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科幻竞技 > 三体:史上最称职的面壁者

三体:史上最称职的面壁者 第221节

  它们背后的数据线是专门定制的,因为现在早已经是无线时代,不定制的话根本没地方生产了。

  这些数据线非常细,而且很牢固,总共有五公里长,可以进行初步的探索。

  有个机器人尝试着发射了无线电信号,发现在“黑方”内部,依旧无法实现无线电通讯。

  这就非常麻烦了,或许以后的探索工作,要一直扯着这些数据线。

  不过工作人员却说,可以试试中微子通讯或者引力波通讯,不过这些设备都比较大,没办法装备在机器人身上,只能在之后的探索中再试了。

  黑方的内部通道非常平坦,有五六米高,十几米宽的的样子。

  机器人队长,一直开着紫外线灯,在通道的四壁上有许多粗线条组成了一个个正方形或长方形。

  这些长方形又组成了一个个或复杂或简单的图形。

  而通道两侧,则有一个个房门一样的方框,似乎两排都是房间。

  走了大概一公里的样子,前路到了尽头,在前方出现了两个通道。

  机器人探索小组选定了一个方向,再次走出一段距离,又到尽头。

  就这么转了好几个方向,姜宇等人看到了一个大厅,在大厅的正中央从上方垂下来了几条线。

  还没等大家惊讶,有人便发现机器人探索小队竟然回到了入口处。

  工作人员复原了机器人的路径,发现它们行走的路径是一个棱角分明的多边形。

  这样的路径很不合理,因为这样会浪费大量的空间,但是细算一下,这个路径对空间的利用度又挺高。

  这个矛盾之处,大家没来得及做详细的讨论,而是商量了一下,决定让机器人打开一个房间,探索房间内的情形后结束第一次探索。

  机器人小队,选定了一个离入口最近的房间打开,这个房间的地面上,是一个个灰黑色的凹槽,而天花板上对应着一个个的灰黑色的铜钟型的罩。

  指挥室的工作人员猜测,这些罩之前应该是在凹槽上的,两者共同组成了一个封闭的环境。

  看着眼前密密麻麻的凹槽,黑方人是处于什么目的,制造了这么多封闭的环境?

  好在一个目之所及的角落处,有一个罩还扣在凹槽上。

  几个机器人立即靠拢过去,灰黑色的罩竟然并没有遮蔽大家的视线,可以看到玻璃罩中有些淡黄色的不明液体,它与石槽之间严丝合缝,那些液体没有泄露半分。

  淡黄色的液体中好像有东西,只是看不真切。

  指挥室里的人望眼欲穿的看了一会儿,正要准备让机器人再靠近一点的时候,罩里面的东西突然飘了过来。

  姜宇等人吓了一跳,淡黄色液体中的东西竟然是个人!

  更准确的说那是个孩子,看那的样子有七八岁,只是下肢没有发育好,腿脚像是婴儿时期的模样。

  看清楚罩里的东西后,大家都愣住了,尤其看到那个畸形的孩子皮肤惨白,闭着眼,就跟在熟睡中一样,大家就觉得这个房间里有种说不出的诡异。

  接着他们又看向一排排空空的凹槽,这些凹槽里之前盛着什么?也是人么?那些人都去了哪里?

  紧接着,姜宇、吴铮等几个知道内情的人立即想到,这里可能就是黑方人当年“生产”人类的地方。

  这里面的人类在“成熟”之后,黑方人就往这些的大脑里传输了自己的意识,一些披着人类外皮的黑方人就出现在了地球上。

  吴铮命令机器人,看能不能打开这个罩。

  机器人努力了半天,这个罩纹丝不动,只好作罢。

  第一轮探索在此结束。

  在机器人探索小队的返程途中,指挥室里的工作人员迅速对该次探索,做了初步的总结:

  1、黑方人的视觉器官绝对跟地球人有区别,它们视觉范围内的射线,应该以紫外线为主。

  2、黑方人的几何算法跟人类有所不同,但是效率却很高,所以才得到了那些通道乍一看似乎很浪费空间,但是稍一计算就会发现,空间的利用度很高的矛盾。

  3、“黑方”里应该没有智慧生物了,虽然内部的走廊里干干净净,连一点尘埃也没有,但是并没有发现智慧生物活动的线索。不然长达一个多小时的探索,怎么样也会找到一点生活痕迹。

  4、“黑方”里的智能系统可能已经很虚弱,起码探索小队在“黑方”里转悠了这么长时间,并未遇到任何阻拦。

  机器人探索小队在返回途中,从大厅搬出来一个不大的正方体,算是这次探索行动的收获。

  研究人员将其命名为“1号正方体”,并立即展开了研究工作。

  姜宇干脆住在了黑方城,静等关于1号正方体的研究成果,以及第二轮探索。

第337章 “黑方”的对话请求

  两天后,“1号正方体”的初步研究成果,送到了姜宇的手里。

  可以证实它是一个有内在结构的物体,并不是实心的。

  但是用电能去刺激它,只能得微弱的反应,并不能完全将其激活。

  有可能“1号正方体”使用的能源并不是电能,如何激活,有待进一步的研究。

  另外一种可能是,“1号正方体”已经损坏,无法继续使用,所以只有微弱反应。

  姜宇突然想到了一个很重要的问题,立即叫吴铮等人来开会:“现在我们并不知道‘黑方’为什么‘瘫’在这里,但不排除是因为它缺少能量的缘故。”

  大家都是聪明人,一下子就明白了这其中的关键。

  吴铮道:“如此说来,我们不能把高能量物质,送入‘黑方’当中,也不能向‘黑方’里输入大量的能量。”

  姜宇点点头:“对,它最好一直瘫在这里,供我们研究!”

  紧接着对“黑方”的第二轮探索开始了,研究小组利用“黑方”上一个最大的入口,向“黑方”内部送入了一个中微子信号发射器。

  启动该设备后,大家都松了口气,中微子信号在“黑方”里畅通无阻,只不过该信号还是没办法突破“黑方”的外壳。

  不过这已经为后续的探索打下了基础,只需要在“黑方”内外各放置一个中微子信号发射器,然后用特质的光缆将两者链接,就能实现“黑方”内外的实时通讯。

  只要“黑方”内部有了无线信号,那么就可以通过放置大量的微型探测器,来绘制“黑方”内部的地图。

  这个绘制过程需要用两天时间,姜宇看了半天,觉得没什么意思刚要回去休息,却有了重大地发现。

  其中一个探测器,在一条走廊里发现了两具骸骨。

  这些骸骨一看就是人类的尸骨,像是沙漠里的干尸,看上去有些干瘪。

  但是肌肉和皮肤保存得比较完整,没有太多腐烂的迹象。

  “黑方”里为什么会有人类的骸骨?

  而且紧接着,那个探测器又在前面的走廊发现了一堆尸骸,他们死亡之前应该是剧烈地挣扎过,绝望的表情还能从他们干瘪的脸上看出一二。

  指挥室里的人都有些蒙圈,怎么会有这么多人死在了这里?

  讨论了一番之后,大家认为,这应该是“黑方布文卷”里面,提到的失踪了的一百多个族人。

  紧接着大家深觉后背发凉,据“文卷”里记载,那次事故不光失踪了一百多个族人,还有一名“缔造者”失踪!

  也就是说有一名黑方人,成功返回了“黑方”!

  他在哪里?

  他还活着么?

  大家顿时觉得,“黑方”似乎没那么老实,它的内部似乎蕴含着巨大的危险。

  随机姜宇下令,暂时只派机器人进入“黑方”内部搜索。

  紧接着,吴铮组织了两百多个机器人,进入“黑方”把所有的尸骸都带了出来。

  由于“黑方”被打开后,涌入了大量的氧气,尸体运出来的时候已经开始发黑。

  经过简单的DNA比对,这些人果然跟“黑方遗迹”里发现的尸体的基因高度契合,几乎可以断定,这就是“文卷”中提到的失踪的那些族人。

  为什么他们如此深入的进入了黑方,却死在了这里?

  “缔造者”在这些尸体当中么?

  如果其中一具尸体属于“缔造者”的话,应该是有迹可循的,毕竟那是一个有几千年甚至上万年寿命的人,做个碳14应该就能找到他。

  不过这么多尸体,需要些时间辨别。

  就暂时假设他没有在这些尸体当中,黑方周围要保持一级戒备!黑方城里要加强安保工作!

  用了两天时间,十六个探测器终于把内部通道都转了一遍。

  当“黑方”内部的立体模型呈现在人们眼前的时候,可以用错综复杂来形容,每一层都是相通的,道路七拐八拐,如果后续地探索当中没有导航的话,应该很容易迷路。

  同时大家发现,几条主要的通道,都通向“黑方”的正中位置一个不大的长方体区域。

  可是这个长方体区域却打不开,好像通道到这里戛然而止了一样。

  大家猜测这个区域应该是“黑方”的核心区域,如果“黑方”的智能系统还“健在”的话,一定在这里面!

  因为一直没有遇到什么危险,于是紧接着开始了第三轮搜索,这轮搜索是准备打开所有的房间,看看房间里都有什么。

  这次搜索一开始,工作人员立即发现,有的房间是可以被打开的,而大部分房间则根本打不开!

  姜宇猜测,要么是“房门”坏了,要么“黑方”的门是有权限的,这些探索机器人作为“外来者”可以打开一些无关紧要的房间,但是一些重要的房间是打不开的。

  第三轮探索更慢,没个十天八天不可能结束。

  姜宇盯着看了两天多少有些坐不住了,他发现了一个现象,到目前为止,“黑方”里还没有发现任何一具黑方人的尸体!

  而且“黑方”的动力系统显然已经无法供能了,这些门打开的动力来自哪里?

  还有那些大小不一的正方体和长方体,它们到底该怎么用?

  房间一个个被打开后,发现了海量的正方体和长方体,它们有的堆在一起,有的散落在房间里或者走廊里。

  难道黑方人的所有工具,就是这些正方体和长方体么?

  越是探索,疑问反而越多了。

  在第三轮探索进行的第八天,姜宇怕自己的焦虑影响到大家,便一个人在自己的房间里踱步。

  刚走了两圈,三号便打开门道:“有重大发现!”

  姜宇停下脚步,看着三号等他继续往下说。

  三号把身后的壮年男子让进来,他叫彼得,是吴铮的助手。

  此时彼得看上去浑身紧绷着:“打开了!”

  看得出来对方一定受到了剧烈的震惊,姜宇赶紧问:“什么打开了?”

  “核心区域打开了!”

  姜宇赶紧上前一步:“里面有什么?”

首节 上一节 221/412下一节 尾节 目录

上一篇:末日:我的技能愈发变态

下一篇:返回列表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