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穿越架空 > 从庆国太子李承乾开始称尊

从庆国太子李承乾开始称尊 第23节

单一报纸的销售量自然不及曾经的新报,但加起来,却是超出了不少。

同时,京都加上扶摇报馆在内,已经有了足足二十余家报馆。

各行各业的消息,天下间的诸多奇闻异事几乎都能在其中找到。

甚至还有不少报馆也请了一些民间的先生,在报纸上刊登小说或者时评文章。

倒也却是分摊了不少新报曾经的热度。

百花齐放还真不只是说说而已。

而且报业的发展,进一步推动了纸业以及印刷术的改良。

成本相较于一开始,已经降低了将近两成。

而这才过去了半年时间。

而就在诛仙连载结束,扶摇报业的销售量开始下滑,不少同行欢欣鼓舞的时候,三国演义悄然登场。

开篇一首临江仙直接震动京都文坛。

“滚滚长江东逝水,浪花淘尽英雄……古今多少事,都付笑谈中。”

其文慷慨悲壮,读来只觉荡气回肠,令人回味无穷。

口口相传之下,京都纸贵,扶摇文报的销售再创新高。

尤其是后续的精彩情节,更是让无数人爱不释手,惊为天人。

罗贯中一时间名声大噪。

而随着三国演义的影响力渐渐增加,京都文坛之中,甚至已经开始有了南罗北庄的呼声。

要知道,庆国文学一道向来不如北齐,更没有什么大家。

之前李承乾一篇少年庆国说堪称少年文坛领袖,但真正在文坛上的地位,并非一篇寥寥千字的文章就能够奠定的。

但罗贯中不同,三国演义中所描绘的情节展现出了他极高的军事才能,政治才能,以及谋略等文学素养,虽然开篇至今不过十万字,但也已经有了奠定其文坛大家的趋势。

在庆国之人的呼声中,几乎已经隐隐成了唯一能与北齐文坛抗衡的人物。

甚至庆帝都亲下旨意,招其入宫觐见了数次。

李承乾对此倒是丝毫不慌,庆帝若是能将他召唤来的人物挖走,算他厉害好了。

此刻他的心思已经基本不在扶摇报馆上了,而是将目光瞄向了近些年新办的邮路系统。

第34章 自请

这邮路系统其实也是庆帝新政的产物之一,基本是与内廷所办报纸同一时间出现的产物。

与内廷报纸一样的无人问津。

因为价格太贵,只是寄封信就要足足一两银子。

报纸一两银子一份没人买,这一封信一两银子的买卖自然也少有人做。

迄今为止,也只有部分官宦子弟才会用到这个邮路系统进行书信往来。

比如范闲和范若若这些年就是如此。

但就算是官宦子弟,寻常品级不高的官员怕是也用不起这一两银子一次的邮寄服务。

收益自然是寥寥无几,但其投入却是比起内廷报纸大了数倍不止。

单单各城镇所搭建的驿站耗资就极为不菲,再加上各驿站中的邮差基本都是官员的亲戚,其臃肿之处,几乎不亚于庆国如今越发庞大的官僚系统,可想而知,每月在邮路系统上支出的俸禄也绝对不低。

马匹以及日常损耗也同样是一笔不小的开支。

说句不太好听的,庆国在邮路系统上投入的资金,差不多足够李承乾办个差不多上百家报馆了。

而且每年都要往里投,如同无底洞一般。

甚至因为邮路系统的庞大,已经牵扯到了越来越多的官员,导致庆帝想要废除此事阻力也将会变得极大。

毕竟,谁家还没有几个烂泥扶不上墙的懒亲戚了?

随便往哪个驿站里一扔,活少不说,还有俸禄,平常吃喝也都能够在驿站解决。

官员们省心,那些亲戚们也开心,唯一不开心的大抵也就是只见投入不见产出的庆帝。

但这可是叶轻眉曾经说过的事情,庆帝觉得,自己按着她的话去做了,不管挣不挣钱,心中反正是得到了慰藉,即便要投些银子,可不是还有内库在吗?

只要内库撑得住,一切都不是问题。

更何况如今已经不好妄动,那先就这样吧,反正等天下一统,自然有秋后算账的时候。

他妥协了第一次就有第二次,乃至无数次。

总归一切都是为了最终的霸业。

当然,庆帝也意识到了,自己新政的诸多举动不仅没有解决庆国本身的问题,反而创造出了一个又一个新的问题。

这也是他这些年动作越来越少的根本原因。

李承乾觉得,庆帝终究是他老子,作为儿子自然要给老子解决问题。

邮路固然有着诸多问题,但同样也是一笔宝贵的财富。

至少,他若是想要将扶摇报馆刊印的报纸真正的推行天下,几乎离不开邮路系统的帮助。

当然,他自己搭建也不是不行。

可邮路系统的搭建需要大量的人员和马匹,他毕竟是太子,若是去做了,绝对会有人弹劾他,全天下的招兵买马,是要造反不成?

所以,他最好的方式,就是和庆国官方的邮路系统合作。

当然,他也不是没有想着借鸡生蛋,利用官方的邮路系统搭建出一套效忠于自己的班子。

甚至他已经有想法,将这套班子作为自己未来情报组织的雏形。

情报的重要性已经毋庸置疑。

不论是南庆的监察院,庆帝的内廷,还是北齐的锦衣卫,都在诸多事件上都有着举足轻重的力量。

日后的纷争之中,他若是没有一个足够强大的情报组织,行事必然会处处受制。

但他对于这些事说实话不是很在行,也就前世偶尔从网上知道一些。

所以他主要还是想着通过插手邮路或者完成其他事件,抽取到一个与情报有关的高手来帮他处理这一切。

但抽奖的随机性太大,他也不确定之后能抽到什么。

总之如今他也是走一步看一步,心中倒也没有什么焦躁的情绪。

一身强大的武力就是他最大的底气,其他的,就当做一个经营养成类的游戏去做就是。

成了固然好,不成也无伤大雅。

就好比大朝会当日,李云睿的背刺,他也是毫无忧惧之情。

平日里该如何还是如何。

不过终究是李云睿行事有亏,一番拉扯之后,私下里,李云睿倒是对于之前有些抗拒的事情上做了很多让步。

……

又是一次朝会,李承乾既然已经有了腹稿,自然是看准了时机之后,就出声道:“陛下,儿臣如今闲赋于东宫已有近半年,静极思动,所以想请陛下给儿臣个差事去做。”

他说的直白,而且也并无道理。

虽然所有人都知道扶摇报馆是他在背后经营。

但经历上一次大朝会之后,扶摇报馆名义上的所有人已经成了如今名声大噪的罗贯中以及户部侍郎范建的儿子范思辙,与他名义上基本毫无关系。

罗贯中不必说,扶摇报馆明面上阵阵的话事人便是他。

至于范思辙。

他虽然签了所谓的转让契约,但也只拥有文报一半的股份。

而且,这一半的股份说到底,也还不算是为他所有。

因为他在签下那契约的时候,也自动默认了欠下扶摇报馆五千两银子的巨款。

而这五千两也正是扶摇报馆还给内库的那一笔银子。

范思辙自然是没有钱的,所以这五千两说到底还是扶摇报馆自己出的。

只是扶摇报馆如果直接自己还,内库还可以用投资分红名义不认这一笔欠款。

但加个范思辙转上一手,就相当于是范思辙个人还给内库了五千两,以此买下了文报一半的股份。

而范思哲虽然背上了一笔五千两银子的巨额负债。

但是也获得了扶摇报馆给予的每个月一百两银子的固定分红。

之所以他只能拿到五十两,就是因为另外五十两是作为还债所用。

本金加利息,契约上写的清清楚楚,十年时间就能够还清。

也就是说,范思辙一分钱不用掏,每个月白得五十两不说,十年之后还能够真正拥有文报一半的股份。

范思辙可是个算账的小天才,若非将银钱之上的问题算了个清楚,他虽然傻,但也不会轻易签字。

当然,具体背后的影响,那就是他算不到,也理不清的东西了。

这也导致,当日大朝会范建回府之后,气得将他直接打了个半死。

得知此事之后,不知道为啥,李承乾当时就多吃了两碗饭。

第35章 转运使

闲话不提,李承乾话音才落,殿中群臣便皆是一惊。

沉寂了不过数月,他们这位太子又要搞什么幺蛾子?

龙椅之上,庆帝倒是饶有兴趣的问道:“说说看。”

新报所带来的风潮至今未曾平息,尤其是随着京都数十家报馆的出现,庆国各地也开始零零散散的开始有人兴办报馆。

民间了解信息的渠道一下子多了无数,潜移默化的,某些风潮也确实在悄无声息的变化之中。

比如街头小巷权贵们欺民霸女的事情少了许多。

首节 上一节 23/224下一节 尾节 目录

上一篇:民国签到:从一个脚巡开始发迹

下一篇:返回列表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