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穿越架空 > 禽满四合院之傻柱跑路香江

禽满四合院之傻柱跑路香江 第120节

包船王看着面前的报纸苦笑不已,何生的行事风格完全不像内地人,倒是和美国那边公司的行事风格差不多。

年终奖、电话费补助、交通费补助、餐饮费补助等等,亚洲的公司哪个有这样的待遇福利,东方大厦免费的饮料和零食到处都是,这不就是美国的那些科技公司吗。

“环球航运集团也跟着东方集团改进吧,否则连个优秀的人才都招不到了。”包船王苦笑道。

“曼妮,下发通知,集团所有的员工全部免费接种疫苗。”包船王把内线电话打到了前台。

“好的包生,我这就打印通知。”秦曼妮看着桌子上的报纸说道。

我们老板包船王是香江排名第二的优秀雇主,秦曼妮内心说道。

第334章 计划进入报业

6月7日,正在吃早餐的何宇看着手里的报纸很是无语,一个破事至于当做头条来报道吗,这是逼着哥进入报纸行业吗。

何宇现在是真的没兴趣进入报纸行业,赚钱太辛苦了。前两年香江一份报纸是1毫也就是一毛钱一份报纸,现在涨成2毫,LFC一份早餐就顶5份报纸。

现在香江每天销售的报纸大概在100万份左右,几十家报纸一天也就才分10万港币,利润都不一定达到5万港币。在东南亚一天就是销售200万份报纸,一天的利润恐怕都达不到8万港币。要是何宇真想办报的话,别说200万份就是在亚洲每日销售500万份都是小意思,homemart便利店有个重要功能就是卖报纸和杂志的。笔趣阁789

何宇现在是看不上这些小钱,一台计算机300万美元折合1800万港币,相当于9000万份报纸。现在何宇有点太膨胀了,还是多想想洛克菲勒、摩根、罗斯柴尔德这些家族,唉,自己还是一个穷逼。

何宇办报纸的目的不是赚钱,完全是为了成立自己的情报网络,全球哪里发生重大战争自己也可以提前布局,一些国际大事自己有时候可能连年份都会记错,这要是到了股市和期货市场不扑街就见鬼了。

报纸最大的好处就是掌握媒体的喉舌,白面马家就是一个例子,想动手也要考虑是否承担起动手的后果。香江的市民注意力也就不用天天盯着何宇和东方集团了,惹火了何宇直接报纸免费发放把所有竞争对手搞破产,互相伤害谁怕谁。

香江的报纸连载小说挺郁闷的,现在没什么娱乐活动全靠小说打发时间,何宇可不想做文抄公了,分分钟钟数万美元的人写小说也太不靠谱了。

何宇到书房拿出笔记本,不做文抄公自己的水平也写不出来什么东西,还是继续炒吧。打开电脑E盘下面的电子书文件夹,里面剩下的小说也只有六七本,那些金丹、仙帝之类的早就删除了。

《寻秦记》不符合年代不能用,《诛仙》现在的人也接受不了,好像只有南派三叔的《盗墓笔记》比较适合,390万字这也太多了吧。何宇看着《盗墓笔记》无语吐槽,这报纸每天两千字连载也要连载5年多,要是漫画的话20年应该没问题了。

想了想后,何宇还是决定抄《盗墓笔记》,当初看着小说可是让自己欲罢不能,也就下载保存到电脑里的。好吧,又要对不起南派三叔了,不对,作者应该还没有出生呢。

何宇看着这么多文字开始头疼,这打字要打到天荒地老啊,还是自己对着电脑口述让人抄写吧,这样最省事了。要是出差的话,不好意思只能断更了,应该没人给自己寄刀片吧。

“老板,有什么事情?”王卫华看着何宇问道。

“派个人把香江所有的报纸都买一份,看看都有哪些?”何宇说道。

“没问题,最多一个小时。”

王卫华说罢便去打电话,也就是多跑几个报刊亭的事情,老板不会是看到那些报纸的报道郁闷要进入传媒领域吧,

何宇到泳池开始游泳,这两天集团人员都要打疫苗,何宇也没算去中环,还是小命要紧。菲佣把收音机放到泳池边,打开收音机后也随即在旁边候着,等待何宇的吩咐。

“任时光匆匆流去我只在乎你,心甘情愿感染你的气息。人生几何,能够得到知己,失去生命的力量也不可惜,所以我求求你别让我离开你”

何宇听到收音机里传来的歌声,悲剧的喝了几口水。尼玛,邓丽君出道了,原汁原味的《我只在乎你》,而且连伴奏几乎都一模一样。

“老板,这是邓丽君小姐唱的你写的小说歌词—《我只在乎你》,去年就发了唱片,这首歌特别火爆。”

菲佣连忙解释道,老板这是第一次听到这首歌吧,一时激动也是难免的,这首歌真的是太好听了。

“还有哪些歌曲?”何宇问道。

“还有《甜蜜蜜》和《漫步人生路》,我最喜欢《漫步人生路》了。这个歌词是秦京茹离开许大茂之前留下的一封信,邓丽君小姐用粤语唱的,真的超级好听。

“毋用计较快欣赏身边美丽每一天,还愿确信美景良辰在脚边。愿将欢笑声盖掩苦痛那一面,悲也好喜也好,,,”

“好,好,不要唱了。”何宇求饶道。菲佣那五音不全的嗓子唱粤语,对于广大听众来说就是一种折磨,邓丽君要是唱成这样早就扑街别说天后了。

“广播怎么这个时间放邓丽君的歌曲呢?”何宇问道。

“香江现在开始接种疫苗,邓丽君小姐几天后就会在香江开演唱会,地点就在铜锣湾的利舞台,邓丽君小姐现在就在港岛呢。”菲佣激动的说道。我还打算去看演唱会呢,老板回来肯定没戏了,真是可惜。

“邓丽君今年多大了,就开演唱会?”

“邓丽君小姐今年17岁,前年就高中休学了,现在在东南亚可火了。”

何宇看着菲佣无语吐槽,你一个菲律宾人至于这么激动吗?现在还没火到日本呢,七八十年代才是顶峰时期,现在日语说的估计都一般般吧。为什么会说日语,那边大部分人都会日语,毕竟日本占领了三十多年。

“好吧,到时候她们回来了我们一起去看吧。”

王卫华拿着厚厚一叠报纸来到了泳池旁边,何宇也走出了泳池,坐在躺椅上,天气真是暖和。

“老板,香江现在一共60多家报纸,大部分报纸都是5000至10000份之间。销量比较好的就是《明报》、《星岛日报》、《快报》、《香江时报》、《大公报》,其中《星岛日报》的副刊《星岛晨报》和《星岛晚报》比较火。”王卫华根据调查报告说道。

何宇看起这些报纸的名字,五花八门什么都有,现在《信报》还没成立呢。何宇突然看到一个《东南日报》,这报纸没听说过,应该今年新出的,东南亚日报名字挺厉害的吗。

“老板,这个《东南日报》是年初才创刊的,现在销量也是几千份,弯弯马习如和马习珍两位兄弟创办的,不是什么好鸟。”王卫华解释道。

《东方日报》被何宇注册了,马老板名字改成了《东南日报》,这可是未来香江销量最高的报纸。

“香江地方不大,报纸倒是不少。”

第335章 香江报业

何宇听王卫华简单的介绍了下大致情况,随后吩咐王卫华继续详细调查香江报业的发展历史以及各个报纸现在的发展情况。

何宇既然要办报纸当然是直接收购一家现成的报纸公司,有了基本班底再改组招聘人员还是很容易的,不知道有多少人才想加入东方集团的麾下呢。

香江的中文报纸都是竖版,和古代的书籍差不多从右向左竖着排版,何宇虽然看了两年多还是很不习惯。基本大部分报纸都是纯黑白的,偶尔一些重大醒目的标题会用红字,照片之类的当然全部都是黑色。

至于报纸为什么是竖版而没有采用横版,这就是很简单的问题,竖版省钱也有超过千年历史。报纸中的文字也都是打字机打出来的,使用横版方式就必须使用CAD软件来重新布局,然而电脑的中文输入法也只有东方集团掌握,购买计算机和CAD软件可是一笔不小的支出,再者也没有相关的人才。

何宇看着手里的报纸很是简陋,报纸都是出纸对开两张左右,竖版也浪费了很多报纸空间,一些广告也都是文字广告。报纸上的图片也不是很大,图片新闻也都是固定在一些位置,都是固定的布局模板。

《星岛日报》作为东南亚最大的报业公司,新闻采编团队比较强大,每天看到不少的国际新闻,看报的群体比较广泛。

《明报》的定位则是一些知识分子和精英人才,一些国际新闻也都是摘抄《星岛日报》次日分析一番,金庸是怎么省钱怎么来,当然有着不少作家写小说为《明报》增加了不少看点。

《大公报》以前是香江销量最高的报纸,金庸、梁羽生等众人全部出自《大公报》,金庸创办《明报》后也拉走一批作家也导致逐渐没落。

香江地理位置特殊,是双方重要的传媒宣传地方,不仅仅电影院分左右两派,报纸更是严重。左派的报纸有《文汇报》、《大公报》、《新晚报》,右派的报纸有《香江时报》、《万人日报》和《中正日报》,双方也都是互相诋毁摸黑对方。

何宇对这些没什么兴趣,主要看的报纸也就是星岛报业旗下的报纸和明报旗下的报纸以及港府公报,一些国际重大新闻何宇知道的速度也不比一些媒体慢。

晚上,王卫华带着几份文件回到了别墅,脸上还是有不少笑容,看来调查的速度很快吗。

“老板,情况已经调查的差不多了,更多的详细信息还在搜集,有一个现成文件介绍香江报史。”

何宇接过王卫华递来的文件便看了起来,应该是报业公司的内部文件,介绍的还是比较详细的。

香江的第一份出版的报纸是1841年5月1日创刊的英文《香江政府公报》,已经有了127年的历史,专门用于港府政府内部和英国公民内流通的一份公报。港府的一些重大政策、招标、出售等信息全部通过《香江政府公报》发布,大部分华人不认识英文也错失了很多商机。当然,霍英栋从《香江政府公报》收益不少,二战后购买了日本留下的大量物资倒手销售赚了第一桶金,随后又承接了港府招标工程填海造地等等。

一直到1857年,香江才有了一份中文报纸《香江船头货价纸》,严格意义上说算不上是一份报纸,《香江船头货价纸》专门提供给商人们看的货价表。

香江一直没有中文报纸,人们也无法得知清朝的一些信息,于是1858年清末时期著名的外交家、法学家伍廷芳收购宁波的《中外新报》。伍廷芳在香江创刊《中外新报》,报纸重新排版定位,于是成就了香江第一份真正的中文报刊。

随后,1872年创刊的《华字日报》是香江第二份中文商业报纸,当时主要提供清朝的朝廷消息,刊登一些船舶消息、货价行情、船期等消息,也早已停刊了。

经过100多年的发展,香江现在的报纸行业五花八门,以小说闻名于香江的《明报》和《文汇报》,以国外新闻著称的《星岛日报》,专门报道香江新闻的《香江日报》,也有专门报道马经和狗经的报纸,当然更多的是刊登小黄文的花边小报。

香江现在报社有65家左右,其中销量最好的就是《星岛日报》、《明报》、《大公报》、《工商日报》、《文汇报》这些,其他的报纸发行量很小也是勉强度日。

报纸的销量大小主要取决于小说的质量,新闻占据次要因素,报纸上的武侠、言情、科幻、散文等等也都是五花八门。小报纸无法邀请大作家供稿,只能刊登一些风月小说和一些咸湿意淫的文章。

何宇看着介绍还是挺吃惊的,没想到鸦片战争时期香江就有了报纸,中文报纸也有了超过百年的历史。自己好像有些犯二了,华夏的报纸有超过千年历史,朝廷可是有官报的,活字印刷术可是四大发明之一。

《明报》从1959年金庸创刊,发展的极为快速顺利,更是又扩展了《明报月刊》、《明报周刊》等副刊。

《明报》文学报纸是最具有影响力的,妥妥的占据行业龙头位置。由金庸主笔在《明报》写小说,吸引了不少追逐名利的文人以及扑街作家,纷纷以自己小说散文刊登上《明报》为荣。

当然,《明报》对于作家的稿费一直是全港最低,金庸也是一直以‘文人自古重义轻利’安慰一些作家。《明报》的名气有了,也引起那些穷的叮当响吃不饱饭的‘文人骚客们’怨言,那些文人死要面子活受罪,也只能同意《明报》那低廉的稿费养家。

即使《明报》是个剥削人的黑工厂,可惜其他报社也难以吸引优秀作家改投他家,金庸写完《鹿鼎记》也就封笔,从而被马家的《东方日报》超越,持续29年蝉联香江报纸销量冠军。

何宇也可是一个世界知名作家,忽悠一些人才来自己旗下的《东方日报》应该问题不大,没有砸钱砸不动的文人。

(感谢义气当先、日出似日落、侃酱忠藤、佛道双修、Nigthk若凌、用户名102627402311等等各位大佬的支持,感谢观看视频以及用爱发电的大佬。)

第336章《华侨日报》

何宇拿起了另一份文件,香江有意转让出售的报纸公司有6家,其中五家都是不到20人的扑街报纸,连风月小说都写不好何宇也是醉了。

随后看到了一份出售的报纸名字—《华侨日报》,何宇是没有一点点印象,也难以想象《华侨日报》刊登些什么新闻。(华侨日报后被人收购于90年代停刊,是在香江发行寿命最长报刊,为了剧情就魔改一番。)

《华侨日报》的前身为由香江华商总会拥有的《香江华商总会报》,而《香江华商总会报》的前身就是香江首份中文日报《中外新报》。这历史渊源够深的,都超过百年历史,没落了也真是可惜。

《华侨日报》的前老板岑维休,在香江也是一个名人比何宇牛逼多了,曾担任过香江太平绅士、香江保护儿童会会长、香江报业工会主席、香江中文大学新亚书院校董等,获得英国女王颁发的OBE勋衔和CBE勋衔。

1914年,17岁的岑维休即被荐到英国人主办的香江《南华早报》(英文报)当职员。他在《南华早报》工作10年,不仅积累了办报经验,而且产生了办报的兴趣。1925年,岑维休收购《香江华商总会报》的产权,于6月5日创办《华侨日报》出任总经理。

二战后《华侨日报》、《工商日报》和《星岛日报》成为当时香江最主要的报纸,随后受文教界影响《华侨日报》的小说跟不上时代的发展,后来被《明报》和《星岛日报》取代。

1965年,69岁的岑维休把《华侨日报》出售给地产商人王季清,而岑维休更多的精力投身于公益事业。然而《华侨日报》现在的老板王季清在地产行业受挫,故而要出售盈利能力差的《华侨日报》。

何宇看到《华侨日报》这几年的经历真的是无语吐槽,二战后报纸也在东南亚销量不错,华侨日报以前在东南亚也都建立了分部。可惜一手好牌打了个稀巴烂,东南亚大部分产业被王季清出售,现在只留下香江一个总部,员工现在留下的也不到百人为了心中的那份执念。

这么多年下来,《华侨日报》从一份日销量超过10万份的顶级传媒报纸渐渐没落,如今也变成了一家二流的小报纸,平均日销量也就在一万多份左右。每天一万份的销量收入也就在1500港币左右,要是再扣除印刷和人工成本一天的利润也只有五六百港币的利润吧。

《华侨日报》对于那些大报属于鸡肋,别人看不上《华侨日报》,何宇可是很喜欢的欣喜若狂也不为过,《华侨日报》在何宇眼中就是一个香饽饽。

首先,《华侨日报》的的前身可以追溯到《中外新报》,源头这可是1858年廷芳创办的,110年的办报历史是香江报界的鼻祖,虽然《华侨日报》底蕴尽失,但是香江第一份中文报纸的名头还是超级牛逼的。

其次,《华侨日报》曾经是香江的三大报纸巨头资历够老,虽然之前的渠道断了很多,但是《华侨日报》现在有不少东南亚以前的渠道,有homemart便利店的渠道辅助铺货可以更快的打开市场。

然后,《华侨日报》报社自身有印刷厂,那些破机器何宇不稀罕但是地皮还是不错的,东方印刷公司也可以从柴湾转移到九龙,也为中央厨房那边腾出了不少空地。

最后,《华侨日报》仅剩的那些员工何宇很看重,这些人经历过《华侨日报》的辉煌时期心中仍有那份执念,他们期待着《华侨日报》能够再创辉煌,这份有情有义的归属感也是何宇最看重的。

《华侨日报》从一份顶级大报没落成为二流小报,有一部分原因是因为《明报》垄断了大部分文学作家,公司没有及时的转型,这和员工也没有太大的关系。《华侨日报》的失败最终还是报社的掌舵者能力不行,没有与时俱进的眼光迟早也会被时代淘汰,报社老板的眼界决定了报社的发展上限。

何宇对《华侨日报》格外的满意,有现成的厂房和人才对何宇来说就足够了,技术对于东方印刷公司可是小意思。LFC餐厅的垫纸早就交给东方印刷公司来印制,采用最先进的计算机技术和最先进的印刷设备,员工对CAD软件也早已使用的滚瓜烂熟,计算机印刷不香吗?

至于报纸排版对于何宇来说不就是个笑话吗,《人民日报》、《京城晚报》、《南方日报》等等,国外的报纸何宇也是看过不少的,采用领先20年的排版也足以吸引眼球。

当然,报纸从竖版改成横版的话也是有不小坏处,人们习惯看竖版报纸,一旦看横版报纸的的话可能使众人难以接受。只能使大家慢慢强制接受了,报纸也不可能一下子就突飞猛进,什么事情都是一个循序渐进过程。

想想东方集团旗下的《东方日报》还是有些小激动的,对于别人来说的阻力对于何宇来说是完全不存在的。小说可以先连载《盗墓笔记》,作家还不是更容易,自己的名气在世界上可比金庸、梁羽生、古龙这些人牛逼多了。

科幻小说《三体》全球销量早已突破千万册,被翻译成三十多种语言出版,第一部和第二部达到2000万册问题也不是很大的;《肖申克的救赎》更是火爆的一塌糊涂,上市半年多被翻译成40多种语言畅销全球;唯一的一部言情小说《甜蜜蜜》,在东南亚销量也超过了300万册,其中三首歌曲更是被邓丽君翻唱火遍东南亚;写的电影剧本《忠犬八公》全球票房更是达到了1900万美元,隔两年重新上映播放,那票房突破2000万美元指日可待;为李小龙量身定制电影剧本《猛龙过江》投资额度就接近600万美元,更是联合哥伦比亚电影公司和派拉蒙一起拍摄。

何宇想着在文学领域的成就,哥这么牛逼还办不好一份报纸吗?千字一千这些作家不来吗?

第337章 收购《华侨日报》

6月9日,东方集团旗下员工也已经从昨天开始陆续接种疫苗,何宇带领保镖向九龙的《华侨日报》赶去。

“老板,王季清的个人信息也打听清楚了。四十年代的时候王家老爷子进入纺织领域,在香江混的还是不错的,在九龙也有不少工厂地皮,58年的时候算是进入了地产领域也是发了一笔横财,随后去世。王季清在1962年接受产业大力进入地产领域,可惜地产行情下滑于是购买了《华侨日报》为地产公司打广告,这几年的行情一直没有好转也在不停的变卖产业,王季清前几年摊子铺的有点大,现在也是有点入不敷出了,,,”

何宇听着王卫华的叙述不由得苦笑,都是炒房地产炒疯了,赚了一笔后想着赚更多。理想很丰满,可惜现实太骨感,最后也是坑了自己。不过,行情也就一年时间很快就会好转,度过了成为大亨,失败了香江也不会再有这号人了。

王季清在办公室焦急的等待着,这次终于又有人来询问《华侨日报》的事情,这次一定可要卖出去。

想起这个大坑,王季清很是无奈,本来买下《华侨日报》指望着做广告可以助力销售公司的房子,谁曾想连续三年时间事情不断,房价也是一直在下跌。

有自己这个前车之鉴在,也就没人愿意接手《华侨日报》,这几年报纸行业《明报》和《文汇报》靠着小说突飞猛进,可惜多次招聘作家也没人来投稿,报社和地产公司一样也都是半死不活的。

首节 上一节 120/734下一节 尾节 目录

上一篇:灵气复苏:须佐套大佛全都别想活

下一篇:返回列表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