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军事历史 > 人在大明,邪气冲天

人在大明,邪气冲天 第228节

  陈寒的为人洒脱,而且相当的直率。

  不像是官场中人那般的尔虞我诈,绕来绕去。

  之所以要绕来绕去,无非是涉及到利益攸关。

  但陈寒这边没有。

  陈寒一心一意想的就是要让老百姓度过这个灾年。

  因为陈寒本身就是一个普通人,来到游戏世界获得了这样的权利之后,自然全力以赴对百姓好。

  阳武县县令感动之余问道:“大人,您觉得您这般行事,真的能对大明起到起死回生的作用吗?”

  陈寒喝了一口茶,“你干脆直接说本督如此滥杀无辜,杀戮官员,是否能起到镇定人心的作用?”

  阳武县县令笑了笑,“的确是这个意思。”

  陈寒喝了口茶:“看你憋了满腔的郁闷,不妨说出来,本督洗耳恭听!!”

  阳武县县令也不藏着掖着,直接说道:“照下官来看,天下之所以变成如此,绝不仅仅只是官员贪污腐败问题。

  完全是由上到下全烂了根,如今风气使然,天下官员做官没有哪个是为天下所想,不仅因为百姓壅堕,更多的是官员自身品性的问题。

  从中应该能够看得出来,在科举考场这个根上面,就已经烂的透底。

  如今的官员科举想的不是如何为民为国,想的是通过科举,把自身从面朝黄土、背朝天的平头百姓变成官老爷。

  如果这个根不解决,下官觉得您纵有再多雷霆手段,解决再多贪官污吏,于百姓、于天下而言,都只是杯水车薪,只能去其皮毛,无法深入脊髓。

  下官听说大人您厉行改革,可是您的改革,如果仅仅只是为了维护当前大明天下的稳定,使大明重焕生机。

  那下官觉得这也是杯水车薪,这也只是去其皮毛。

  在您改革之后,焕发的生机,将会重新被官场风气污染,您无法做到长命百岁,那您的改革也无法做到长命百岁。

  它必然随您的烟消云散,而烟消云散。

  纵观上下千年,不管商鞅变法,抑或王安石变法,都离不开此桎梏。

  下官无法考究其原因,但只有一些心得。

  那便是变法变得的到底是什么?

  变得仅仅只是地上这间瓦房,还是深层根基。

  如果仅仅只是将屋舍去掉,根基依旧是蛀虫之卵,那长出来的依旧只会是带着腐朽气味的大树。

  这棵树出生之时还能绿叶盎然,然而迟早有一天,它会繁花过去,秋风扫落叶。”

  陈寒听到阳武县县令这番见解之后,很是欣喜。

  没想到在这小小的怀庆府,能够遇到这么一位有见底、思想超前的官员。

  这番话陈寒存在影视剧里,一位改革先锋的嘴里听过。

  如果只是将这屋舍打扫个干净,就觉得已经改革自新了,那便是自欺欺人。

  其腐朽的根基,还在地基下边。

  迟早这栋房子还会塌。

  塌了再建,根基没有去掉,那就永远只是在腐朽的根上面重新长出来。

  陈寒将茶碗推了过去,“大明之所以变成如今这副模样,大概是家国不分,科举泛滥。”

  陈寒一番话让阳武县县令眼前一亮。

  陈寒继续说道,“自太祖定国以来,因其出身贫微,即便雄才大略,依旧改不了骨子里边那股百姓气。

  他以革故鼎新之态恢复汉人江山,却没将他骨子里小家子气去掉。

  害怕子孙依旧贫穷,便家国不分,把国家当作老朱家自家的后花园,随意地瓜分、蹂躏。

  便如那杀不尽的皇家宗室一般。

  若能区分家国,并知道家是家,国是国,家可以自行处理,国却要与大臣协商,尚能为继。

  然把家和国混在一起,家事便是国事,国事也是家事,如此皇家,和那些地主有何区别?

  地主为维护自身富贵,不择手段,拒绝革新、外物介入,拒绝一切新事务。

  便如这老朱家,一旦触及他们的利益,便触底反弹,便一窝蜂的反抗。

  可他们于国而言,只是蛀虫,不改不行。

  故本督在表面大开大合,清理这些污浊;

  在内地里,也要将家和国割裂,除去把皇家宗室为恶者斩除之外,剩余宗室,本督也要进行限制。

  一是将皇家开销以及皇家内帑,与国库隔离。

  其二便是让皇家宗室出五服者,自谋生路。

  经商也好、种田也行、科举也罢,自生自灭。

  至于科举,那更是重中之重。

  科举起于隋唐,兴于两宋,繁荣却在我大明。

  盖因大明科举取士名额要比前几朝多出数倍,给有功名者的待遇最好。

  开国之初,天下凋敝,百业待兴,需无数文人献计献策,

  然一二百年的积累,读书人已然泛滥。

  为了守住自己的利益,读书人已经变质,结党营私,沆瀣一气,勾搭成奸,作恶之事,不胜枚举。

  而本督改革,便在于大力削减有功名者之特权,减少录取名额;

  同时开设工程学院培养六工人才,冲击读书人之根基。

  以此培养新兴利益阶层,与读书人相互冲击,相互竞争。

  从而提纯人才含金量。”

  陈寒说完之后,阳武县县令震惊了许久,接着他站了起来,在陈寒略带诧异的目光之下,他扑通跪倒在地,给陈寒磕了三个响头,每一个响头都崩崩作响。

  他匐倒在地上,用十分坚定的语气说道,“下官顾成章愿跟随在大人身边,鞍前马后,为改革变法赴汤蹈火,纵然肝脑涂地、刀斧加身,亦不改心志,望大人收留!!”

  陈寒将他扶起:“好好,你先将怀庆府的事解决,把百姓安抚好,本督要用人之际,必会先将你召集在身边!”

  ……

  第一更!!

第246章 骇人!价值数亿的走私货!周王厉害

  啊!!!

  将怀庆府的事情交给了新收上来的大将,顾成章之后,陈寒马不停蹄的向着开封府而去。

  开封府,可是有一名重要成员周王。

  说句实话,周王这位作为大明最古老的亲王,传到现在已经有二百年左右。

  第一位周王可是和太祖皇帝朱元璋关系非常之近的亲王,是太祖皇帝的第五个儿子。

  作为太祖皇帝的五儿子。

  他还算是有些成就是一代医学大家。

  他的儿子朱有惇也是一个颇有才气的戏剧家,只是随着时代的迁移,他的子孙并没有继承他们优良的基因,反倒一个个变得愈发的嚣张跋扈。

  仗着手上有点权力,就开始剥削百姓,残害百姓。

  所以这一次陈寒也没有打算要放过他。

  想着的就是直接把他给灭了。

  从怀庆府南下开封府的路上,陈寒坐在马车里,随着马车的颠簸,屁股都疼。

  马车即便已经十分的豪华垫了很厚的垫子,可是一来,如今虽是官道,但根本不平坦,颠簸异常。

  再者马车没有橡胶轮子,没有减震器,坐在里边,实在不可能会有多舒服。

  即便自己身边有个漂亮的安幼娘,帮自己捶腿捏肩,舒展筋骨,坐在这里边也并不见得多舒服。

  但要他一直骑着马上面,那就更难受。

  所以作为一个现代人,陈寒想的是等所有零零碎碎的事情都给解决了之后,还是得大力的发展科技。

  唯有科技发展好了,才能让自己的生活过得更加的舒适一些。

  就像他曾经玩前作大秦那样,也是点亮了科技树最后科技兴国,把其余的国家都给横推了过去。

  甚至在大秦的时候他还把战船开到了南美,从那里获得了土豆、辣椒等粮食作物带回到了大秦,改善了伙食。

  说句不好听的,现代人到了古代第一个要克服的其实是口腹之欲。

  现代人那张被各种调料喂养出来的嘴,回到了古代之后吃任何东西,那都如同吃糠咽菜。

  尤其是秦汉之时,吃的东西都是用铜锅煮出来的东西。

  秦汉之时的烹饪技法可能就只有煮烤这两种,既没有多少调料,又没有香料来将肉的腥膻味压下去。

  所以现代人到了古代,估计是很难对这样的饭菜下咽。

  陈寒来到了明朝还相对好一些,烹饪技法有所改良,要不然的话也是难以下咽。

  陈寒正琢磨着今后的科技改革呢,就听到前方李如松喊了一声:“停!!”

  车队于是停了下来,接着李如松,忽然对着前方的一辆马车大喊一声:“站住!”

  前方的马车以及赶马的人立刻惊慌失措起来。

  李如松在当纨绔子弟的时候,曾经有一段时间经常跟着手底下的家将去打击沿岸的走私犯。

  那时候不少的走私犯会把内地的棉布之类的,走私到李氏朝鲜去,从李氏朝鲜换来不少的高丽参,还有内地文人特别喜欢的高丽纸。

  《纸墨笔砚笺》称:“高丽纸以绵茧造成,色白如绫,坚韧如帛,用以书写,发墨可爱。“

  很受内地文人的青睐,一刀高丽纸据说就能换了一两白银。

  正因为李如松曾经追捕那些走私犯,所以对于那些走私犯的眼神十分的敏锐。

  他走在路上就看到沿途走在官道上的几辆马车,显得格外的不正常。

首节 上一节 228/323下一节 尾节 目录

上一篇:隋唐:杨氏逆子,开局屠了宇文阀

下一篇:我在三国练神功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