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穿越架空 > 我的1979

我的1979 第330节

  于德花指着总工说,“这是总工程师,朱国豪先生。”
  李和也伸出手说,“谢谢!喊我李和就可以。老家皖北。”
  “你是中国人?”朱国豪说完,总感觉措词有点不对,又补充道,“李董事长是内地的?”
  李和笑着说,“如假包换。拿身份证给你看看?”
  “不用!不用!”朱国豪说完又有点激动了!这算不算中国人自己投资、自己建造的第一个摩天大楼!
  这上升到了另外一个高度!
  意义完全不一样了!
  他继续问,“李董事长,你刚才说的什么风阻尼器?这个真的没听说过。”
  一个工程人员没有听过这个,他真的有点汗颜。
  “没听过?”李和皱皱眉头,感觉有点不可思议,难道这个时候风阻尼器还没有在摩天大楼上有应用?他问,“桥梁上阻尼器知道嘛?”
  阻尼器,是以提供运动的阻力,耗减运动能量的装置。
  利用阻尼来吸能减震不是什么新技术,在航天、航空、军工、枪炮、汽车等行业中早已应用各种各样的阻尼器减振消能。从二十世纪七十年代后,人们开始逐步地把这些技术转用到建筑、桥梁、铁路等结构工程中,其展十分迅。
  特别是有五十多年历史的液压粘滞阻尼器,在美国被结构工程界接受以前,经历了大量实验,严格审查,反复论证,特别是地震考验的漫长过程。
  朱国豪笑着说道,“李董事长,你说的是减震器吧?”
  “对的。”李和恍然,大概名称叫的不一致罢了。
  朱国豪说,“于先生目前选定的中标单位是一家加拿大的公司。他们只是给了一个初步设计图,完整的图要到等到元旦了。而且我们
  跟加拿大的设计师交流过,他们没有提过什么减震措施。”
  李和摇摇头说,“必须有风阻尼器。”
  有或者没有,在舒适度上,完全是不同的体验。
  他还是详细的给朱国豪解释了一遍风阻尼器的原理。
  阻尼器并不是什么高大上的东西,实际上就是用一个质量块和吊索构成一个巨型复摆,它与主体结构的共振,能消减大楼晃动。后来稍微复杂点,也就是采用电涡流技术的阻尼系统用于减少质量块的振幅,消耗风振输入能量。
  朱国豪大为震惊李和在力学上的造诣,竖起大拇指说,“你真的是这方面的专家!”
  平松傲气的说,“我们老板是物理学的教授!”
  
365、疑难
  
  “教授?”朱国豪大为震惊,他不是没有见过年轻的教授,三十不到的教授真的是一抓一大把,许多在重要岗位上担任领导职位,或者在重大工程身上担任总工,甚至在许多工程中从总工到普通工程师都是同班同学也不是稀奇。
  他只是惊讶于李和大资本家的身份居然还隐藏着教授的身份,这就很令人惊讶了!
  虽然这两年教授学者嚷着下海的很多,可是真正的像李和这样的随便投资几亿美金的真的是没有见过!
  不要说他和旁边的一拨人都震惊,就连一直跟李和接触的吴淑屏都是满满的惊讶!
  她也从来没有想过李和还要教授这一层身份!
  “我们老板还是京大的教授!”平松很欣赏周围人这种表情。
  “李教授,失敬!失敬!”京大教授不至于让他惊慌失措,他自己本身就是一个教授,可是三十岁不到的京大教授,足以让他在专业度上表示认可了。
  朱国豪这次是更兴奋于与甲方有了共同的语言,每次与于德华的沟通是太累了!有了专业人士一起参与,以后沟通就方便多了。
  李和一边跟他握手,一边笑着说,“什么教授不教授的,那是老黄历了,现在是已经从学校离职,到处逐着铜臭味呢。”
  在他的心里,其实还是有得意的,自然认为一个教授比一个商人来的有格调多了。
  “都是为社会主义添砖加瓦,何来高低!”朱国豪赶紧吩咐人给李和等人倒茶,然后才继续问,“李先生,减震措施我们在桥梁工程中是经常使用的,可是在高层建筑中,我们虽然有听说过,可是用的很少,你也知道,我国当前现状,我们并没有高层建筑的施工案例可循。”
  李和笑着说,“悉尼的centerpoint塔不知道听说过没有?”
  悉尼塔运用的就算调频质量阻尼器,他以前在课堂上做力学分析的时候,也给学生介绍过,他只是没有想到这些朱国豪这些人会不知道。
  朱国豪说,“自然知道,南半球最高的建筑,我们做案例分析的时候,自然没有少研究。这个建筑上是有一个40吨的辅助质量。”
  不等李和说话,突然恍然大悟道,“日苯的osaka水晶塔好像也是顶端的水箱作为单摆TMD!”
  “对的,还有加拿大国家电视塔,也是这个结构,这个建的更早,是70年代的建筑。不过只是单摆。”李和继续说,“真正有创新意义的是悉尼塔,悉尼塔高304米,它本身就能抵抗狂风的袭击,也能抵抗强烈的地震。应该是世界上第一个运用调频质量阻尼器的建筑。所以本身并不是什么高深的技术。咱们浦江的材料所不是有个减振技术事业部吗?这方面他们的技术应该是在全球都能排的上号的。”
  朱国豪疑惑的问,“李先生,这是一个军用研究所。”
  他不知道李和从哪里听说的。
  “哦。”李和一拍脑袋,把这个给忘记了,此时应该还没有转为民用!他好像知道的太多了!只能用笑掩饰尴尬道,“只是略有耳闻,经常在期刊上见到他们的一些研究成果。”
  这次轮到朱国豪尴尬了,本地的期刊他居然没有读过,居然还没有外来的和尚会念经,只得讪笑着说,“我们的工程已经列为国家的重点工程项目,我可以去材料所那边打听一下。”
  “不着急。”许多新技术需要一系列专家论证、调研、可行性研究、以及经过初试、中试等大量试验后才能运用。李和继续笑着问,“基坑的支护体系,这个目前是怎么设计的?”
  地下工程的超大超深面积的基坑堪称国内软土地基中地下建筑工程之最。
  朱国豪从一堆的图纸中翻出一张图,指给李和看,然后说,“今天下雨,都停工了,我就不带你看现场了。按照美国的设计师的要求,开挖面积接近两万平,开挖深度接近20米,原设计是采用地下连续墙斜拉锚方案,并且在搭接部分设6道拉锚,裙房部分设置4道拉锚。但是根据浦江地下层的实际情况,我们优化了一下。想采用对基坑分而治之的混凝土支撑的方案,即整个基坑设3道支撑,在主楼部分设第四道支撑。主楼部分与大坑之间暂由临时钢筋混凝土排桩分开,先将主楼基坑施工到底。李先生,就是这个图,你看看。”
  他终于找到了畅所欲言的感觉,所以有什么说什么,专业术语说出来也不怕对方听不懂。每次跟于德华聊天简直鸡同鸭讲,聊不到那么透彻。
  李和点点头,继续问,“目前还有什么困难嘛?”
  朱国豪说,“于先生先后委托了美国、德国、加拿大和国内科研机构或大学做了十多项试验,召开了几十次国内外专家咨询会、审查会、论证会、鉴定会,作聘请专家教授方面,每次都千方百计聘请到最具权威性、最有发言权者,大部分问题都是可以解决的。但是由三航局负责的钢管桩试打、试送、试压试验目前迟迟没有结果,桩型、桩长等争论不解决,我们还是没法正式开工。而且国外设计师对我们作为总包不是太认可。”
  由国外设计师负责的建筑、结构和机电系统设计,大量采用当今世界最先进的设备、材料和技术,对项目管理提出更高、更新的要求。
  对于由浦江建工作为总承包商,提出质疑很正常。
  “这个我来负责。”李和想到了刘波这货,还是要求到他手上,实际上他不想求这货,他继续说,“你们是总承包商,是全过程承包方式,我的建议是在国际上还是要寻求分包商,除了基础底板以上的所有结构工程外,建筑、给排水、消防、装修及室外工程都可以向全球招标,折其优而用之。在这个过程中,咱们也可以在里面学习一下。”
  朱国豪高兴地说,“李先生,你说的是真的?”
  李和点点头,笑说,“当然是真的。不能做坐井观天,我们也要学习发达国家的经验。而且我还有一个建议,咱们这项工程的信息量大、范围广,针对这种情况,在施工管理过程中,我希望尽快采用计算机技术。财务管理、合同预算、人事档案管理、施工计划管理、施工方案的设计和编制、施工翻样图的绘制、深化图纸的设计都可以采用计算机管理软件。”
  朱国豪高兴的站起来说,“李教授,咱们真的想到了一块了!”
  工程项目部大堆大堆的图纸,大堆的资料,哪怕有索引,找起来也不是那么简单的。
  
366、展尽黄金缕
  
  李和不顾大雨,还是要到施工现场去看看,道路因连日降雨变得泥泞。雨水多,下水管排水不畅,涌出的黄水积滿路面,泥泞斑驳。大型施工机械无法进场。
  工地上的周边堆满了大大小小的土堆,中间是一个超大的水坑,原本就有水的基坑变成了白茫茫的一片。哪怕基坑周边设置了挡水坎,表面做了抹灰压光处理,但是还是挡不住雨水进入基坑。
  虽然此时已经停工,但是还是有不少的工人。
  工人们正在周边挖水沟,不停的挥舞着铁锨,脸上淌下的分不清是雨水还是汗水。
  旁边有十几台柴油机在不停的抽水,嗡嗡的作响。
  朱国豪介绍道,“这里是冲积平原,由长江携大量泥沙在出海口堆积而冲击而成的,所以脚下的土地中含水量很高,还而且旁边就是黄浦江,基本一铲子半铲水。”
  他皱起了眉头,明显有压力与担忧。
  “没绑密目网?”基坑四周设置了扣件钢管栏杆,并采用扣件和钢管搭设爬梯,供施工人员上、下基坑。但是并没有常见的密目网,这令李和有点诧异。
  朱国豪笑着说,“我们这里都是老员工,有很多年经验的。”
  李和摇摇头说,“安全措施一定要做好,坠落物一个不慎掉了下去,毁了的不只是一个人,有可能是一个家庭。如果预算不足,我们会随时追加预算。这个我希望借鉴日苯同行的经验,必须遵守安全施工法规、制度,严格执行各专业操作规程。”
  不用讳言,日苯人在安全规范上,确实做得让人无话可说。
  “够了。够了。资金完全充足。”李和认真的态度,不得不引起朱国豪的重视,他笑着说,“我们着手改进安全施工规范。这个你放心。而且我们本来就有安全培训,只是现在工期非常紧,我们一般是白天施工,晚上搞培训,这几天下雨,我们就把培训改在白天了。”
  李和的到来引起了浦江建工集团内部的骚动,他们原本以为于德华于总经理是大老板,没有人想到还能冒出一个董事长,许多人还是能分清楚总经理和董事长的差别的。
  在大众的印象里只有合资公司才会设置董事长和总经理这样的双职位。
  建工集团的总经理张培林决定亲自上门拜访。
  当初远大集团作为业主,力排众议,让建工集团做总包,让建工集团上下感激不已。
  在目前的状态下,市场与业主都不认为建工集团具有这种总承包的能力,这并不是对其苛刻和轻视,而确实是历史现状。
  比如目前在建的最高的由美国人投资的164米高的波特曼大酒店是由日苯鹿岛总承包,而建工集团只承担了土建和安装的分包。
  再比如由日苯野生证券投资的花园饭店,建工也仅仅是负责土建和安装分包。
  还有不少的著名建筑并没有总承包,是靠着业主的直接分包来建造的。
  这些历史形成了一个概念定势:凡五星级酒店和超高层建筑的总承包只能由发达国家的著名总承包公司来承担。建工局改制而来的建工集团急需要得到市场的认可!
  所以远大集团的做法无疑于雪中送炭!
  李和正在跟于德华等人在大厅吃早餐,已经死磕了四个茶叶蛋,这还是特意出去买的。于德华这阶段算是悠闲了,所有的事情都有李和做决策,他少死了多少脑细胞,不过他还是不愿意回港,在这里他得到的是上帝般的待遇。
  至于回港,天知道到底有多少纺织业同行想搞死他!
  他现在基本算是犯了众怒,行业格局没有厘清之前,他还是安安稳稳的在这里待着为好。
  为了躲避李和吃人的眼光,他忍痛把他的性感的生活秘书打发回了香港。而身边只留下了一个吴淑屏这样的工作秘书。
  李和说,“回香港你爱怎么玩我都不管你。但是在内地,生活作风问题最好端正了。”
  于德华正要答话,却看见了张培林一行人进来了,他也笑着站起身迎接。
  “欢迎,欢迎,早饭吃了没有,一起吃吧。”
  张培林躬身道,“于经理,听说,贵集团的董事长莅临指导,实在有失待客之道,这次特意来拜访一下。”
  “客气了,客气了。”于德华指着已经站起身的李和继续道,“这位是我们集团李董事长。”
  李和伸出手道,“谢谢,请坐。”
  张培林熟稔的道,“听说李董事长是教授下海的,我老家是苏北的,咱两家还是挨得很近的。”
  “那是很近。”李和一边招呼服务员上茶,一边笑着应道,“皖北的。是离你们很近。”
  张培林感慨道,“真没想到远大集团的董事长是内地过去的,真是让人意想不到,实在可敬啊!”
  李和笑着说,“应该这么说,香港的大富豪有几个不是内地过去的,再说香港的中资公司没有一千家也有九百家了。所以这些实在不足外人道。包括近前的荣家父子,也是大家耳熟能详的。”
  为了发挥香港的窗口作用,国家在香港成立了一大批的中资公司。包括像华润、中银、中信、光大国际及招商局这五大中资集团。
  其中最有名的就是荣家了。
首节 上一节 330/1115下一节 尾节 目录

上一篇:重生之大梦七年

下一篇:重生大唐做可汗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