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穿越架空 > 贞观俗人

贞观俗人 第1190节

不过在后来洛阳、河北皆连平定之后,李世绩的地位却开始有些尴尬起来。因为李世绩在唐朝这边的备注,始终就是一方割据枭雄,他被李渊划分到幽州罗艺、江淮杜伏威这些人一个组的。

虽然归附大唐,但有地盘有人马,这些都一直是为李渊所忌惮的,所以李渊找机会杀了封吴王赐姓李的杜伏威,后来又把赐姓李的燕王李艺征调入朝,对于李世绩,李渊是高爵厚禄的赏赐着,却也一直很小心的提防使用的,对其的信任,跟秦琼程咬金这些较单纯的将军相差甚远。

而李世绩这人年轻时吃过李密火并的亏后,也谨慎小心的多,绝不轻易站队。在武德末年的太子秦王激斗之中,李世绩始终保持中立,这也让李世民对他心生不满。

所以贞观朝以来,李靖这样以往李渊李世民父子都有些防范的大将,最终都还是重用了,可对于李绩,却一直按在并州。

李绩已经在并州呆了六年了,虽然说并州地位重要,李绩能以并州大都督府长史之职,久镇并州十分难得,但如李绩这样在武德初,就已经在军界排名前几的大将,到现在一直都不挪窝,也充分的显示其处境的尴尬。

李靖都已经封公拜相风光一轮,然后以一品衔的开府仪同三司致仕退休了。

李绩虽然在新皇即位后立即把世字去掉,可到现在本品也仅是正三的金紫光禄大夫。

当年的瓦岗三巨头,现在死的只剩下他一个,瓦岗出身的众多兄弟,许多都成了公侯大将,可李绩六年没变动一下。

这个尴尬处境啊。

而秦琅知道,历史上,李绩在并州一呆就是十六年啊,整整呆了十六年,皇帝就好像完全忘记了李绩一样。

直到李世民都快死了,他好像才想起来这么一个人,让李绩开始担任新太子李治的辅臣。

整个贞观朝,李绩真的很独孤寂寞,他的第二春是在高宗李治时期才到来,当时开国大将,除程咬金外,大多已经凋零,唯李绩年轻又能打,特别是在山东集团里的资历威望,让李世民晚年安排他辅佐李治,以平衡国舅长孙无忌的关陇集团。

说到底,李绩还是被李世民猜忌提防的,谁让他又能打还年轻,最关键的是以前是当大哥的,皇帝潜邸班子里最能打的那批人,几乎都曾是李绩的小弟部下。

天无二日,大哥也没有两个,李世民要当大哥,李绩自然只能一边晾着,尤其是他在玄武门的表现,更让李世民对他不信任。

“李绩在并州镇守表现挺不错的,估计不会入朝,这御史大夫,我看十有八九还是张亮。”

秦琅得出这个结果,张亮是皇帝心腹,张亮是草包将军,所以张亮可能要调去御史台。

“那老师是不是可以再回去任兵部尚书?”承乾问。

秦琅却是摇了摇头。

弹劾案还才刚开始,哪有这么快得出结论,估计御史台这次也不会轻易收手,不管最后结果如何,一时半会还不出结案,所以他复相也不可能。

至于兵部尚书这个职务,秦琅相信李世民肯定还是更愿意交给自己的心腹的。

秦琅虽也是皇帝心腹,但不是那种真正的贴心人。

最有资格当兵部尚书的应当是李靖或秦琼,要么柴绍和李孝恭,可皇帝恰恰不可能再让他们当兵部尚书。

皇帝用人,可不是看谁最有本事,而是看谁最符合他的利益。

代国公李靖、观国公杨恭仁,都在忙着收拾行李,要前往陇右封地就藩,其实秦琅也想南下安南封地一趟,可惜他现在被弹劾期间,不太适合离开京师。

管他谁当御史大夫,谁当兵部尚书吧。

虽然嘴上这么说着,可秦琅还是进行了一番暗里活动。

朝堂上暗流涌动,长安城的百姓们却都看花了眼,实在是变化太快,先是秦琅罢相,接着是房玄龄罢相,然后宰相长孙无忌去西域镀金失败,也跟着被罢相,然后就镇守西域。

再接着新任御史大夫韩仲良翻车了,免御史大夫外放扬州大都督府长史。

侯君集加阶光禄大夫,授吏部尚书,加参预政事衔,复相。

兵部尚书张亮迁御史大夫,仍参预朝政。

鄂州都督尉迟敬德征召入朝,拜兵部尚书,参预朝政。

原扬州长史李袭誉入朝,授御史中丞,侍御史崔仁师升御史中丞。

兵部侍郎崔敦礼出使海东四国回京。

连向来嚣张跋扈的尉迟老黑都拜相了,长安好多人这才想起来,原来这老黑还活着啊,大家都快把他忘记了。

侯君集、张亮、尉迟恭拜相,房玄龄、长孙无忌、秦琅罢相,三进三出,这变化让人眼花缭乱,看不明白了。

第740章 书接上回

秦琅觉得李世民是个杂耍高手,两只手里能同时倒腾十几个球,却能保证球不落地,虽然看着惊险,可皇帝却稳稳当当。

转眼间,停职在家已经三个多月。

夏天在一场场细雨之中悄然离去,桂花飘香,秋天来了。

平康坊,大戏院楼上。

秦琅和房玄龄在喝茶,两人现在偶尔也会相互拜访一下,有时秦琅甚至会拉着房玄龄到平康坊听书看戏喝茶。

这生活倒确实悠闲,反正没有职务在身,御史台也没有人紧盯着他们。自韩仲良去职,张亮改任御史大夫后,御史台的办事效率明显不行。

秦琅和房玄龄的弹劾案迟迟不能结案,那边李玄道案却是越查越大,已经牵连进去十几位三品以上重臣,至于三品以下的就更多了。

皇帝一直没有下旨要结案,于是这个案子只能深挖下去。皇帝甚至已经开始掀起一轮全国性的反腐败调查。

长孙顺德晚节不保,若仅是赵案收的那几千亩地还好,可是随着调查深入,长孙顺德被查了个底掉,尤其是镇抚司等几大特务机构全面插手后,长孙顺德脸面全无。

最后还是长孙皇后再次出面,向皇帝求情,希望能够留些脸面。

于是皇帝下旨,追夺长孙顺德历年贪污受贿的钱财、土地、奴隶、姬妾等,削去镇军大将军阶,夺去其薛国公爵位,世封以及一千户实封,令长孙顺德回洛阳老家反高官孙顺德被一撸到底,好不容易挣来的一千户实封薛国公,和陇右的世封封地都没了,除籍为民,成了一个普通的老百姓。

好在长孙家的产业没动,只是追回了他贪污受贿的那部份。不得不说,做为皇后的族叔,长孙顺德的结果还是不错的,当年李渊给的免死金牌也被收回去了,算是折抵过了。

刘弘基的下场要好点,他的情况没长孙顺德那么严重,经过各司调查后,李世民对他法外开恩,免去他卫尉寺卿之职,将他由任国公,改封为夔国公,一千户实封和世封地都给予保留,皇帝进授他辅国大将军之武阶,许他致仕,出京就藩,俸禄待遇依然保持不变,不用减半。

毕竟刘弘基当年跟李世民关系极好,出则连骑,入则同榻,这也是刘弘基三次仕途跌倒了,头一次是随李世民攻薛举,浅水原大败,事后为李世民背了锅,除爵免官。不久后起复,但又牵连到李孝常和长孙安业的谋反案中,再次除爵免官,去年才再次起复,结果又栽了。

首节 上一节 1190/2347下一节 尾节 目录

上一篇:从雄兵连开始核平世界

下一篇:返回列表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