诸天:从华山基础剑法肝成剑祖 第135节
不过,这些鞑子军队,如果数量达不到一定规模,在岳不群眼中,简直就是不值一提,根本引不起他的丝毫兴趣。
哪怕有几次,鞑子那边出动了上千人的精锐骑兵部队,如乌云压境一般,在旁人看来或许极为可怖。
但在岳不群面前,也只不过是多花费些力气和时间罢了,谈不上是什么威胁。
不过,这可让刘伯温和李善长二人,第一次真切地见识到了什么叫做真正的以一人之力,可敌一军。
鞑子骑兵原本如同汹涌澎湃的黑色洪流,带着排山倒海之势汹涌而来,呼喊声震得人耳鼓生疼,那架式仿佛要将一切都吞噬殆尽。
然而,岳不群面对这铺天盖地的敌人,脸色却丝毫未曾改变,平静得如同深邃的湖面,没有一丝波澜。
不,或者说,略有一丝不耐烦,颇有些不胜其扰,或者那种打不死你,还要恶心你的那种感觉。
面临大多以凌虐汉人百姓为乐的鞑子军队,岳不群出手间毫无半点仁慈可言,甫一出手,便是剑气海洋。
剑气海洋一现,一道道剑气便向着鞑子军队飞射而去,所过之处,皆是残肢断臂,鲜血淋漓,宛如到了十八层地狱一般。
原本看似惊心动魄的战斗,几乎瞬间就变成了一面倒的屠杀。
岳不群独自一人,毫不犹豫地冲向鞑子军队中,只不过他的速度实在太快,这些鞑子军队,又哪里能够反应得过来。
再加上有剑气海洋提前开道,一路上几乎没有遇到任何攻击。
以如今岳不群修为和境界,已经不是必须要他动手或者动剑,才能杀敌的时候了。
只见他念动间,便是一道道剑气或是汇聚在身旁,或是快速向着鞑子兵卒射去,虽不是剑气海洋那样的绝招,但这些鞑子军队也是擦着就死,碰着就亡。
随着岳不群的身形一路飙射而去,一道道剑气闪烁间,都伴随着鞑子的惨叫声与鲜血飞溅。
那飞溅的鲜血,在空中划出一道道触目惊心的弧线,仿佛是死亡的印记。
在他的狂猛攻势下,哪怕是有着上千人之多的鞑子军队,也纷纷如同被收割的麦子一般倒下,不过片刻工夫,上千鞑子几乎被他屠杀殆尽。
而为了给鞑子以极大的震慑,以免后面不胜其扰,岳不群干脆下令将将这些首级和残肢断臂堆成京观。
除了鞑子军队这样干过,以炫耀其残暴和统治外,哪里有人还这样干过?
一时间,那堆积如山的首级和残肢断臂,无不赤裸裸地昭示着岳不群对元廷和鞑子的态度。
莫说亲眼目睹这一幕的刘伯温和李善长,单说这一消息在天下间,如同重磅炸弹一般传开后。
无论是市井街头的贩夫走卒,还是深居山林的武林高手,亦或是朝堂之上的达官显贵,听闻此事后,全部为之哗然。
心中偏向光复汉室之人,自是对岳不群的行为感到惊叹不已,这是做了他们想做却又不敢做,不能做,也做不到的事情啊,当真是大快人心,当浮一大白。
而蒙元朝廷则是彻底被这一消息震惊了,惊怒于竟然有人胆敢如此明目张胆地与朝廷朝廷作对,亦骇然于岳不群显露出来近乎无敌的实力和狠辣作风。
这种事情只有到了他们自己的头上,他们才会感觉到太过狠辣,以往他们自己或者手下兵卒对汉人凌虐时,他们却是不以为意。
其中以元顺帝的表现最为明显,他现在是生怕岳不群直接挥师北上,或者独闯大都,不说性命能否保全,单是他这个皇帝的面子,怕是都不能保全得了。
而有了刘伯温和李善长的协助,整个东南一地基本上已经在明教的掌握之下,不说固若金汤,也是一个稳稳的基本盘了。
至少没有那个不安分的势力,胆敢觊觎东南之地,那样只会面临明教毫不留情地出手镇压,吃得连渣都不剩下。
每一次镇压行动都如同狂风暴雨般迅速而猛烈,少则牵连上千人,多者被诛杀者达数以万计。
那血腥的场面,让人触目惊心,战场上血流成河,尸体堆积如山,如此一来,天下人都深知,东南之地不容染指。
尤其是在岳不群坐镇东南之地后,他这位先天境界几近无敌级别的人物,更是让人敬畏忌惮。
他的威名,如同高悬在众人头顶的一把利剑,足以震慑那些心怀不轨之人。
而在岳不群坐镇东南之地的这段时间里,大元朝也发生了一系列令人意想不到的变化。
元顺帝不仅取消了所有针对岳不群的行动,就连一直针对武当派的打压也戛然而止。
相反,他竟然下旨封赏武当派,拨出大量钱财,为武当派大修山门,以示恩宠。
那一笔笔钱财,如流水般涌入武当派,工匠们日夜忙碌,将山门修缮得辉煌大气。
显然,元顺帝在没有解决掉岳不群的把握之前,绝对不会再进行针对他,而是转为安抚,但背地里肯定在想方设法,否则就不是元顺帝了。
金銮殿上,朝会刚散,元顺帝便怒气冲冲地回到内宫,此刻,他心中的怒火犹如汹涌澎湃的火山,随时可能喷发。
只见他猛地拔出腰间那柄寒光闪烁的弯刀,眼神中充满了愤怒与杀意,对着眼前的一切疯狂地劈砍起来,刹那间,桌椅破碎,器物横飞,一片狼藉。
“该死,该死!汝阳王察罕,你这等混账东西,竟敢如此胁迫朕,朕定不会让你好死!”元顺帝的怒吼声在宫殿内回荡,每一个字都饱含着他的愤怒与不甘。
如今汝阳王掌握大部分兵权,哪怕损失了百损道人,府内仍有众多高手坐镇,其强大的实力足以让任何一方势力为之忌惮。
无论他现在有没有异心,至少在元顺帝眼中,汝阳王绝对是野心勃勃,已然对皇权构成了直接的威胁。
“陛下!”貊高小心翼翼地从元顺帝身后缓缓走出,轻声说道,试图安抚皇帝的情绪,“陛下何须如此忧虑,汝阳王如今虽然势大,可毕竟还是心向陛下,依臣之见,不必过于忌惮……”
“混账!”内侍太监话还未说完,便被元顺帝愤怒的咆哮声打断,“你懂得什么?汝阳王也是有着皇室血统,岂容轻视?他和那明教教主一样,都是朕的心腹大患,若不早日解决,朕日后必将寝食难安!”
貊高闻言,不禁咬紧牙关,心中暗自思忖,片刻后,他抬起头,目光坚定地说道:“是,陛下!不过陛下您可还记得,有一人或许能够一解陛下心结。”
“什么人?”元顺帝急切地问道,眼中闪过一丝希望的光芒,“只要此人能够解绝后患,朕绝对不吝啬赏赐!”
“藏边活佛!”貊高压低声音,缓缓说道,“陛下,您难道忘了?自八思巴之后,我大元朝便一直有册封藏边领袖的传统。此次,陛下只需一纸诏书,邀请活佛入朝。以其超凡实力,定能对付明教教主,而且也能一压汝阳王的风头。”
“而且臣听闻,当代活佛乃是历代活佛中最为杰出的一位,他修炼了藏传佛教中最为神秘的武学——大日如来真经,号称藏边第一高手,无人敢在他面前放肆半点。”
“不错,不错……”元顺帝听后,大喜过望,脸上的怒容瞬间消散,取而代之的是兴奋与期待,“好,好,好。就依你所言,立刻宣活佛入朝。只要他能够解朕后患,朕定当重重赏赐!”
“是!”貊高躬身领命。
元顺帝随即挥笔写下诏书,而后命令心腹之人也速亲自前往,务必邀请活佛前来大都。
元顺帝心中暗自盘算,只要活佛前来大都,无论能不能对付得了明教教主,至少也能让皇权更为稳固,汝阳王想必也不敢轻易做些小动作了。
达布拉宫,这座屹立在雪域高原上的神圣殿堂,常年被悠悠的诵经声所环绕,那庄严肃穆的声音,将这里渲染得愈发神圣不可侵犯。
在藏边,无数虔诚的信徒怀着对佛的无限敬仰,一步一叩首地向着达布拉宫前行,他们用自己的身体丈量着与佛的距离,只为求得心灵的慰藉与救赎。
在藏边的文化中,佛占据着至高无上的地位,它是人们心中的信仰支柱,是指引众生前行的明灯。
元顺帝的心腹也速,得到皇帝的密令,快马加鞭地向着达布拉宫疾驰而去,一路上,他穿越了广袤无垠的草原,翻过了高耸入云的雪山,历经千辛万苦,终于抵达了这座神圣的宫殿。
当也速来到达布拉宫的宫门口时,只见一位老僧正恭恭敬敬地站在那里,仿佛早已等候多时。
“也速,你终于来了!”老僧的声音低沉而沙哑,仿佛饱经了岁月的沧桑,尽管他身形佝偻,面容苍老,但浑身上下却散发着一股让人不敢轻易侵犯的气势。
“不知大师如何称呼?”感受到老僧身上的强大气场,也速哪怕是元顺帝的心腹也不敢有丝毫大意,恭敬地问道。
他清晰地察觉到,眼前这位老僧的实力极强,甚至在某些方面,已经达到了非人的程度。
“贫僧——龙象!”老僧微微一笑,缓缓抬起手,做了一个请的手势,“请随我来吧,活佛早已预知你要来,特意让我在此等候。”
“原来是龙象法王,有劳法王相迎。什么?活佛竟然预知我要来?”也速心中一惊,他早就听闻这一代活佛拥有着不可思议的能力,却未曾想过对方竟能未卜先知,这着实让他感到震撼。
不过,这也让他对元顺帝交代的任务多了几分信心,他坚信,这一代活佛必定能够帮助到陛下。
随后,也速在龙象法王的带领下,穿过了一道道幽深的回廊,走进了达布拉宫的最深处,在那里,他看到了一位青年僧人正静静地坐在日光之下。
阳光洒在青年僧人的身上,仿佛为他披上了一层金色的圣衣,在他的头颅后面,一轮巨大的光轮缓缓浮现,那光轮光芒万丈,仿佛与天空中的太阳融为一体。
在这光芒的照耀下,青年僧人的身体仿佛被光化了一般,全身的筋骨、血管清晰可见,仿佛一幅精美的画卷展现在也速眼前。
也速甚至能够清晰地听到血液在青年僧人体内流动的声音,那声音犹如潺潺的溪流,充满了生机与活力。
他的骨骼晶莹剔透,宛如珍贵的玉石;血液流动如汞,闪烁着神秘的光泽,在这片光芒之中,青年僧人宝相庄严,神意不凡,让人一眼便认定,他就是众人敬仰的活佛。
也速越靠近,心中便涌起一股前所未有的宁静之感,他从未见过如此超凡脱俗的人物,眼前的活佛仿佛不属于这个尘世,而是来自遥远的佛国。
让也速感到惊讶的是,这一代活佛竟然如此年轻,看上去还不到三十岁,在那耀眼的光晕之中,他宛如一尊降临人间的佛陀,散发着无尽的慈悲与威严。
那尊佛陀的模样,赫然就是活佛自己,他如同高悬在虚空之中的一轮大日,不仅拥有着照耀万物、滋生万物的神奇力量,还隐隐散发着一股焚天灭地的恐怖气息。
“这……这莫非就是达布拉宫最为神秘的武学——大日如来真经?”也速心中暗自惊叹。
他曾听闻,这套大日如来真经极为神秘,在达布拉宫的历史上,从未有人能够修炼成功。
而当代活佛却在幼时便觉醒了数世智慧,独自一人登上达布拉宫,凭借着卓越的辩才,辩倒了众多法王,成为了新一代的活佛。
未曾及冠,他便已成为达布拉宫的最强者,这一代活佛的身上,充满了无数的传奇色彩。
“活佛!”也速怀着无比崇敬的心情,走到青年活佛的面前,随即跪地,行三跪九叩之大礼,口中高呼,“行走在世间的佛啊,您的信徒前来向您求救!”
然而,也速的话还未说完,青年活佛还未转过身,他便被一股奇妙的气息轻轻托起,这股气息柔和而强大,仿佛蕴含着无尽的力量,却又让人感觉不到丝毫的压迫。
也速心中惊喜交加,他身为元顺帝的心腹,修为境界自是不低,而且同样修炼长生天风神力,然而在活佛面前,却如同婴儿一般,没有半点反抗之力。
“伟大的苍天之子,成吉思汗的子孙,邀请佛陀前去大都,弘扬佛法,并册封您为大元国师。还请活佛移驾,前往大都!”
也速站起身来,不再下跪,他从怀中掏出元顺帝赐予的金印,双手恭恭敬敬地递上。
第185章 前往大都,立威
“善!”活佛缓缓转过身,脸上的神情仿佛被慈悲的佛光所笼罩,他轻声开口,声音犹如古寺中的晨钟暮鼓,悠悠说道:“宏扬佛法,本就是我毕生的夙愿……”
这位当代活佛,自小就觉醒了数世的智慧,那超凡的悟性和洞察力,又岂是平常人能够相比的?
他所修炼的大日如来真经,更是一门以精神力量为主的奇功。
通过不断地修炼,他不仅能够让自己的精神力量如同永不熄灭的明灯,在世间长存。
更是成功度过了那神秘莫测的胎中之谜,最终醒悟了本我,找到了真正的自我和佛法的真谛。
如今,他已将大日如来真经修炼到了大成境界,在他的认知里,这世间已经没有能够与他匹敌的对手。
可他又怎会甘心一直被困守在藏边这偏远的一隅之地呢?
外面广阔的世界,那些还未被佛法普照的众生,都在召唤着他。
如今,一个绝佳的机会就这么毫无征兆地摆在了他的面前。
他自是认为这是上天赐予他的使命,是让大日如来真经威名再次传遍天下的契机,不会放过这个能够无敌于天下、弘扬佛法的机会。
也许前路会有诸多麻烦,而且这些麻烦确实很难解决,否则也不可能有人不远千里,历经千辛万苦来邀请他出山。
但他对自身实力有着绝对的自信,这份自信源自他多年的苦修,源自大日如来真经赋予他的强大力量。
他坚信,为了弘扬佛法、普度众生,哪怕前方是刀山火海,他也心甘情愿去冒这些风险。
他仿佛已经看到了自己在大都大放异彩,让大日如来真经的光辉照亮每一个黑暗角落的画面。
……
而在东南之地,岳不群正以雷霆手段,有条不紊地解决着一个又一个潜在问题。
那些彻头彻尾的败类,平日里为非作歹,鱼肉百姓,在岳不群的面前,就如同秋风扫落叶一般,被轻易地铲除。
还有那些心向元廷的地主,他们为了自己的利益,不惜背叛同胞,与元廷勾结,欺压百姓。
上一篇:同时穿越,从颠覆顶上战争开始
下一篇: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