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穿越架空 > 贞观俗人

贞观俗人 第676节

现在皇帝也正在干这种事情。

嘴上说的好听要搞世封之制,要亲亲贤贤的分封,但实际上呢,却又舍不得在中原分封,非要把人封到五岭之南,或是西南那蛮荒之地去。

什么世封刺史,野人王还差不多,关键是人家野人未必欢迎你去做王。

秦琅现在又是招兵买马,又要采购物资的,这前前后后花钱如流水,封地都还没有见到一面呢,这钱估计已经花了数万贯了。

李神通心里想,有这么些钱,直接去买田置地,难道不香?买奴隶建农庄办作坊搞商队,或者直接放贷收息,不香?

再不济,有这钱多买点胡姬美人,也爽啊。

总之,他是不会如秦琅这样去搞什么蛮荒封地的,封地应当是一种待遇福利,是有好处有进项的,而不是让大家自己掏钱又招兵又买马,还得自建城堡,又要移民垦荒,甚至还得为朝廷去攻打招安那些蛮夷们。

费尽巴拉的为什么呢?

在长安城里当个淮安郡王,还能兼职个卫尉卿,难道不比去天南海角的做个什么世封刺史野人王强百倍?

那武安州有啥?

除了碗大的蚊子,遍地的毒蛇猛兽,酷热炎炎,还有个啥?

这样的封地,世人皆说聪明的秦三郎居然还高兴的屁颠尼颠的,这怕不是聪明过头傻了吧?

秦琅看了李神通给的武器清单报价。

越看眉头越皱,刚才李神通说只比成本加价两成,可他怎么看怎么不觉得只加价两成,倒觉得这是加价两倍。

皇帝真是好心要支援他武器?

怎么他看着像是皇帝想要借此狠赚他一笔军火钱?

看了一圈,秦琅十分头大。

最后秦琅只打算先定一批箭支,这是消耗品,在岭南用处大,消耗也高,自制的话肯定不如买划的来,卫尉寺的箭肯定更精良,花费也更少。

他估算了下,自己现在有八百骑士武士,五百亲军私兵,一千三百人的军队,一人按一百支箭储备,都起码要十三万支箭,这个数量很惊人。

李神通的单子上能提供十几箭不同的箭支,各有特色,价格也不一。但无一例外,都让秦琅觉得有些偏贵。

但箭支是最不能省的,一百支都可以说是极低的储备,他觉得正常起码一人得准备十壶箭三百支才算充足。

“郡王,我挑这些基本款的箭支吧,就是这个价格能不能再便宜一点呢,你看我一次买二十万支!”

李神通呵呵一笑。

“三郎啊,这我们也是奉旨办事,也就是三郎你啊,要是其它人,谁敢想从我们卫尉寺武库中买装备?这价已经不错了,别人想买都买不着呢。你信不信,若是那些蛮夷酋长,胡虏首领们也能到我卫尉寺武库中买装备,不说其它的,就这箭,别说这个价了,就是再翻两三倍,他们都能抢着要呢。”

“人家突厥大汗的附离狼卫,都不敢说全能用上这么好的箭,每人除了一壶好箭,多数箭的箭头都还是兽骨磨制而成的呢。你看咱这箭头,精铁箭头,箭杆笔直,这每支箭上都用的是上等的鸟羽,这手艺,还不值这个价?”

卫尉寺做为大唐主管武器储备的主管单位,他们武库里储存的装备,确实是十分精良的。

军械监弓箭局做出来的弓箭,都是要接受严格检测的,每道环节都是经验丰富的工匠工人们制作生产,并有专人验收。

一旦检查出质量问题,可是轻则重罚,重则砍头的。

这种事情上谁也不敢大意,现在可不是混乱的隋末之时,如今朝廷对这些管的极严格。

秦琅无奈。

“那我先订二十万支箭,分别是这款这款还有这款和这一款,各一款·······”

李神通笑着让人记录秦琅挑选的箭支和数量,最后笑着道,“三天时间,三天后卫公把钱带来,武库随时交接,保质保量。若是卫公还有其它军械需要,只要不超过陛下所批的数量,我们都绝对保证供应。”

才订了二十万支箭,秦琅都已经肉疼无比了。

这养军队,还真是费钱,封地都还没见到呢,这钱已经如流水般花出去了,可这还只是刚开始。

一时间,秦琅都有些犹豫了,自己这步子是不是迈的太大了一些。

他决定,那八百骑士武士们,还是要坚持让他们自己置办装备,自己顶多是负责为他们到卫尉寺代购而已,否则还真吃不消。

自己只负责五百亲军私兵的装备,无疑会轻松不少。

第407章 地下城

相比起贵族豪强庶子们积极应募,秦家招募普通百姓却效果不好,一听武安州距长安五千里之遥,他们就立即把头摇成了拔浪鼓。

哪怕秦家派人下乡宣传,包了路上一切费用,并承诺到了封地后分给更多土地等条件,也打动不了他们,最后秦家只好又加上了一个安家费的条件。只要肯去武安州,按口给安家费,壮丁给十贯,青壮妇人和少年也给五贯,哪怕是老人孩子也给两贯。

这几乎等于是秦家花钱买人了。

但问津者依然很少。

最后无奈,秦琅只好去拜访了下京兆尹长孙无忌。

“我想请长孙公帮个忙。”

长孙无忌坐在光德坊京兆府衙门公房里,笑着招待上门的秦琅,对于这个外甥女婿不喊他舅舅倒也没在意,毕竟这是衙门公房之内。

“三郎你还需我帮忙?”

“缺人啊!”秦琅倒也不藏着掖着,今天来找长孙无忌,还是想跟京兆府合作一下。“如今武安州那块封地其实也让我进退两难的,但陛下之意不敢违,我也只好想办法了,可没有人一切都是虚的,空中楼阁!”

长孙给秦琅倒了杯茶,看到他那为难的样子倒还挺高兴,他是坚决反对世封之制的,因为按皇帝的计划,这世封之策推行之后,到时封臣就得就藩之国,得去为大唐守边卫疆,治理地方的,不可能还留在长安。

不仅他长孙无忌得离开长安这繁华之地,就是他家老小也都要离开长安到封地去,并且按世封制,无皇帝诏令是不得随便出封地,更别说回长安了。

人家长孙家族多少代的奋斗啊,从北魏到西魏再到北周再隋再唐,历经五朝了,好不容易才从塞外的游牧胡人,变成了中原名门,谁愿意再跑到南疆去做个蛮王?

首节 上一节 676/2347下一节 尾节 目录

上一篇:从雄兵连开始核平世界

下一篇:返回列表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