诸天:从华山基础剑法肝成剑祖 第132节
蒙古贵族相互勾结,贪赃枉法之事屡见不鲜,他们巧立名目,搜刮民脂民膏,抢夺百姓的钱财田产,强占良家妇女,甚至随意杀人害命,简直无恶不作。
初出茅庐的刘伯温,年轻气盛,义愤填膺,对于这黑暗的世道实在看不惯,于是利用手中的权力予以严惩,大力整治贪污腐败现象。
可惜,他太过刚正不阿,一身傲骨,虽然赢得了不少百姓的赞誉,却也惹来了地方豪绅对他的恨之入骨。
那些豪绅们总是处心积虑地寻找事端,妄图陷害他。
最终,刘伯温一气之下,挂冠而去,隐居在了这青田,潜心修学,同时密切关注着天下大势。
儒家所提倡的是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也唯有在这乱世之中,儒生们才有机会将自己的所学发挥到极致。
只有在动荡的世道里,凭借自己的智慧与谋略,拨乱反正,以古之治世之道,实现天下太平,才能真正体现出自身的价值,这便是所谓的“扶龙庭”。
儒家更为注重的是修性,主张修身养性,喜怒不形于色。
李善长对于刘伯温的沉默,并没有恼怒,他接着问道:“师兄,你看那张九四,可算得上是明主?”
“人以类聚,物以群分,观其身边之人,便可知他是多么的专横跋扈!”
刘伯温轻轻抿了一口茶水,神色淡然地说道,“师弟,你早就心有所属,又何必在这儿前来试探我呢?”
“师兄知我!”李善长微微一笑,说道,“师兄的凤仪心法,不知道如今修炼到了何种程度?”
刘伯温笑而不答,巧妙地转移了话题,与李善长谈论起经史子集,交流起学问。
渐渐地,李善长开始有了一丝急不可耐之意。
“师兄,我已寻得潜龙,如今潜龙在渊,正是我等‘扶龙庭’的最佳时机。我此次前来,就是邀请师兄与我一道,共辅明主!”
“赤龙刚烈暴戾,可以起于乱世,而后必然为祸天下!”刘伯温爽朗一笑,没有再继续这个话题。
李善长手中的茶杯,“啪”的一声落在了地上,他却浑然不觉。
“师兄……果然高见,那么师兄属意之人呢?不如说来,与师弟听一听如何?”
在他的眼神之中,闪过了一抹厉色,仿佛想起了什么不共戴天的仇人。
“我修习易经,得到了一个乾卦!”刘伯温淡然一笑,眼中闪烁着睿智的光芒,“师弟,你说我的卦象好不好?”
“见群龙无首!天下大吉!”一字一字从李善长嘴里蹦了出来,他的脸色瞬间变得十分难看,“你看好的是东南那一群无君无父,无法无天之辈?刘伯温,你知道你这是在说什么吗?”
第181章 卧龙之才,刘伯温
“刘伯温,我万万不同意!”
李善长猛地站起身来,双手重重地拍在案几之上,震得案上的茶具都发出一阵清脆的声响。
他瞪大了双眼,死死地盯着刘伯温,眼神中满是忿怒与不可置信。
李善长与刘伯温,两个人秉持的理念,恰似两条背道而驰的轨迹,发生了前所未有的巨大冲突。
此刻,李善长与刘伯温两人相对而立,大眼瞪小眼。
李善长满脸涨得通红,仿佛一只被激怒的狮子,大声吼道:“你身为儒家之人,深受儒家教义熏陶,又怎能去辅助那样的人?你可曾想过,若是如此,我儒家千百年来传承的道统,怕是要荡然无存!”
刘伯温面色沉静如水,眼眸中却透着一股坚定,不紧不慢地回应道:“儒家从来就没有绝对的有与无,这一点师弟难道不明白吗?如今辅助明教头统治下的东南势力,从表面看或许不利于儒家眼下的一时之利,可从长远计,却是有利于天下苍生!”
原来,岳不群坐镇光明顶指挥时,并不只是简单的将各种抗元力量凝为一体。
还在明教实际控制的东南地区,开始进行各种发展策略的施行和摸索。
虽然时日尚短,有些制度和政策还没有显出其威力来,但百姓正在安居乐业却是不争的事实。
而且,真正的有识之士,又怎么看不出来,那一项项政策和制度的可怕之处,那股力量一旦爆发出来,绝对不是任何人可以抵挡住的。
李善长和刘伯温作为其中的佼佼者,自然也看出了其中的关隘,只是两个人的观念却是完全相悖。
尽管李善长因为情绪激动,猛地挥袖,将刘伯温身边的东西尽数扫落在地,甚至带起了一丝血雾,可刘伯温依旧浑然不在意,那副淡然的模样仿佛眼前这一切不过是过眼云烟。
他继续说道:“这难道不也是我们儒家一直所追求的吗?所谓‘群龙无首,天下大吉’,人人皆能有一番作为,天下百姓皆能安居乐业,这才是我真正的追求。”
“师弟你口口声声说着儒家,可你到底在乎的是儒家的根本大义,还是仅仅是以儒家的名义,去维护一小群人的私利呢?”
刘伯温此番话,可谓是直接撕破了与李善长之间那层往日情谊的脸皮,他已然没有了与李善长继续在言语上纠缠、斗嘴皮子的意思。
“很好,很好!”李善长气得浑身颤抖,牙齿咬得咯咯作响,仿佛都要咬碎了一般。
当下的天下局势,尤其是东南地区的形势,他们这些饱读诗书、身处朝堂风云中心的人又怎会不清楚呢?
在岳不群这位新教主的遥控指挥之下,这些地方可以说一天一个变化,一旦东南格局形成定局,他们儒家的地位必将直线下降。
因为在东南地区,官员选拔的方式发生了巨大的改变,根本不再是从他们儒生群体中挑选,而是类似于科举制的方式,进行选拔。
往后他们若想做官,竟还要去讨好那些出身低微的“泥腿子”,这对于向来秉持“万般皆下品,惟有读书高”理念的儒家众人来说,如何能够忍受?
况且,在他们看来,如今在东南地区做官,简直就如同做奴隶一般,毫无尊严与趣味可言,有些东西,更是与儒家的传统观念背道而驰。
儒家向来主张“皇权不下乡”,在乡下那些皇权难以触及的地方,应由儒家的意识形态进行管理。
可如今东南一群人,却完全不是按照他们的设想来,种种新兴的观念,与儒家传承千年的理念形成了巨大的冲突。
遥想当年,儒家被赵家所尊崇,赵宋皇朝更是号称“与士大夫共治天下”。
即便后来赵宋灭亡了,这一群儒生对赵宋依旧有着深厚的好感,为什么?
只因为他们儒生便是那所谓的“士大夫”阶层,赵宋给予了他们极高的地位与权力。
如今,以李善长为首的大部分谋士和儒生,满心想着的便是恢复那“以士大夫共治天下”的旧时代。
而东南地区所倡导的,却是与天下所有人共同治理天下,虽说仅仅一字之差,背后所蕴含的意义却有着天渊之别。
也难怪李善长得知刘伯温的想法后,会有如此激烈的反应。
在李善长等人眼中,刘伯温居然看好东南势力,这简直就是他们中的叛徒、败类。
李善长此刻的心情,就仿佛被最信任的人狠狠地背叛了一般,那滋味,别提有多难受了。
偏偏东南地区,就算缺少了他们这些儒生,也并非运转不下去。
比如教育教材之类的书籍,岳不群亲自主持编纂之下,已经有了试行的版本,后续也会在反馈中不断加以完善。
如此一来,他们就能渐渐摆脱儒家文化长久以来的禁锢,各方面的发展反而会更加迅速才是。
李善长满心满眼看到的只有儒家眼前的利益,却根本看不到东南地区现在所展现出的蓬勃生机。
虽然现在还算不上是人人富贵,但至少已经人人都有饭吃,卖儿卖女那般悲惨的现象已经越来越少发生。
倒是老有所依和幼有所学等方面,还需要更多的时间,才能渐渐做到,这一切在刘伯温眼中,却有着截然不同的意义。
他没有将过多的心思放在儒家一党一派的利益之上,他真正在乎的,是天下所有人的利益,他的心胸,比起常人要宽广了太多太多了。
在很长一段时间里,刘伯温一直在不断地想,为什么这天下总是陷入一个朝代取代另一个朝代的怪圈之中,周而复始,难以跳脱出来。
而当明教统治下的东南地区,或者是岳不群遥控指挥东南地区,映入他的眼帘时,他的心中顿时便受到了触动。
有些隐隐约约意识到,归根结底是制度的问题,而其中最关键的,便是各个利益阶层之间的矛盾与制衡问题。
“刘伯温,你这是自绝于天下士林啊!”李善长在恼怒之余,心头却又闪过了一抹难以察觉的喜色。
刘伯温,这个一直以来如同巨石般压在他心头的人物,马上就要被搬开了,他心中自然是大为欢喜。
“既然你如此执迷不悟,那就把你保管的《帝王心法》和《浩然正气诀》交出来。你既已做出这等有负儒家的事,自绝于天下,自然就没资格再掌管此物!”
“我就知道,这才是师弟你真正的目的吧。”
刘伯温丝毫没有恼怒的神色,他从容地从自己的衣袖之中,轻轻扔出一块绢本,说道:“师弟,这便是你心心念念之物。不过,你可得看看,自己有没有这个本事,能从我手中拿走。好歹我现在还是它的保管人!”
“好!既然如此,我倒要领教一下,你这所谓的《浩然正气诀》,到底有几分修为。你竟敢以一人之力,对抗整个儒家一派!”
李善长冷哼一声,撸起袖子,就准备与刘伯温大打出手。
“不急,你且听。”刘伯温轻笑一声,微微侧耳,仿佛在捕捉着什么声音,“十里之外,可有几匹马,几个人正朝着这边赶来。”
“嗯。”李善长闻言,也站在原地,缓缓闭上了眼睛,运起内力,感知着远方的动静。
不到片刻,他便睁开双眼,说道:“确实如此,那又如何?”
“那又如何?哈哈哈,师弟你还是嫩了点啊!”刘伯温要来摇了摇头轻笑,而后对着屋外喊道:“童儿,快去,有贵客前来。为我好好招待,以黄土铺地,净水扫街之礼。再为你老爷我整理衣冠,将我的玉佩也拿来……”
“哼,哈哈哈,师兄莫非你以为是真龙天子到来吗?需得你如此大礼相待!”李善长对于刘伯温的这番行为,满脸不屑,嗤笑出声。
嘀嗒!嘀嗒!嘀嗒!
时间一分一秒地过去,没过一会儿,众人便听到了一阵马蹄声。
“诸位远道而来,还请进来歇上一歇!”
原来,来人正是岳不群。
原来,当初光明顶一战过后,王保保回去后,将其所见所闻尽数告于汝阳王后,一开始确实如岳不群所料,争取来了不少的缓冲时间。
然而,随着明教日益壮大的军队力量,和所控制地区日新月异的变化,元顺帝再知道后是真的坐不住了。
当即下令,自上而下,从多个方面对明教发展势头进行遏制。
更是请出远在草原上,诸多休行蒙古武功的高人,前来制衡明教一众高层和岳不群这个教主。
岳不群虽不惧这些人,但对方到底武功奇特了些,还会些阵法之力,人数也颇为不少,再加上其中还有几位达到先天巅峰境界之人。
如此一来他也是不堪其扰,索性选择暂时避其锋芒,择机出去其中一二。
就是在这个时候,岳不群等人无意中到了刘伯温这里。
“好,我们暂时休息一下!”岳不群倒也没有过多担心前方是否有诈,直接大步走进了这处草庐之中。
“教主大驾光临,老夫不甚幸之!”
刘伯温主动迎了出来,对着岳不群深深施了一个大礼,这一举动,让岳不群顿时目瞪口呆。
“这……这位老先生,你是不是认错人了?在下岳不群,可不是你所说的什么教主?不知先生高姓大名!”
岳不群一边说着,一边打量着四周,发现周围一些东西的摆放似乎有些奇特。
“好,好一个精妙的奇门遁甲之术!看样子,老先生应该是一位隐士高人才对,适才却是失敬失敬!”
“哪里,哪里,教主才是大才,更有大气魄,竟然以一己之力,凝聚众多抗元力量,让蒙元朝廷顾此失彼起来。这等大气魄,实在令人钦佩。在下刘伯温,愿为教主驱驰!”
刘伯温爽朗一笑,走到岳不群的身边,郑重地行了一个君臣之礼,说道:“以教主如今之势,割据东南地区足以,可称王矣!”
屋内,气氛顿时略显凝重,割据和称王之说,可不是那么简单的事。
“不是‘高筑墙,广积粮,缓称王’才是正解吗?怎么到了我这儿就直接劝我称王了?”
岳不群闻言嘴角忍不住微微抽搐,但眼前自称是刘伯温之人,若真是大明一朝那位,自己这次可真就是捡到宝了。
“这就是刘伯温?”李善长暗自思忖,眼神中闪过一丝复杂的情绪,有惊叹,有不甘,更有对未来局势的深深揣测。
上一篇:同时穿越,从颠覆顶上战争开始
下一篇:返回列表