤本喜久雄看着几乎被夷为平地的造船厂区,和已经在船坞中变得不成模样的“天城”号舰体,不约而同的双膝一软,跪了下来。

“怎么会这样啊……”平贺让看着几乎无法认出来的“天城”号,一时间不由得涕泪j交流,仿佛死去的是自己的亲生儿。

就在前天中午11时58分,在日本东京西南相模湾西北部发生了79级的大地震,在几分钟内,从东京到横须贺的整个关东大平原犹如太平洋海面一样起伏颠簸,数以千计的房屋在地震中倒塌。由于地震发生时正是家家户户用火盆做饭的时候,因此地震过后在东京、横滨等地又发生了大面积的火灾。同样位于震中附近的横须贺地区也不能幸免,庞大的横须贺海军工厂几乎被夷为平地,混凝土的厂房和钢铁的起重机象纸牌一样全部倒塌,正在船台上修建的“天城”号战列巡洋舰的舰体也被震得七扭八歪。在附近的船渠里,正在建造中的数艘轻巡洋舰也已经被震后的大火灾完全烧毁,根本无法辨认出军舰的模样。

看到这地狱般的惨象,前来勘察灾情的日本海军舰政本部人员无不悲痛欲绝。

藤本喜久雄好容易让自己的情绪稳定下来,他将平贺让从地上拉了起来,哑着嗓下达了命令,开始了现场的勘察工作。而附近的居民有不少人得到了海军工厂被毁的消息,也赶了过来帮忙清理现场,抢救有用的物资。

海军舰政本部人员在藤本喜久雄的带领下先对“天城”号的受灾现状进行了考察,当他发现“天城”号的龙骨已经严重弯曲时,心一下沉到了谷底。

“大挠度达到了219厘米,而且沿舭龙骨方向的纵轴上也存在5度到14度的扭曲现象。如果将其强行矫正,只能将已建好的各层甲板、装甲背板、加强肋和相关管线完全拆除,其工作量与重建设差不多……”藤本喜久雄在汇总了部下收集的数据之后,有些无奈的对平贺让说道。

“藤本君,你的意思是不是‘天城’号的舰体已经没有任何修复价值?”平贺让难受地问道。

藤本喜久雄叹息了一声,点了点头。

平贺让长叹一声,有些颓丧地坐了下来,此时他和藤本喜久雄都没有注意到,一个工人打扮模样的人正有意无意的在他们二人身边徘徊,将他们之间的谈话内容尽数收入耳中。

此时平贺让并没有注意到这个人,他的目光无意中看到海面上的情况,不由得惊骇地瞪大了眼睛,用手指着海面,一句话也说不出来。

藤本喜久雄顺着平贺让手指的方向望去,他看到似乎有一艘巨大的战舰的身影斜斜的矗立在海面上,他的心不由得一阵紧缩,有些抓狂地大吼了起来:“望远镜给我望远镜”

一位日本海军军官跑了过来,将一副望远镜递给了藤本喜久雄,藤本喜久雄抓过望远镜望向海面,当他辨认出海面上已经断成两截的那艘巨舰的身份之后,整个身如同筛糠一般的抖动了起来。
首节 上一节 421/863下一节 尾节 目录

上一篇:新覆雨翻云

下一篇:冒牌知县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