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穿越架空 > 穿越水浒之西门大官人

穿越水浒之西门大官人 第827节


至此,驻守平夏城的一千多西夏军全军覆没。

刘锜与马扩不是要借攻取平夏城之势,逼迫李察哥退兵,以解渭州城之围么?怎地如今却不放一个逃兵去通风报信?

因为就在平夏城南,还有一个灵平寨。刘锜和马扩统率楚军占领平夏城后,料那灵平寨中的西夏守军必会望风而逃,南下镇戎军报信。

刘锜砍下仁多慕义的首级,带领手下进入平夏城,与马扩胜利会师。

随后,刘锜与马扩一边加固城防,防备西夏军反扑,一边派得力军校返回顺德军,向楚军的熙河军、秦凤军、泾原路报信,告知他们刘锜军收复平夏城的军情。

此外,刘锜还派人向东穿过镇戎军,去向原州和环州守军报信,让他们一起夹击镇戎军,将李察哥军困于渭州。

当刘锜的信使还在爬山涉水时,渭州境内楚、夏两军已经打作一团。

王进军的前锋韩世忠领兵五千沿泾河而上,在潘原县境内遭遇了西夏军的阻击。

韩世忠不待王进军中军大队赶到,就向西夏军发动了进攻。

两军在泾河河谷中血战了一个时辰,韩世忠跃马挺枪,在西夏军中杀进杀出,锐不可当。

西夏军节节败退,将韩世忠引到了城北的泾河支流小芦河畔。

突然间,杀声四起,埋伏在周边山地中的西夏军一起杀出,将韩世忠军团团围住。

第一千章 强化的西夏军

韩世忠遭遇伏击后,被数倍于己的西夏军包围,立时陷入了苦战。

饶是韩世忠武艺高强,此时也难以领军突出重围。

战场上箭矢如雨,骑在马上的韩世忠胳膊中箭,不得不下马步战,指挥手下结成圆形阵,举着盾牌抵挡箭雨。

于此同时,韩世忠军利用装备的神臂弓,大量射杀着冲上前来的西夏军。

让韩世忠惊讶的是,这支包围韩世忠军的西夏军,竟然也如同楚军一般装备了重甲和强弓硬弩,使用的是与楚军近似的战术。

一时间,双方都用强弓硬弩对射,倚仗重甲厚盾防护。

韩世忠还不知道,与自己对敌的,是经过西夏国晋王李察哥改造的“步跋子”军。

晋王李察哥是西夏国主李乾顺同父异母的弟弟,从小天赋异禀,力大无穷,年纪轻轻就已经能轻易拉得动二石多的劲弓,而且射出去的箭可以轻易洞穿重甲。

在宋夏战争中,有一次西夏军战败,宋军紧追不舍,年仅十四岁的李察哥一箭射掉宋将的军旗,惊退了追击的宋军。

自那一战后,李察哥威震全军,年少成名。长大后,李察哥在西夏军中的地位就如同完颜宗翰在金军中一般,成了全军景仰的英雄。

西夏国国主李乾顺因此将兵权都交给了自己这个出色的兄弟。

因为此事,还引发了拥戴李乾顺上位的西夏军名将仁多保忠的不满。

仁多保忠军功卓著,认为应该由自己担任西夏军大元帅,耻于听命于李察哥这个黄口小儿。

西夏军将帅不合的消息被当时宋朝执政的宰相蔡京得悉,蔡京趁机施展离间之计。

蔡京让边疆守臣派人秘密联络仁多保忠,许以高官厚禄,让他叛夏归宋。

结果不知是有意还是无意,宋军派出去的间谍行事不密,在半途中就被西夏军抓获了,向西夏国供述了自己的使命。

西夏国国主李乾顺得知宋朝要策反军中大将仁多保忠,大吃一惊,立即解除了仁多保忠的军权,将他软禁在了国都兴庆府。

虽然事后并未查出仁多保忠叛国的证据,但西夏国国主李乾顺也不敢再用仁多保忠为将。

西夏军中的老一代名将仁多保忠从此沦为闲人,退出了历史舞台。

当时宋朝还有人不理解蔡京的举动,认为宰相蔡京企图招降仁多保忠是异想天开,不切实际。

然而宋军只付出一个间谍的代价,就扳倒了屡屡战胜宋军的西夏名将仁多保忠,还有甚么不合算的呢?

有的时候,真未必是“当局者迷,旁观者清”啊!

老的英雄仁多保忠倒下了,西夏军新的偶像李察哥却立了起来。

李察哥上任后,大刀阔斧地对西夏军进行了改革,向国人证明了他比老将仁多保忠更适合担任大元帅之职。

在研究总结了西夏军败给宋军的战事后,李察哥认为,自古打仗都是步骑并用,西夏虽然有“铁鹞子”可以驰骋平原,有“步跋子”可以跋山涉水,但一遇到“陌刀法”,“铁鹞子”就难以施展,如果碰到“神臂弓”,“步跋子”也会溃败。

所谓“陌刀法”,是唐朝大将李嗣业所创,用长刀步兵对付骑兵的一种战术。

宋军虽然没有装备陌刀,但是装备了斩马刀、麻扎刀、长柄大斧等类似于陌刀的步兵重兵器,继承了唐军的以步破骑战术。

关于宋军如何对付西夏人的平夏铁鹞子,有这么一段记载:

“又步兵之中,必先择其魁健材力之卒,皆用斩马刀,别以一将统之,如唐李嗣业用陌刀法。

遇铁鹞子冲突,或掠我阵脚,或践踏我步人,则用斩马刀以进,是取胜之一奇也。”

李察哥认为,西夏军常常败给宋军的原因在于西夏的军队只会因循守旧,用老办法打仗,却不懂得变通,很难应付战场瞬息万变的情况。

党项人向来弓弱矢短、射技不精,在遇到宋军的神臂弓时常常落入下风。

因此,李察哥在西夏军中挑选身强体壮的番汉壮勇,教他们使用强弩和盾牌,用宋朝人的长处来弥补西夏人的短处。

李察哥不愧是一个军事奇才,年纪轻轻就能透过两军交战看出西夏军的问题所在。

事实上,西夏自李元昊之后,在战场上的表现一直不如人意,其根源就在于他们只知道用李元昊时期的老战法打仗,而不知创新。

然而李元昊手中屡战屡胜的战法,数十年后还能百试不爽吗?

与西夏军相反的是,宋军在长年与西夏作战的过程中逐渐发现了西夏军“铁鹞子”和“步跋子”的弱点,找到了克敌制胜的法宝。
首节 上一节 827/913下一节 尾节 目录

上一篇:重生大唐当奶爸

下一篇:互金巨子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